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佳 郝晶晶 劉翠娥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教育領域也在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基于社會人才需求標準的不斷提升,加以供給側改革方針的影響,近兩年來我國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理念開始注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不再只以學歷教育為重心,開始重視對學生專業技能、實踐能力理論基礎共同進行培養。各大高校也開始采取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從明確培養目標、開設先進專業、優化課程安排、開辦評價機制等方面來對原有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持續的完善和創新,以保障學生取得優秀的專業成績、綜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促進社會人才需求得到高效滿足。本文基于對高效新型人才培養機制的改善過程及影響進行研究探討,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創新培養模式;應用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8.7 [文獻標識碼]A
第十一次中央財政大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供給側改革方針,目的是為了改變社會發展與高校培養人才資源不均的供給不足現狀,供給不足不是指數量上的差異,而是人才質量的差異。改革方針中要求明確人才培養目標,保障人才供給資源的質量為基礎,對傳統的人才培養機制進行逐步改革。基于社會發展各領域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標準來對高校的人才培養體系進行改進、完善,構建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機制,進而改變人才資源供給不足的現狀,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的持續發展。
1 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創新中落實供給側改革方針的作用
應供給側改革方針對教育改革的要求,響應社會發展對人才質量標準的提升,我國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機制開始做出創新改變,開始落實構建應用型人才的新型培養機制,進而實現復合型、綜合能力均衡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提升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的同時推動高等院校的改革發展進度。供給側改革方針的基本準則是實現社會發展供給與需求保持均衡水平,避免結構化失衡現象的出現。基于供給側改革方針對教育改革、經濟改革的要求,為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進而實現對我國社會經濟持續發展中所需優質專業人才資源的有效供給。此外,在高校中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也是為了實現供給側改革影響下對高校教育水平的有效提升、最大化實現高效的教育價值,穩定高等教育局面,實現可持續發展。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完善落實,促使高校的人才培養與社會的人才需求維持均衡,充分體現高校的教育價值,保障高等教育得到廣泛的群眾支持。
2 秉持供給側改革要求構建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
基于供給側改革方針的影響,各大高校在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時,應摒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糟粕之處,結合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現狀和高校教育改革目標,將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宗旨進行創新、完善,進而確保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科學性,為高校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可靠保障,切實落實供給側改革方針,保證高校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作者通過對人才模式模式的構建過程進行分析,分別從以下方面來進行探討,為構建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提供有效參考。
2.1 明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目標
為了實現社會持續發展下對復合型、綜合能力均衡的專業人才資源供給資源的需求,有效解決社會經濟發展的優質人才匹配資源與高校人才培養供給資源的結構性失衡問題,首先要求高校必須明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目標,進而其落實到師資團隊的選拔、專業課程的設置、教學內容的規劃、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機制的構建等系列環節中,構造一個專業化、系統化的培養架構,進而逐步落實人才培養計劃、實現核心目標。如何確定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通過對社會各領域對專業人才的要求標準進行研究、結合高校自身的教育水平、人才培養資源、教學能力各方面來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規劃,進而確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目標。
2.2 科學構建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課程體系
高校在落實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時,結合人才培養核心目標來進行教學課程的安排是需要學校課程設計部門來進行的,首先對社會各行業的發展狀況進行分析,其次將各行各業所需的專業人才需求以及需要達到的專業標準,結合學校現有的專業設置、課程安排進行考慮,進而規劃出適用于當前高校落實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課程體系。在專業課程設置的過程中,可通過對社會現狀以及發展趨勢的研究,摒棄不必要的冷門專業,融合同類型同內容的專業課程,推出適合社會發展前景的新興專業。
2.3 運用信息化技術豐富教學內容建設
信息化技術可為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先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技術的參考,同時教育工作者也可通過互聯網獲取到許多優質的專業教學資源,在落實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中,可有效利用信息化技術將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相結合,通過大數據技術獲取先進的教學資源,同時可推行信息化教育平臺的建設,通過信息化技術來實現對傳統人才模式的創新、改革。如:利用大數據技術來獲取優質的教學參考內容,學生們可通過信息化教育平臺來分析學習內容,探索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同時對信息化技術也能熟練運用;可通過云平臺的搭建來為學生營造虛擬學習空間,讓學生實時了解自身學習進度,同時也可以在平臺上探討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和不解,老師也可及時解決學生的學習困難,為實現應用型專業人才的有效培養提供可靠的支持。此外,可運用信息化技術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學校可提供學生實訓系統,讓學生在虛擬空間中來進行專業技術的實踐,切身體會實踐操作中會遇到的問題,面對面地融入實訓課程,進而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2.4 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優化人才培養資源
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與傳統的人才培養機制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傳統人才培養機制的核心目標是為了培養理論性的高學歷人才,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是為了培養理論、實踐綜合能力均衡的專業性人才,學生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兩者都不可或缺。教師是培養優質人才的重要決定者,尤其是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影響綜合性人才質量的關鍵因素就是師資團隊是否具備專業、優秀的教學水平。因此,應通過嚴格選拔教師的標準、加強教師專業能力培訓考核制度、設立優秀教師的獎懲制度等手段來約束教師的自我管理能力,確保師資團隊的優質。
2.5 引進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理念
教育者可通過對國內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成功案例進行分析研究,結合本校的教育發展局面,將科學高效的創新人才培養理念引入到自身的人才培養規劃中,在人才培養教學中,逐步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課題探討、項目制定等各種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社會競爭力,為學生以后的長期發展提供保障,同時創新精神的有效培養也能提升學生進行創業的興趣,在步入社會后,為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創新力量支持,充分承擔起完善社會建設、推動經濟發展的義務。
3 結語
在高校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的進程中落實供給側改革方針是推動人才培養機制改革創新的重要原因,高等院校在進行教育改革發展的進程中應結合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來對高校的教育改革方向做出研究,以保障供給側改革方針可以在推進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得到落實,供給側改革推動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發展,有效改善了社會發展人才資源匱乏的現象,為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各領域的進步提供高質量的復合性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 舒松.教育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神州,2017(33).
[2] 鐘海巖,周沫,楊曉丹.基于供給側改革的物流專業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市場,2017(34).
[3] 王冠.供給側改革視域下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的困境與突破[J].遼寧高職學報,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