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利穎

摘要:文章從新農村建設中的墻繪藝術可用性的角度出發,分析大眾對新農村建設中墻繪藝術可用性需求,挖掘墻繪藝術情感化設計。以長興縣虹星橋鎮為例,分析探討了墻繪藝術可用性應囊括以下三個基本方面:布局設計、題材分類、色彩設計。并進一步分析了墻繪藝術可用性的重要性,從而得出總結:墻繪藝術可用性對新農村建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新農村建設中的墻繪藝術應緊捆以上三個方面,從人本主義角度出發,增進大眾感官的舒適感。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墻繪藝術;布局設計;題材分類;色彩設計
中國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8)03-0079-02
1 新農村建設中的墻繪藝術概述
墻繪藝術也稱墻體彩繪藝術,它是指在墻壁上畫畫或者脫離紙質繪本的一種涂鴉表現形式。最早在墻上繪畫或者刻畫的藝術表現形式被稱為“壁畫”,出現于法國拉斯科和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隨著壁畫藝術的成熟與發展,后來也稱之為“墻畫”。
新農村建設中的墻繪藝術是在新農村建設中,在靠近路邊的農家白墻或村中統一的圍墻上用丙烯顏料繪制圖案,墻繪圖案的形式根據當地墻面的大小精心設計。圖案設計能站在大眾的角度思考,使得大眾在初次看到墻繪時,能夠深切的感受到其布局設計、繪畫題材和色彩設計等方面給其帶來舒適感,在對各個圖案進一步品讀中經過自己的感受體驗,感知到墻繪藝術的美觀性及實用性等。使墻繪藝術能更好地促進新農村建設發展,宣揚社會主義文化,體現其價值。
2 大眾對新農村建設中墻繪藝術可用性的需求
2.1 大眾對新農村建設中墻繪藝術可用性需求的分析
為了解新農村墻繪現狀,了解大眾對墻繪藝術可用性的需求,促進新農村建設,并且通過新農村面貌的美化提升村民的審美觀念,真正縮小城鄉差距。筆者開展一項問卷調查,本次調查以問卷調查為主,實地調查為輔,對長興大部分鄉鎮百姓進行隨機調查,發放調查問卷200份(問卷見附件)。
問卷隨機調查200個人:100名男性,100名女性,男女比率相當,其中有效問卷188份。年齡主要集中在26-35歲,占42%;其次是36-45歲,占19%;其他各年齡段人數相當。參與問卷的人中有89%是來自農村的,11%是來自城市。其中100%都知道墻繪藝術(經過解釋以后),但在農村看到過墻繪藝術的占97%,在農村沒看到過墻繪藝術的占3%。在這188人中見過風景、民俗和宣傳教育主題的居多,其次是人物和動物主題的,故事、黨建和3D立體形式的較少。65%的人對其見到過的墻繪表示滿意,其余表示不滿。不滿的絕大部分原因是表示墻繪的色彩搭配不好看以及覺得看不懂,其次不滿原因是覺得浪費和物體大小不合理,無人表示太過格式化和缺少個性。在188份有效問卷中,大部分人來自虹星橋、洪橋鎮、雉城鎮,來自其他鎮的人較少。在這188人中,絕大部分認為風景、民俗、人物和3D立體畫值得推崇,其次是黨建和動物主題,再者是教育主題,最后是人物和動物主題的。大部分人認為農村墻繪的最大好處是可以美化環境、宣揚文化,其次選擇無好處的也較多,選擇吸引游客、教育啟示、視覺享受的人較少,在1 88份有效問卷調查中,73人表示十分贊同在其所在村鎮進行墻繪藝術建設,32人表示贊同,47人表示一般贊同,2人表示不贊同,26人表示無所謂。
2.2 墻繪藝術情感化設計
墻繪藝術是公共藝術中一種展現藝術的形式,具有公共性的特征。當墻繪藝術映入大眾眼簾的第一刻起,大眾能很快地對這個畫面產生一個感受,做出自己直觀的反映,即對這個畫面是喜歡或是反感,這便是情感化設計中的第一個感情層次——本能層次。Donald Norman早根據情感在設計中的作用,在他的《情感化設計》一書中提出了關于情感化設計的三個層次的評價因素:即本能層次、行為層次和反思層次。當人們在深入的了解與接觸墻繪藝術的過程中,他們不僅僅停留在本能層次上對畫面的直觀感受,而是在欣賞中關注到墻繪的實用性,期間,情感因素也上升到了行為層次。而隨著進一步的深入與了解,人們的情感體驗就會在本能層次與行為層次的基礎上上升到反思層次。
3 新農村建設中墻繪藝術的可用性研究——以長興縣虹星橋鎮為例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大力發展,農村面貌發生了與時俱進的變化。在村房的外墻上摒棄了大幅的墻體廣告,取而代之,村房的外墻上繪制了眾多題材的畫面:山水風光、民風民俗、黨建發展、3D繪畫等,這些畫面清新脫俗、順應時代、充滿創意,和周圍的青山秀水、鄉土氣息、村民生活交相輝映,給新農村生活增加了一抹詩意,意義重大。
近兩年,長興縣各鄉鎮在新農村墻繪藝術表達上都取得了不錯的成就,以長興縣虹星橋鎮現有的墻繪藝術為例,合理的墻繪布局、明確的題材分類和舒適的色彩搭配使得該村及該村附近的墻繪藝術獨樹一幟,潛移默化地帶動著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3.1 布局設計
看到一面墻,群眾首先關注的是它的圖案和文字,所以墻繪的設計能否得到大眾的喜愛與之布局設計密切相關。好的布局設計可以吸引大眾眼球,獲得大眾好評,從而吸引更多人前來參觀,帶動旅游發展。而一面布局設計混亂的墻繪則容易使大眾第一眼看到時就失去興趣。長興縣虹星橋鎮的墻繪設計圖文并茂,主題突出,布局合理,給人帶來舒適感。
3.2 題材分類
新農村建設中的墻繪藝術題材十分豐富,不同地域的文化呈現出完全不同的特征,不同的文化積淀反映出迥異風格樣式。虹星橋鎮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墻繪題材根據不同地域的不同情況來選擇,沒有一概而論。歷史悠久的村鎮多繪制當地一些歷史題材故事來反映當地的民俗民風(如圖1);風景秀麗、依山傍水的村鎮多根據當地情況繪制山水風景題材墻繪來展現當地美貌(如圖2);各村鎮也可以緊跟我黨社會主義建設步伐繪制黨建發展題材墻繪緊跟時代進步(如圖3);除此之外,酷炫的3D題材、動物、人物題材也可運用到新農村建設墻繪設計中(如圖4)。總之,我們新農村建設中的墻繪藝術要與當地實際情況相融合,既注重其美觀性,又重視其實用性,帶動當地各方面發展。
3.3 色彩設計
墻繪是一種與心親密接觸的藝術,不同題材的墻繪內容會選擇不同的色彩搭配,在虹星橋鎮的墻繪設計中黨建題材的內容多以紅黃色調為主,紅黃色代表激情、斗志、革命,給人以歡樂、情緒飽滿激烈的感覺,符合黨建的主題;山水主題的墻繪以黑白水墨為主,給人素雅寧靜、心曠神怡的感覺;卡通主題的墻繪多采用鮮艷的色彩搭配,一眼就能吸引入的眼球,給人明快鮮亮的感覺。在色彩設計上,新農村建設中墻繪藝術設計較適宜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和所表現的主題內容來定奪,多采用能彰顯地方民族特色的色調。
4 總結
近年來,新農村建設的步伐穩步向前,新農村建設備受相關部門關注,作為重要載體的墻繪藝術在新農村中的推廣也受到關注。本文是通過對新農村建設中的墻繪藝術可用性研究的角度出發,認為墻繪藝術布局設計、題材分類、色彩設計等方面在墻繪藝術可用性中占據重要地位,在進行墻繪藝術可用性設計時必須從新農村實際情況出發,注重圖形內容設計時的美觀性,不斷對墻繪內容進行優化,把握其時效性和實用性,滿足大眾的實際需求,從而使墻繪藝術在新農村建設中獨樹一幟。
參考文獻
[1](美)Donald.ANorman著,情感化設計[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2]孟瑾,方二著涂鴉(Urban Wallpaper)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1
[3]陳宗明著符號世界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1
[4]楊志松著一句話打動你我一一廣告標語傳播效果分析云南大學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