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鋒
[摘 要]全面認識“工匠精神”的實質內涵,以職業院校為載體,毫不懈怠地培養工匠精神的意識和習慣,積極踐行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讓工匠精神發揮其最大效能,助力職教發展。
[關鍵詞]工匠精神;職業院校;發展
[中圖分類號]G715.1 [文獻標識碼]A
在我國,“工匠精神”已習以為常,它是中國人從古至今都孜孜以求、綿延傳承的職業精神。在現今新時代背景下,工匠精神被賦予了更加深刻的內涵,它不僅是勞動者的職業準則,更是政府、企業面向國際市場的一張金色名片,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保持長盛不衰的源源動力,也是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又一動力。
1 解析“工匠精神”,全面認識其實質內涵
1.1 “工匠精神”基本含義
工匠,是指有技藝專長的人;精神,是指人的意識、思維活動和一般的心理狀態,它是物質運動的最高產物。所謂“工匠精神”就是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極致,視技術為藝術的精神理念。
“工匠精神”是一種情懷,是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理念;工匠精神是一種素養,是認真、敬業、執著、創新的職業追求;工匠精神是一種期望,是我國由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邁進的宏偉目標。工匠精神是一種在設計上追求獨具匠心,質量上追求精益求精,技藝上追求盡善盡美的精神,蘊含著敬業、嚴謹、踏實、專注、創新、拼搏等可貴品質。
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工匠精神,其一,在思想層面,就是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其二,在行為方面,就是開拓創新、持續專注;第三,在目標層面,就是精益求精、追求極致。其實,工匠精神的實質可以概括為:精益求精、持之以恒、愛崗敬業、守正創新。
1.2 “工匠精神”的基本要素
樂趣和熱情。孔子的弟子智路從九歲開始,除了生病以外,一天都沒有休息過。他說:“我喜歡反復的日常生活。我不喜歡休息日。我在工作的時候最快樂!”我想,他之所以完成那么偉大的業績,正是因為他熱愛自己的工作。《論語》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就是工匠精神第一要素的深刻體現。
堅持不懈。1999年的阿里巴巴創辦者馬云,對夢想從不放棄。他曾經想考重點小學,但卻失敗了;考重點中學也失敗了;考大學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學也沒有成功。但他有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話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成功了。他說:夢想,要腳踏實地,和眼淚是息息相關的。要成為工匠,就必須腳踏實地,堅持不懈。
堅強和忍耐。我們一般把那些通過不斷的努力超越一般境界的人叫做“工匠”。但我們周圍缺少真正稱得上“工匠”的人,主要是因為成為工匠,需要千秋萬代的時間,需要經歷種種痛苦和挫折。勇敢地直面困難,堅強地走出困境時,才能達到工匠的境界。
2 職業院校要積極踐行“工匠精神”
2.1 培養職教學子“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用工匠精神培育職教學子,是職業院校自身發展和學生未來成長的需要。職教學子只有具備敬業專業、高度負責的態度、精益求精的價值追求和嚴格細致的工作作風,才會擁有光明的職業發展前景。學子們只有通過腳踏實地、潛心鉆研、夯實基礎,既有掌握知識本領、身懷絕技之長,也有積淀職業素養,牢固樹立敬業守信、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才能為將來的建功立業打下堅實基礎。學子們只有樹立崇高而遠大的理想,用豐富的知識、過硬的本領、勤勞的雙手、扎實的行動創造不凡的業績,才能在當今社會立足。
用工匠精神培養職教學子,是中國由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的必然選擇。沒有工匠精神作為內在支撐,便無從打造制造強國。猶如輪船沒有超強的發動機就難以遠航,中國制造若無堅硬的匠心,制造強國便無法實現,大國制造的宏偉藍圖便難以兌現。職教學子是國家未來建設的重要力量,只有培養好職教學子的工匠精神,才能培養出制造強國的主力軍。
用工匠精神培育職教學子,喚醒的是他們的職業尊嚴和追求極致的精神,也是重構民族文化,發展壯大中國制造的必由之路。用工匠精神培育職教學子,也有助于推動社會文化的健康發展。
2.2 職業院校是培育“工匠精神”的主陣地
職業院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是職業院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務之一。職業院校是培養大國工匠的搖籃,是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的重要陣地。
職教學子是傳承和踐行工匠精神的中堅力量。工匠精神是每一個接受職業教育的學子所努力向往的一種境界,是廣大職教學子的精神之源、力量之源。工匠精神將為職教學子成為大國工匠插上騰飛的翅膀,這種精神一旦具備,整個職業生涯,乃至終生都將受益。
職教學子必須充分認識到走向社會、立足社會的“制勝法寶”,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不僅是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更是職業精神特別是工匠精神。具備工匠精神的職教學子將成為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注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職業院校,自身同樣需要養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對學生開展專業、專注、精準、創新和個性化培養;培養學生具有未來大國工匠的基本素質。在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強化“工匠精神”培養。在具體實踐中,職業院校一方面需要不斷培植“文化底蘊”,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另一方面需要不斷強化“一技之長”,提升學生職業能力。
厚植學生的文化底蘊。首先是對職教文化進行職業文化改造,包括將行業、企業和職業的文化要求融入人才培養過程中;其次是加強人文教育,力戒職教文化教育的功利化。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要不斷強化社會核心價值觀為主線的優秀公民教育,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事業心和感恩心,培養學生團隊的合作精神和對企業的忠誠度,將行業企業職業對從業者的素養要求融入專業教育過程中,形成獨具特色的專業文化。
強化學生的一技之長。每位學生擁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這種一技之長并非普通意義上的技術技能,只有“專”“精”兼備才能稱得上“長”。它也成為當今社會越來越看重的核心競爭力。培養學生一技之長是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職教學子求學的核心目的。職業院校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長、職業傾向、知識結構等影響因素,為學生選配合適的職業技能導師,在學生全面掌握專業技能基礎上,開展個性化精細培養,突出發展個人的一技之長,使學生真正精通一門技藝,并以此為基礎培養學生的職業遷移能力,為其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因此,作為職教載體的職業院校,就必須將工匠精神的培養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把工匠精神刻在學生心中。
3 “工匠精神”助力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是工匠精神重要的傳承者、實踐者和創新者。職業教育的核心之一是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起來。職業教育強調的是“拿來即可用”,是直接和社會對接的。培育工匠精神,造就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技術技能人才,職業教育責無旁貸。職業教育應注重工匠精神,讓工匠精神扎根職業教育。
工匠精神的養成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國家和學校的改革與踐行是一個方面,職業院校踐行是關鍵的一面。職教學子在精神上應鍛造非凡的氣質,以工匠精神為標桿,在素養、態度和能力上實現質的改變;在具體實踐上,應當從做好學徒開始,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發展之路,學會做選擇并堅持下去,不給自己設限,在逐步嘗試和學習中慢慢成長。
其實,工匠精神是職業精神的一種表現形式,只有真正具備了相應行業職業精神,從業者才能具有強于他人的就業競爭力,才能在千軍萬馬中拔得彩頭,才能在職業生涯中取得成功。
為適應社會和產業發展的需求,當下的職業教育需要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也就是精益求精、執著堅持、忠誠敬業、靜心鉆研、定向深耕等職業素養。正如前文所說,“工匠精神”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保持長盛不衰的源源動力,作為職教學子,我們要將個人命運和國家民族命運緊密聯系起來,在為國家民族人民的奮斗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書寫精彩人生。
我們要全面認識工匠精神的內涵,毫不懈怠地培養工匠精神的意識和習慣,積極踐行工匠精神,讓工匠精神發揮其最大效能,助力職教發展。
總之,職業院校需要重視學生職業素質的培育就必須把工匠精神貫穿于學生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的全過程,讓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校園扎根。“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職業教育的征途中,再大的投入也不為過,再小的創新也值得稱贊。要培養現代工匠需各方共同努力,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筑起全方位的人才培養體系,讓工匠精神真正涵養時代氣質,助力職教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壽斌,譚紹華.大匠之門[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
[2] 米靖,張雪華.將作大匠[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