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華 孫娜
[摘 要]甘肅農業產業化在實現農民增收、政府收益,改善農村面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甘肅農業產業化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定問題,如農產品價值偏低、產業化程度不高等問題。文章客觀闡述了甘肅省農業產業化的現狀,分析了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幾點意見,認為應加大資金投入,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及龍頭企業輻射帶動力,密切利益聯結機制,形成多種產業化經營模式,健全完善加快產業化發展機制等措施力度,促進甘肅農業產業化快速發展。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村產業合作社
[中圖分類號]F32 [文獻標識碼]A
甘肅省位于我國三大平原的交匯地帶,地處黃河中上游,大部分地區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二階梯之上,疆域面積廣袤,地形類型復雜多樣,大部分地區以高原、山地、戈壁、沙漠等土地類型為主,可用耕地面積僅占了全省面積的8%左右。
甘肅省地處我國內陸,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又因距海遙遠,水氣難已到達,所以大部分地區常年干旱少雨,水資源極為匱乏,甘肅省大部分地區一直以來實行灌溉耕作,導致其可耕地耕作難度加大。
1 甘肅農業產業化的現狀
1.1 傳統農業的影響下農產品價值較低
甘肅省農業主要以傳統的農業種植為主,農產品加工的層次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從而直接導致農民及企業獲得的農產品的價值比較低,農業經濟發展一直處于較低水平。2014年1月12日,省政協委員康克歸在接受每日甘肅網記者采訪中談了自己在兩會上的提案 “要提高農民收入,首先要解決好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中農產品附加值低的問題”。
1.2 政策扶助下農業發展態勢良好
黨中央明確提出:“扶持農業產業化就是扶持農業,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甘肅是一個農業大省。多年以來,我省繼續出臺并全面落實各項惠農強農富農政策,全力組織實施“365”現代農業發展行動計劃和“十百千萬”工程,使全省農牧業經濟的發展取得了的良好態勢,形成了具有甘肅特色的農牧業發展思路,產生了批有一定優勢的農副產品及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龍頭企業。
1.3 區域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建設初具規模并不斷擴大
甘肅省2015年根據不完全統計共建各類農產品批發市場357個,銷售額大于1個億元的大型專業批發市場共有72個(表1),農產品市場的建設和完善發展帶動了農業相關的其他產業平穩較快發展。
2 甘肅農業產業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能力不強
甘肅省農業領域龍頭企業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企業規模總體來說比較小,經濟實力比較弱,導致企業輻射帶動能力不強,抵御各種風險的能力較弱,發展壯大比較困難。以蘭州市榆中縣的莊園牧場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它是一個以奶制品的制作及銷售為一體的上市企業。在甘肅來說公司規模已經相當的大,2016年產量達到2993.2萬噸,占據了蘭州奶制品市場的70%以上,鮮奶市場占有份額更大,能夠達到90%。可是,像這樣的龍頭企業依然 沒有很好地起到帶動作用。
2.2 農民知識有限,科學化農業生產水平較低
甘肅省是一個以傳統農業為主的省份,多年來農民一直靠自己的經驗來進行農業生產,盡管近代我國非常重視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但由于甘肅省地處我國的西北內陸地區,距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遙遠,科技難以引入;又由于省內農民一直靠天吃飯、憑經驗務農的思想意識得不到改變。導致了甘肅省的農業化發展一直處于較低水平。
3 甘肅農業產業化建議及對策
3.1 加大資金投入,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省級政府應該重視財政補貼,加大政策優惠力度培養出具有地方性特色的大企業,以帶動其他地方性產業的發展。地方性的農業企業應該是積極的、合理的、有規劃地去使用每一筆資金,使好鋼用在刀刃上,保證每一筆資金都發揮出最大的能量。大企業更應該起帶頭作用,積極地發展海內外資金,進行市場融資,以及強強聯合,建立多元化的資金投入機制,從而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3.2 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增加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
政府應按照“扶大,扶強,扶優”的原則,加快龍頭企業的培育。第一,近年來,政府不斷出臺惠農政策,不斷加大對農業企業的補貼力度。嚴格的執行制度和加大打擊腐敗力度是提高龍頭企業發展的首要任務,使地方性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從思想上、行動上重視起來。第二,加大企業高級管理者的培訓工作,傳達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把引進國際化的企業發展模式和甘肅省企業經營特點結合起來。第三,科學技術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只有加大科學研究的經費投入,注重科技型人才的培養,提高企業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才能使企業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第四,樹立企業品牌意識,使企業由本土走出家門,走向世界。一個企業要想更好地、更多的服務于人民,就得做強、做大。
3.3 密切利益聯結機制,形成多種產業化經營模式
要實現企業與農戶共擔風險、共享成果,就必須建立完善的利益聯結機制,按照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要求,繼續進行“公司+農戶” “龍頭企業+農戶”“專業市場+農戶”“專業合作社+農戶”“銷售大戶+農戶”“合作經濟組織+農戶”等多種產業化經營模式的建設。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有利于促進農戶、企業等各部門各司其職,從而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利用法制建設促進農業標準化生產,而農業標準化生產是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必由之路。要注意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能人和流通大戶,發揮其在農產品流通和銷售中的重要作用。
3.4 加強政府組織領導和政策扶持,健全完善加快產業化發展機制
在農業產業化的道路上,政府要永遠走在人民和企業的最前面。所以加強政府的組織領導,把農業產業化作為推進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措施,切實加強政府的領導,搞好統籌規劃,建立一套自上而下嚴格的經濟考核制度,實行“一個產業、一個規劃、一套政策、一套班子、一個考核獎懲辦法”,確保農業產業化朝著健康的趨勢發展。
[參考文獻]
[1] 謝云鵬.李向東.甘肅農業產業化的實踐與發展[J].甘肅農業,2013(12).
[2] 陳文華.姜曉霞.甘肅農業產業化發展情況調查[J].甘肅金融,2010(12).
[3] 徐璟璟.景喆.論龍頭企業與甘肅省農業產業化的發展[D].蘭州:甘肅農業大學碩士論文,2007.
[4] 徐金海.“公司+農戶”經營自治的制度缺陷及改進思路[J].農業經濟,2001(12).
[5] 張冰舟.談存峰.甘肅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制約因素與對策[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