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楠 孫彬 于洪久 鐘鵬 郭煒 劉杰
摘要 [目的]確定水稻育秧基質最佳配方。[方法]采用正交設計,研究不同育秧基質對寒地水稻秧苗素質的影響。[結果]A1B3C2(土壤60%+草炭25%+河沙15%)處理和A2B2C2(土壤50%+草炭30%+河沙20%)處理培育的秧苗健壯,完全可以代替傳統的土育苗和草炭育苗,更適合作為苗床基質。[結論]該研究為生產水稻育秧提供了理論基礎。
關鍵詞 水稻;基質;育苗;秧苗素質
中圖分類號 S51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517-6611(2018)01-003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formula of rice seedling substrate.[Metho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raising substrate on quality of rice seedling in cold region was studied by orthogonal design. [Result] The seedlings were strong by treated with A1B3C2 (soil 60%+turf 25%+river sand 15%)and A2B2C2 (soil 50%+turf 30%+river sand 20%), which can completely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nursery method,they were more suitable as the seedbed matrix.[Conclusion] This study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oduction of rice seedling.
Key words Rice;Substrate;Nursery;Seedling quality
黑龍江省是我國水稻種植面積第一大省,隨著種植業結構的調整,水稻種植面積還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到2016年水稻種植面積已經達400多萬hm2。黑龍江省水稻栽培主要采用旱育秧技術[1-2],需大量的肥沃土壤或者草炭作為營養土[3]。黑龍江地處寒地,春季回暖化凍慢,隨著種植年限的增加,農藥殘留越來越嚴重,可取土的農田越來越少,取土困難制約著黑龍江水稻種植業的發展,這是目前水稻生產面臨的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黑龍江省水稻育秧面積約4萬多hm2(以一個 600 m2 的大棚計,每年約需育秧土 1 400 m3),用土量大,嚴重破壞地表土和山地腐殖層,環境破壞性很大[4]。為了解決以上問題,同時探索水稻育秧的新途徑,筆者對幾種水稻育秧基質進行試驗研究,擬從中選出適合寒地水稻規模化育秧的安全、經濟、有效的基質配方。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水稻品種為龍粳 27;供試基質為草炭、河沙、客土。
1.2 試驗設計
試驗于 2016 年在黑龍江省延壽縣農業科技園區內進行,共設 11個處理(表 1)。采用57.7 cm×28.0 cm 的塑料硬盤育秧,每個處理 6 盤,每盤底土厚 2.5 cm,覆土 0.5 cm。4 月 10 日浸種,3 d 后催芽(催芽溫度設定為 32 ℃),種子芽出齊后播種,播種量45 g/盤。
1.3 測定項目
1.3.1 出苗率和秧苗素質。每處理播 100 粒芽種(選擇全部出芽均勻一致的種子),4月20日播種,播種后2、4、6 d 調查出苗情況;秧苗 2 葉齡后進行秧苗素質分析[5]。每個處理 3 次重復。
1.3.2
株高和葉齡。測定水稻株高,出苗之后,需對水稻葉齡進行記錄,它可以很好地反映水稻發育期間生長速度,體現出苗質量。
1.3.3 植株含水量。稱取鮮質量(FW),放入105 ℃烘箱殺青 15 min,然后于 80 ℃下烘干至恒質量,稱出干質量(DW),計算植株含水量,植株含水量=( FW-DW)/FW ×100%,并計算根冠比。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育秧基質對水稻出苗率的影響
不同配比的育秧基質對龍粳 27 的出苗率有明顯影響,對于出苗初期影響比較大,在播種后2 d,CK1 和CK2出苗率僅有33.1%和 35.7%,A1B2C3處理、A2B1C3處理、A2B2C2處理、A3B1C2處理和A3B2C1處理表現較好,出苗率分別達38.7%、37.2%、38.7%、36.1%和37.0%,A1B1C1處理和A2B3C1處理表現較差,出苗率只有31.5%和31.7%。播后4 d 和6 d,各處理的出苗率都達70%,出苗率差別不大(表 2)。草炭可增加基質的保水率,而河沙增加基質的通氣性,通過分析可以看出草炭和河沙配比是影響出苗率的最大影響因子,應適當調節草炭和河沙比例,保證水稻出苗。
2.2 不同育秧基質對水稻生長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各處理株高從高到低依次為CK1、A3B3C3、A3B2C1、A2B3C1、CK2、A3B1C2、A2B2C2、A2B1C3、A1B3C2、A1B2C3、A1B1C1。草炭對秧苗生長有促進作用,純草炭處理,生長到40 d時就已達 3.14葉期,在土壤和河沙用量固定的情況下,隨著草炭數量的增加,水稻秧苗葉齡也增加。其他處理與草炭處理差異較為明顯,最終需30 d左右才達到3.00葉期,生長較為緩慢。所以適當增加草炭含量,可以促進水稻秧苗生長。
2.3 不同育秧基質對水稻秧苗素質的影響
由表 4可知,各處理水稻莖基部寬差異亦不明顯,為0.16 ~0.26 cm,土育秧處理略寬;各配方處理充實度均高于對照,A2B3C1處理和A3B1C2處理最大,充實度為0.20 g/cm,草炭育秧處理最小,只有0.07 g/cm。大部分處理主根長與對照相比有顯著差異,A1B3C2處理主根最長,為9.74 cm,其次是A1B2C3處理和A2B3C1處理,分別為8.84、8.40 cm,其余處理的主根長都在8 cm以下。在二級根數上,各處理差異不大。綜合分析可以看出,A1B3C2處理和A2B3C1處理秧苗素質較好,A1B1C1處理較矮且秧苗較弱,根系也不發達,生長緩慢。
2.4 不同育秧基質對水稻秧苗含水量和根冠比的影響
由表 5可知,不同育秧基質對水稻秧苗地上部干物質積累影響顯著,土育秧地上部分干重為35.3 mg/株,草炭育秧的地上部分干重為20.6 mg/株,A3B3C3 處理和A2B1C3處理地上部分干重比較大,分別達24.7、21.2 mg/株,其余處理地上部分干重沒有太大區別,都低于20.0 mg/株。秧苗地上部含水量沒有明顯區別,地上部含水量為79.83%~84.39%;地下部含水量除草炭對照處理含量偏低,只有68.24%,其余處理地下部含水量為76.26%~86.64%,含水量沒有明顯差別。地上部徒長導致葉片含水量過高,根含水量過高則可能導致水稻根存在細、脆的情況,在移栽時秧苗根部易受傷[6]。該試驗中,根冠比是植株地下部分與地上部分鮮質量的比值。A1B3C2 和A2B2C2處理根冠比較好,分別為0.96和0.93。
3 結論
(1)從不同類型育秧基質的出苗率來看,不同配比育秧基質對龍粳 27 的出苗率有明顯影響。在播種后2 d,CK1 和CK2出苗率僅有33.1%和 35.7%,A1B2C3處理、A2B1C3處理、A2B2C2處理、A3B1C2處理和A3B2C1處理表現較好,出苗率分別達38.7%、37.2%、38.7%、36.1%和37.0%,A1B1C1處理和A2B3C1處理表現較差,出苗率只有31.5%和31.7%。
(2)不同類型育秧基質對水稻株高影響不同,CK1株高最高,A1B1C1處理株高最矮,草炭對秧苗生長有促進作用。
(3)不同類型育秧基質對水稻莖基部寬影響差異不明顯,為0.16 ~0.26 cm。綜合分析各處理充實度、根長和側根數等,A1B3C2處理和A2B3C1處理秧苗素質較好,A1B1C1處理較矮且秧苗較弱,根系也不發達,生長緩慢。
(4)在苗期,合理配比的苗床基質會給水稻生長創造良好的營養條件以形成合理的根冠比,這樣不僅促進根系生長,而且有利于地上部形成壯苗。不同育秧基質對水稻秧苗根冠比影響比較顯著。A1B3C2 和A2B2C2處理根冠比最好,分別為0.96和0.93,說明培育的秧苗健壯。
綜合看來,A1B3C2(土壤60%+草炭25%+河沙15%)處理和A2B2C2(土壤50%+草炭30%+河沙20%)處理培育的秧苗健壯,完全可以代替傳統的土育苗和草炭育苗,更適合作為苗床基質。
參考文獻
[1] 徐一戎,邱麗瑩.寒地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術圖歷[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2] 張陽,朱雪艷,趙春玲.水稻新基質無土旱育秧技術[J].黑龍江農業科學,2005(3):58-59.
[3] 劉華招.水稻機插中苗育秧基質的研究[J].現代化農業,2009(3):1-3.
[4] 劉華招,劉延.水稻機插中苗膨軟稻殼育秧基質研究[J].現代化農業,2010(11):26-27.
[5] 解溥,王振東,穆娟微.水稻育苗基質在寒地水稻上的應用效果[J].現代化農業,2011(10):12-13.
[6] 趙爽,劉克鋒,高程達.不同基質對水稻育苗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6,32(2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