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迪 廖俊 林偉東 馮清 黃攀 梁祥煥 王建 秦愛建 金文杰
摘要 無綠藻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微藻,屬于綠球藻,可引起人類和動物廣泛地感染,其中的左氏無綠藻與一種嚴重的牛乳腺炎有關。該研究采集江蘇部分地區患乳房炎奶牛奶樣,用綿羊血瓊脂培養、分離,用革蘭氏染色鏡檢及PCR方法確定得到4株左氏無綠藻(P.zopfii)。這是首次在江蘇地區發現奶牛源左氏無綠藻。
關鍵詞 奶牛乳房炎 ;左氏無綠藻; PCR鑒定
中圖分類號 S852.6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517-6611(2018)01-0078-02
Abstract Prototheca is a widespread microalgae,which belongs to Chlorococcum sp.People and animal can commomly infect prototheca.Among of them , Prototheca zopfii was related to severe mastitis of cow.Milk samples of cow having mastitis were collected from part of Jiangsu.4 P. zopfii were identified by gram stain microscopy and PCR method using sheep blood agar to cultur and isolate them. P. zopfii sourced from cowed was first discovered in Jiangsu area.
Key words Cow mastitis; Prototheca zopfii; PCR identification
無綠藻是一種和綠藻相近的無葉綠素藻類,是自然界一種常見條件致病真菌,可廣泛存在于污水、土壤、植物及動物中;無綠藻病可引起人與動物的感染。在牛的無綠藻感染癥中,其多表現為頑固性乳房炎,因無綠藻的菌落形態與酵母樣真菌類似,故而在臨床診斷中容易發生誤診。
從1894年Kruger發現無綠藻后,陸續確認了6種無綠藻: Prototheca moriformis(1894)、Prototheca stagnora(1985)、Prototheca ulemea(1986)、Prototheca wickerhamii(1959)、Prototheca zopfii(1894)、Prototheca blaschkeae(2006)。
在1952年,左氏無綠藻首次被確定為奶牛乳房炎的致病菌[1-3],能引起奶牛產奶量急劇下降,乳房輕度腫脹,乳汁呈水樣,伴有絮狀沉淀,且對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4-6],容易成為感染源,故最好的控制方法就是淘汰患病牛只。左氏無綠藻感染奶牛后易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并對食品公共安全存在潛在的威脅。
無綠藻引起的乳房炎在德國、美國、意大利、葡萄牙、英國、日本和西班牙等國家被廣泛報道,目前國內鮮有相關的報道,因而對無綠藻性臨床型乳房炎的診斷及其危害評估和防控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7]。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劑
新鮮脫脂綿羊鮮血(杭州微生物有限公司),瓊脂粉,革蘭染色液(廣州蕊特科技有限公司),PCR Mast mix(Dye plus) (諾唯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試劑盒:細菌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GenScript)。
1.2 培養基
綿羊血瓊脂培養基,配制方法
參考文獻[8],改良馬丁培養基,購自青島高科園海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左氏無綠藻的分離。從江蘇部分養殖場患乳房炎的奶牛采集好奶樣,4 ℃保存。分離奶樣中細菌時,先將采樣管中奶樣搖勻,在無菌條件下,取出100 μL奶樣,均勻涂布到60 mm規格的血瓊脂平板上,在超凈臺內晾干后,在37 ℃恒溫培養箱倒置培養24 h,然后觀察菌落,根據其顏色、形態、溶血性、數目(菌落數目小于3的舍棄),分別挑取可疑單菌落劃線接種于綿羊血鮮血培養基上進行純化培養,37 ℃恒溫培養箱中48 h。挑取單菌落分別進行革蘭染色并在1 000倍光鏡下進行形態學觀察。
1.3.2 PCR鑒定左氏無綠藻。
特異性PCR分析4個左氏無綠藻分離株的18S rRNA。酵母樣細胞在改良馬丁固體培養基上37 ℃培養48 h后用于基因提純。使用GenScript細菌DNA提純試劑盒提取基因組DNA,溶解在50 μL的超純水中。
左氏無綠藻的鑒定采用PCR方法,參考文獻[9]選用引物Proto18-4f(5′-GACATGGCGAGGATTGACAGA-3′)和Proto18-4r(5′-AGCACACCCAATCGGTAGGA-3′)進行鑒定,目的條帶大小450 bp。
20 μL PCR擴增體系如下:1 μL 上游引物,1 μL 下游引物,1 μL DNA模板,7 μL ddH2O,10 μL 2× Taq Master Mix(Dye Plus);5 min 95 ℃ 32個循環,模板變性(1 min 95 ℃),引物退火(1 min 57 ℃),聚合(45 s 72 ℃),10 min 72 ℃,PCR產物在2%的瓊脂進行電泳(80 V,80 min),用Gelsafe進行顯色。
對陽性PCR產物進行測序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左氏無綠藻革蘭氏染色結果 單菌落經革蘭氏染色可見大的球形細胞、中央區著深紫色、邊緣紅染[10]。
2.2 不同培養基純化培養
2.2.1 綿羊血瓊脂生長情況。4個分離株在37 ℃、48 h綿羊血瓊脂培養結果(圖2),在血平板上生長較緩慢為點狀白色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