張曉鑫 武勇
[摘 要]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發展問題是關系到農村快速脫貧發展的關鍵性問題。實現農業快速發展,實現脫貧致富,需要加快推進新時代農村農業現代化發展。農業機械化是發展現代化農業的基礎,推進農業機械現代化,將會極大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本文從分析推進農業機械現代化的限制因素為出發點,提出方法,并簡要分析了在脫貧攻堅大的戰略下,農業機械現代化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農業;機械現代化;脫貧攻堅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新時期,推進精準扶貧戰略,實現農村農業經濟快速增長,必須推進農業機械現代化發展,提高糧食綜合生產力,提高農產品的市場優勢,有序推進農業科學發展。推進農業機械現代化,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農業機械現代化成為新時期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翅膀。
1 推進農業機械現代化的限制因素
1.1 個體經濟,分散經營與農業機械化大規模生產之間相互制約
在我國部分貧困地區,依然存在著各家各戶分散經營的農業生產模式,“小塊化”經營不利于機械化作業,同時極大地限制了大型機械化農業生產的創新發展。盡管當前農村中小型農機具逐漸增多,但是保證每戶均進行配備顯然不太現實,農機具配套率較低使得作業規模、作業效率受到限制,從而導致農業生產成本較高。
1.2 農機科研開發與不同農業生產需求還未能實現完整對接
據了解,過去幾年我國在農業機械創新領域不斷提升,但科研成果轉化動力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而且目前多數農機具耕作質量相對較低,耕作較粗放,極大地限制了農業機械現代化生產的步伐。當前,廣大貧困地區在常規作物生產中可用農具較少,且全部集中于收割與運輸機械領域,還未形成及產前—產中—產后—運輸—銷售于一體的發展模式, 滿足不了農業機械化生產的需求。
1.3 農業從業者素質低與高科技機械化生產操作相互制約
農民是現代農業的主人,農業科技應為農民所掌握。隨著當前農村勞動力就業轉移加快,市民化進程穩步推進,農業生產經營人員數量不斷減少,絕大部分貧困地區農業從業者文化程度普遍低下,年齡偏大,基本上沒有進行過專業的培訓,存在憑習慣沿用傳統技術和經驗問題,對于高科技含量設備不能完全接受,極大的制約了高科技農業機械化生產的步伐。
2 多籌并舉,不斷完善現代化農業機械建設
2.1 聚焦精準扶貧,持續推進農業規模化生產
加快農業機械現代化可以使農業勞動生產率得到極大的提高,尤其是大型機械化農業生產,這就需要部分地區可以嘗試進行合理規劃,組織村民進行土地調換,逐漸引導村民形成種植生產合作社,建立種植和生產管理區,規模化經營,可極大地促進大型機械化生產,農民根據調換土地數量享受紅利。而且通過建立生產管理區,集中存放肥料、雜物等,極大地改善和提高人民群眾的生存環境和質量,改善村容村貌,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更好更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2.2 加強現代化農業機械知識普及,建立幫扶機制
農民是現代農業生產的主人,高科技機械產品被農民熟練接受,無疑是為現代化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為了使農民對現代化機械熟練掌握,相關部門需要派專門的技術人員深入基層,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指導,這樣才能極大地保障現代機械化農業生產發展的實現。
暑期“三下鄉”是大學生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了解國情、增長才干的重要途徑。同時,有利于加強高等教育與新農村建設的關系。當前,大學生“三下鄉”活動已經越來越成熟,可以鼓勵相關高校機械專業師生深入基層,參與到現代化農業機械的設計中來,逐步建立幫扶機制,設計農業產品,宣講產品使用方法。
2.3 加大資金投入,完善保障體系
資金是科研的保障,農業機械實現現代化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要不斷完善財政、金融、保險等政策扶持機制,此外,還應積極引導企業投資,實施農企合作。建立和完善農業機械化服務體制機制,推進農業機械現代化體系的形成。
3 脫貧攻堅,農業機械現代化的發展趨勢
“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習總書記在十九大的報告內容,意義深刻,催人奮進。在今后農村扶貧建設中,推進農業機械化、現代化是其重要一環,也是提升農村農業經濟的有利保證。在“互聯網+”的新時代,工商資本進軍農業將不斷發展,這將極大的促進現代機械化農業的發展,優化農業從業者結構。隨著空氣污染加劇,新能源農業機械的設計制造必將成為一個新的發展趨勢,不斷加強科技創新,新能源機械將降低空氣污染,同時提高能源利用率,優化農村生存環境。
推進農業機械現代化,不斷加大農業機械創新力度,充分發揮機械的替代作用,解放農村生產力。推進農業機械現代化,不斷優化農業機械設備裝備,改善農業生產水平,有利于減少由于自然災害所造成的損失,促進農業走向現代化的進程。推進農業機械現代化,不斷創新農業生產手段和生產方式,可以極大地改善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促進農村生產力的發展,使廣大農民群眾充分地享受現代科技快速發展的成果,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參考文獻]
[1] 倫冠德,我國農業機械化現狀及發展趨勢[J].農機化研究,2011(06).
[2] 陳金虎,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存在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J].長江大學,2012(04).
[3] 王利民,新時期農業機械化發展方向[J].現代經濟探討,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