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摘要 分析了江西省智慧農業PPP模式發展歷程和現狀,并展望了其未來的發展方向,以期為其他省份智慧農業的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 智慧農業;PPP模式;江西省
中圖分類號 S1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8)02-0174-03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intelligent agricultures PPP mode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forecaste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future,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agriculture in other provinces.
Key words Intelligent agriculture; PPP mode; Jiangxi Province
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PPP)模式是指政府、營利性企業和非營利性組織基于某個項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關系的形式,在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領域通過 PPP 機制引進民間資本、吸引社會資金參與供給。一方面,可以減輕政府財政壓力,在更好發揮其作用的同時,使社會公眾得到高質量的公共工程和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另一方面,可為日益壯大的民間資本、社會資金創造市場發展空間,使市場主體在市場體系中更好地發揮其優勢和創造力[1]。PPP模式在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之間存在伙伴關系、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等特征[2]。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出現PPP模式,目前相關政策不斷完善、項目數量和產業價值增長較快,PPP項目主要分布在能源、水務和污水處理、交通運輸以及通信項目4個領域[3]。
“互聯網+”現代農業是互聯網及相關信息技術和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和創新發展的結果,是在現代農業與互聯網的融合中尋找新的商業思維,發展適應時代要求的升級版農業?!盎ヂ摼W+”現代農業可優化農業生產要素的配置,為現代農業提供技術支撐,促使農業生產的各階段各領域實現在線化、數據化生產,推動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發生革命性變革,而不是單純地利用互聯網改造傳統農業[4]?!盎ヂ摼W+”現代農業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是互聯網及相關信息技術和現代農業的重組,其實質是創新融合,是互聯網深入農業內部改變其價值鏈;其目標是實現農業管理的高效化、服務的便捷化、生產的智能化、經營網絡化,構建全新的現代農業體系。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全面融合發展,充分利用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對農業生產要素進行信息化改造,建設以精準化生產、科學化管理、智能化控制為目標的智慧農業,已成為江西省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必然選擇。因此,江西省智慧農業將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管理、經營等各個環節,實現農業智能化決策、社會化服務、精準化種植、可視化管理、互聯網化營銷等全程智能管理的高級農業階段。這不僅有效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提高了農業生產經營效率,而且還能徹底轉變農業生產者、消費者觀念和組織體系結構[5]。為適應當前農業現代化,尤其是農業信息化發展的新形勢,筆者分析了江西省智慧農業PPP模式的發展歷程及現狀,并展望了其未來的發展方向,以期為其他省份智慧農業的建設提供參考。
1 江西省智慧農業PPP模式發展歷程
自2015年以來,為加快推進江西省現代農業強省的戰略目標,充分發揮信息化進村入戶示范引領作用和“互聯網+”行動計劃要求[6],江西省農業廳在全國農業領域率先采用PPP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和專業信息化團隊,堅持理念創新、頂層設計、規劃先行和整省推進的發展思路,以實現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電商化、管理高效化和服務便捷化(簡稱“四化”)為目標,以提升種養好、管控好、買賣好和服務好(簡稱“四好”)為功能定位,創新性地將“互聯網+現代農業”戰略轉換為智慧農業“123+N”一期建設,即建設“1云”(江西農業數據云)、“2中心”(農業指揮調度中心、12316資訊服務中心)、“3平臺”(農業物聯網平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平臺、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N個系統”(涉及各農業行業應用的60余個子系統)。2016年江西省智慧農業項目成功入選財政部第3批PPP示范項目,成為全國農業領域第一個國家級PPP示范項目,成為江西省“互聯網+”行動的“樣本”工程[7]。江西省智慧農業建設總體進度安排如圖 1所示。
江西省通過市場運作,引入北京農信通集團、中國聯通江西分公司作為江西省智慧農業發展戰略合作伙伴,2家公司分別投入4 000萬元、1 000萬元,啟動了江西省智慧農業建設布局,構建了“政府引導、企業運營、社會參與、服務農民”的服務體系。北京農信通集團將聚農寶(農產品電商、休閑農業)總部遷至江西省,并在江西省設立華東區總部,實現公司本地化運營;進一步整合省直單位、涉農企業資源,聚合三大通信運營商、郵政、銀行、保險、金融及淘寶、京東、蘇寧等IT企業力量,解決了融資、設備共享、IT人才技術、農業專家資源等問題[8]。江西省智慧農業PPP合作模式框架如圖 2所示。
智慧農業二期建設將按照BOT運作模式(項目從2017年起,建設期2年,運營期13年),引入社會資本與政府方組建項目公司,江西省農業廳與項目公司簽訂特許經營協議,由項目公司負責智慧農業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維護,特許經營期滿項目無償移交給政府。江西省農業廳將今后15年智慧農業建設列入省級PPP合作項目,爭取省財政每年投入建設經費3 000萬元。
2 江西省智慧農業PPP模式發展現狀
江西省智慧農業項目多方聚合資源,成立了以省領導任組長的全省信息進村入戶領導小組,全力推動信息進村入戶全國示范省工程。多方聚合資源快速推動全省智慧農業建設,江西省農業廳聯合省商務廳、省扶貧辦、省郵政公司等共同推動全省農產品電商體系建設,與江西聯通合作共建農業數據云、12316三農中心,與江西電信合作共建全省農業OA無紙化辦公系統,與省氣象局、中國郵政、農業銀行、三大運營商、華為等單位簽訂信息進村入戶戰略聯盟協議,采取聯合掛牌、標注Logo、導入資源、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合力推動益農社建設;同時,公布各類系統、平臺對接標準和端口,聚合國內外先進IT企業共同助力江西省農業大數據、物聯網等項目建設。近年來,江西省智慧農業PPP模式建設成效主要有:①數據云計算和儲存能力得到增強。農業數據云已經建成,可以實現1 000 T存儲和萬億次計算,可為11個市、100個縣、1萬個村莊、10萬家新經營主體提供信息化發展的云端支持。農業大數據中心、農業電子地圖、農業展演中心正在籌劃建設中。②2個中心的服務功能不斷提升。指揮調度中心可以匯集各方面的大數據,為全省農業生產、災(疫)情的察看、會商、診斷起到“千里眼”和“順風耳”的作用;12316資訊服務中心連接全省300名農業專家,通過微信、短信、惠農直播、遠程診斷等多種信息化手段為全省農民提供及時、權威、便捷的政策咨詢、生產技術指導,受理假劣農資投訴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舉報。③3個平臺強化了應用推廣工作?!摆M農寶”平臺以“日用品(農資)下鄉、農產品進城、休閑農業觸網”為目標, 主推“三品一標”企業上線銷售,目前已開發手機APP版、微信商城版,喊出“要想吃得好,就上贛農寶”的響亮口號。全省農產品電商體系基本形成,省級運營中心正在籌建,建成上饒、新余2家市級運營中心,建成黎川、會昌、余江等48家縣級運營中心,益農信息社達1 058家。會昌縣益農社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鄒長順被評為全國先進個體工商戶,并受到李克強總理的親切接見。黎川縣西城鄉益農社社長吳巧華成為網絡紅人,當選撫州市人大代表。全省農業物聯網云平臺已上線,全省各地有110家基地和企業應用物聯網技術,其中近50家基地和企業與云平臺對接,實現數據和視頻實時傳輸。評選出35家“全省農業物聯網示范基地(企業)”。打造全省一張網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平臺,平臺備案用戶達2萬多家,登錄農產品上千個,預計2年內實現全省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同時,在每一家益農社配備農產品追溯二維碼打印機,確保上網產品可溯源。
④“N”個系統建設穩步推進。全面推進60余個子系統建設任務,按照“分級分批、急用先建、現成先用”的原則,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打造。當前漁政指揮調度系統、測土配方施肥管理系統、江西省動物檢疫電子出證等子系統已上線使用,全廳已實現OA無紙化辦公。⑤財政支持力度持續加大。農業部將江西省列入信息進村入戶試點省份,在南昌、余江、瑞昌三縣開展信息進村入戶試點工作。爭取省財政每年3 000萬元專項經費投入,同時加強與發改、財政部門的溝通協調,將智慧農業建設列入省級PPP項目,并成功申報國家第三批示范項目,成為全國首例“互聯網+現代農業”獲批項目,有效推進全省智慧農業建設進程。⑥對市縣建設的指導工作進一步加強。召開全省農業信息化培訓班,利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平臺,開展了對全省400名益農社長輪訓。制定出臺了《江西省省智慧農業市(縣)建設指導意見》《益農信息社建設補充規程》《農業物聯網建設標準》《市、縣農產品運營中心建設規程》等,統一標準,明確任務,確保全省一盤棋整體推動智慧農業建設。
⑦各級領導及社會各界給予充分肯定。江西省省委書記鹿心社視察后,稱“建設目標清晰、功能定位準確、整體框架合理”;江西省省長劉奇多次聽取江西省農業廳智慧農業建設情況匯報并赴益農社開展調研;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袁純清、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副主任委員強衛,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陳曉華視察后充分肯定江西省智慧農業建設取得的成效。甘肅、福建等省份農業部門也來參觀。江西省副省長尹建業作為全國唯一省份領導在14屆全國農交會農業信息化高峰論壇上做主旨發言?!秶鴦赵恨k公廳專報》《農業部簡報》《人民日報》《中國新聞》等主流新聞媒體紛紛介紹江西省省智慧農業的發展。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顯著。2016年涉農電商銷售額323.7億元,同比增長了近75.6%。目前,贛農寶電商平臺已有400多家企業入駐平臺,匯集贛南臍橙、南豐蜜桔、泰和烏雞等千余種農產品,入駐產品都為全省“三品一標”農產品,另外還開設了市縣特色館,開發了手機交易版APP。益農信息社687家。智慧農業的實施將加快解決農業農村信息服務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有效改善農業生產、管理、經營信息服務狀況,切實解決農業生產信息服務的問題,消除農村“信息孤島”現象,有效促進農產品市場流通,促進產銷銜接,節約成本,進而促進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民增收。
3 小結與展望
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江西省在智慧農業整省推進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有些市縣領導重視程度不夠,各地發展不均衡;對政策文件不熟悉,貫徹落實成效不明顯;PPP項目有待于進一步完善等問題。
2017年主要思路是扎實落實智慧農業PPP示范項目,大力推動“N”個子系統建設,深入推進“整省信息進村入戶”和“智慧農場”工程,全面啟動市縣農業部門智慧農業建設,促進信息化新技術在農業各業中的應用,提升信息為農服務水平。①加快推進農業數據云建設。建設大數據中心一期,完成農業電子地圖框架制作,完成智慧農業演示中心,成立智慧農業研究院,完成30個左右子系統建設任務。
②加快推進全省信息進村入戶體系構建。著力實施農業部“整省推進信息進村入戶”項目,打造江西省農產品電商平臺——贛農寶,實現全省“三品一標”農產品上線,市縣特色館超過50%;市、縣兩級農產品運營中心基本建成;村級益農信息社達到1.4萬家,覆蓋全省行政村80%以上,開展益農示范社的評選活動。
③加快推進“智慧農場”工程實施。繼續在重點園區推進物聯網示范建設,結合業務部門項目實施,推動物聯網技術在百縣百園、重點農業龍頭企業、新型經營主體中應用。百縣百園物聯網技術應用率達40%,新型經營主體應用物聯網技術超過200家。
④加快推進市(縣)智慧農業建設。指導各級農業部門按照《市縣智慧農業指導意見》開展“123+N”智慧農業建設,督促市縣農業部門做好與省級智慧農業各平臺、系統對接和應用推廣工作,重點建設市縣級農業指揮調度中心、農產品運營中心和益農信息社,推廣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不斷提升信息進村入戶水平。
同時,針對智慧農業PPP模式,需要做好以下方面:①加快PPP法律法規體系建設。PPP 概念下的新型公私合作模式客觀上要求高度的法治化、規范化和追求契約精神。全面落實PPP獎補政策,鼓勵支持各地PPP模式的應用。②督導推進項目建設。對智慧農業項目進展情況進行跟蹤督查,收集項目信息,了解項目進展情況,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③創新金融支持模式,繼續爭取PPP基金支持。向智慧農業PPP項目相關公司爭取PPP基金支持,進一步加強與中國政企合作基金有限公司的聯系與溝通,為智慧農業進一步發展做好準備。④建立規范系統的監督管理機制,防范財政風險。PPP 項目涉及公眾利益,政府要維護公眾利益,對項目的全周期運行負有監管責任,對非政府主體參與方的利潤進行調節, 代表公眾利益的同時保證非政府主體參與方能夠得到合理的收益。
參考文獻
[1]周正祥,張秀芳,張平.新常態下PPP模式應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軟科學, 2015(9):82-95.
[2] 劉薇.PPP 模式理論闡釋及其現實例證[J].改革,2015(1):78-89.
[3] 余逢伯.新常態下PPP模式的機遇、挑戰與對策[J].金融論壇,2015(8):75-80.
[4] 李道亮.物聯網與智慧農業[J].農業工程, 2012,2(1):1-7.
[5] 彭程.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慧農業發展策略研究[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12,17(2): 94-98.
[6] 程關懷.江西智慧農業“123+N”發展路徑助力農業實現新跨越[J].農村工作通訊, 2015(23):47.
[7] 管幫富,陳勛洪.智慧農業-江西智慧農業實踐及典型案例分析[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7.
[8] 鐘志宏.江西省農業廳聯合農信通共同推進“智慧農業”[J].江西農業, 20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