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窯變釉,顧名思義,就是指器物在燒制過程中由于窯中含有多種呈色元素,經過氧化或還原作用,瓷器在出窯后呈現出的意外的有色效果。太湖窯在學習中國傳統陶瓷窯變釉色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窯變釉色的獨特性與奇妙性,并且著重研究窯變產生的畫面意境,拉大了與傳統窯變的不同之處,這是前無古人的窯變之突破。窯變釉色與抽象器形產生的獨特韻味,為陶瓷創新領域開辟了一條康莊大道。
[關 鍵 詞]窯變;現代審美;陶瓷;造型設計
[中圖分類號]J5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1-0084-01
燒造瓷器,凡在開窯后發現不是預期的形狀或釉色,以至于傳世瓷器有時發生特異的情況者,都可說是“窯變”。 窯變主要是指瓷器在燒制過程中,窯內溫度發生變化而導致瓷器表面的釉色發生的變化,這種變化是自然的不確定性的變化。《稗史匯編》說:“瓷有同是一質,遂成異質,同是一色,遂成異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謂窯變。”其歷史記載可以追溯到唐以前的青釉瓷器上即偶有出現。最初,窯變曾被視為不祥,尤其是官窯中出現窯變,往往被砸碎。明清代時,窯變被認為是“怪胎”,統統銷毀。隨著人們對窯變釉認識的深入,窯火給釉面造成的缺陷,看久后反而讓人回味無窮,甚至有了“娃娃面”“美人計”之類的美稱。因其形態極美,或如燦爛云霞,或如大海怒濤,或如萬馬奔騰,而被視為藝術瓷釉為世人欣賞,如宋代河南禹縣鈞窯生產的銅紅窯變,可謂變化莫測,鬼斧神工。到了清代窯變已被視為一種祥瑞,根據《南窯筆記》記載,窯工已經能人為配置釉料,較好地控制火候,基本上掌握了窯變的規律,著名的如康熙郎窯紅、豇豆紅、蘋果綠等。
窯變的獨一性為現代人所向往,畫面的抽象美與現代審美家居風格是相輔相成的,它迎合了人們追求與眾不同的個性風格的情懷。我們從事陶瓷藝術創作十幾年一直在對氧化物在釉料成分中起到的發色效果進行精細的配比實驗,以及對窯爐的結構造型,發熱原理進行改良,使得它在微妙的氧化、還原氣氛中,在階段性的保溫條件下,使得氧化物的發色效果呈現出穩定的狀態。只有把釉色的燒制達到穩定,才能使產品的生產以及產量穩定。其次,要設計符合現代家居風格的造型。新中式風格是一種具有中國文化的風格,同時也是全世界接受并推崇的一種文化經典。造型設計化繁為簡,突出中國文化符號,減弱沒有功能性的繁復裝飾,最終突出窯變釉色呈現出的自然之美。因此,我們在設計上吸取中國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經典符號,融入“天圓地方” “井欄”“八卦圖”等文化符號作為造型元素,讓人感受到一種代表中國文化的精神,凝結華夏民族傳統文化精神的設計藝術。
我們將符合中國文化精神的窯變陶瓷生活器物推向市場以后,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與追捧,用戶贊美產品道:“以前一講到中國陶瓷就是青花、粉彩、龍紋,太湖窯的窯變藝術能代表中國創新陶瓷,既有中國元素又是獨一無二的,是有收藏價值的文化產品。”我們一定會努力將產品打進世界平臺,讓世界知道窯變茶具是具有中國符號的藝術品。
作者簡介:孫厚義,1990年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1997年畢業于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梅里尼科夫研究生班;中國環境藝術委員會專家委員;國家級資深環境藝術師;2016中國品牌影響力十大杰出人物;2016中國文化藝術品高端定制最具競爭力十大首選品牌“太湖窯”創始人;雕塑家、陶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