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青柳?賀瑞林
[摘 要]國畫在我國流傳了幾千年,是我國民眾不能忘卻并引以為傲的國粹,其流派、分類、載體眾多。而珠寶首飾在我國同樣歷史久遠,從各朝王后的鳳冠金釵到各代官員的帽上頂珠,無不彰顯著權力和尊貴。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珠寶首飾已逐漸走入尋常百姓家,珠寶藝術化趨勢也越來越明顯,使其成為可佩戴、可欣賞、可把玩、可收藏、可傳承的媒介載體,記錄歷史,傳承文化,而這也與國畫藝術特征不謀而合。從國畫藝術窺見珠寶首飾藝術,從歷史凝練、文化內涵、裝飾作用、題材選擇、意境營造五個方面來分析首飾藝術與國畫藝術的不似之似。
[關 鍵 詞]首飾藝術;國畫藝術;首飾設計;意境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1-0092-01
藝術從來都是相通的,特別是對于珠寶首飾設計來說,珠寶設計師總是擅長從各類藝術門派中汲取營養,創作出傳世作品,比如國畫。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里獨樹一幟,有著無法比擬的歷史地位。使用傳統的繪畫工具,如毛筆、墨、宣紙等,畫家們運用美學原理,在創作過程中充分展示對美的認識和畫家們特有的審美意識,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國畫特有的藝術風格和魅力。而珠寶首飾藝術有別于商業珠寶首飾,主要用來傳達設計者的思想和設計理念,創作過程中,藝術性的因素占主導地位,其內容來源于設計者的個人體驗或有感而發,往往帶有強烈的個性化色彩。
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的交融、各學科間的不斷滲透,珠寶首飾藝術和國畫藝術的共通點也日益顯露,筆者在研究過程中,總結如下:
一、歷史的共同見證者
國畫一詞起源于漢代,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國畫的雛形“帛畫”,這些早期繪畫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國畫的基礎;兩漢和魏晉南北朝時期,萌發山水畫和花鳥畫;隋唐時期宗教畫趨向成熟,并出現具有描繪人物時代特征的人物畫;兩宋時期山水畫、花鳥畫走向繁榮并成為畫壇主流;元代、明代、清代國畫持續繁榮,并呈現眾多流派,水墨山水畫和寫意花鳥畫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并出現了很多名垂千古的大畫家和傳世名作。
而首飾同樣有濃厚的歷史沉淀,從新石器時代開始,樸拙的石器、玉器就已成為人們裝點自己的材料;至夏、商、西周時期,首飾材料已逐漸豐富,制作工藝不斷提高,并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玉文化;春秋戰國時期,金器大量出現,黃金首飾分類明確、工藝精美;兩漢和隋唐時期,首飾造型繁復精巧,工藝精湛達歷代之極;經過宋、元、明、清時代的凝練和發展完善,首飾制作工藝多種多樣,花絲、琺瑯、點翠、鏨刻等工藝百花齊放、精美絕倫,成為中華民族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
二、設計物象的文化寓意的共通性
國畫中某些圖案元素與首飾藝術所運用的設計元素所傳達給人們的美好寓意不謀而合。
國畫常被畫者用來傳情達意、陶冶情操,置于家中,不僅能裝飾家室空間,更能凸顯房室主人的品位,更蘊含吉祥美好的祝福寓意于其中,梅蘭竹菊等更是文人達士寓情于物的最好體現(表1)。
珠寶首飾的寓意和精神寄托不僅可以借助傳統民族的吉祥圖案為設計元素來表現,還可以通過賦予首飾材料某種含義,如用生辰石來表示人們的生辰月份,借以表達人們對親朋的祝福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表2)。
三、國畫與首飾的裝飾作用
畫作裝飾的是人們的居所,而珠寶首飾裝飾的是人們的軀體。
從古代來說,畫作與珠寶飾品都是人們向外界傳達信息的一種方式,或清逸,或高雅,或成功,或富貴,用以滿足人們的某種心理或起到一定的象征作用。
時至今日,國畫與珠寶同樣被收藏界人士所追捧,能夠積累財富、收藏傳世,都具有一定的可增值價值,能體現人們不同的品位情趣。且國畫可通過一定的介質轉化為珠寶,攝人心魄。如果可以用貴金屬藝術品創作再現傳世之作,讓更多的人能賞鑒,乃至擁有、收藏和傳承。
四、國畫與首飾的題材選擇
(一)自然山水
山水畫,即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欣賞中國山水畫,先要了解畫家的胸襟意象,畫家把名山大川的特色,先儲于心,再形于手,所以不以“肖形”為佳,而以“通意”為主,一樹一石、一臺一亭,皆可代表畫家的意境。而首飾中的山水則更為小巧玲瓏,給人小家碧玉之感,精致而內斂。
(二)花鳥草蟲
人類早期對花鳥的關注,是孕育花鳥畫的溫床。花草、禽鳥和一些動物具有神秘的意義,有著復雜的社會意蘊。人們繪畫它并不只是出于喜愛,而是通過它們傳達社會的信仰和意志,藝術的形式只是服從于內容的需要,表現主題多樣。珠寶首飾設計中的題材,花鳥種類眾多,形態各異,材質繁多,但都毫無意外的漂亮精致。雖是金屬或其他材質,但造型靈動剔透,給人亦真亦幻的感覺,讓人忍不住感嘆物之精美。如圖2為首飾設計師Anna Hu以藝術家張大千作品《紅荷圖》(圖3)為靈感設計的項鏈,提取畫中的主要元素荷花來進行首飾的再設計,運用荷花與荷葉形成色彩對比,并以花苞為點綴,增強首飾藝術效果和表現力。
(三)動植物
國畫中動植種類繁多,大小不一,各種飛禽走獸、游魚鳥雀、珍木皆可歸為此類,珠寶首飾中的動物元素運用同樣廣泛,如世界頂級珠寶品牌卡地亞早年作品獵豹系列首飾(圖4),現已成為具有品牌代表性的設計元素,它的形象已經深深刻進世人的腦海,提起卡地亞人們就會不禁想起那只獵豹,或者看見獵豹形象就會讓人聯想到卡地亞,其成功的品牌銷售也讓動物這一形象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愛;如珠寶品牌寶格麗的動物形象蛇元素的運用(圖5),也已經與品牌融為一體,為品牌的宣傳推廣和提升維護做出很大貢獻。因此,足見動物設計元素在珠寶首飾運用中的重要性。
(四)人物
人物畫是以人物形象為主體的繪畫之通稱,且是國畫的一大畫科,出現較早,根據所繪人物形象又可將畫分為不同的種類。人物畫力求人物個性刻畫的生動傳神,追求形神兼備,并常把人物刻畫和環境渲染寓于其中,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和空間想象力。
而珠寶首飾中的人物形象較為簡練概括,與中國畫一樣都以寫意為主,表現人物的動作或形態,都為整體服務,凸顯首飾給人的整體感覺,或歡愉,或簡練大氣,或卡通可愛。
五、國畫與首飾的意境營造
意境美可謂是國畫的精髓,也是畫家所追求的。“詩書合一”是國畫意境美塑造的表現方式之一,而適當“留白”或許就是國畫意境美營造的另一表現手法,給觀者以想象空間,仿佛置身其中,與畫家所要傳達的思想和情感產生共鳴,增加畫面感染力和張力,有著“無聲勝有聲”的妙處。國畫是畫家傳達思想情感的載體和媒介,而在現代的首飾設計領域中,有很多藝術家對首飾作品情感的表現也做出大量探究,如首飾的趣味性設計、首飾的情感化設計、首飾的仿生設計和首飾新材料的研究和結合等,期待更多國畫精神綻放在首飾藝術設計中。
中國畫在創作上重視構思,講求意在筆先和形象思維,講求“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傳達出物象的神態情韻和畫家的主觀情感為要旨。因而可以舍棄非本質的、或與物象特征關聯不大的部分,而對那些能體現出神情特征的部分,則可以采取夸張甚至變形的手法加以刻畫。于是,風晴雨雪、四時朝暮、古今人物可以出現在同一幅畫中。
而在珠寶藝術創作中也與中國畫的創作有異曲同工之妙。珠寶首飾藝術創作注重人的思維能力及創造力的培養和發揮,能體現創作者的意圖和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在所用題材上亦與中國畫一樣。這大概是由于藝術在某種意義上都是相通的,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大自然正是我們藝術創作不竭的靈感源泉,正如俄國文藝理論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說的“藝術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
從國畫藝術中窺見珠寶首飾藝術,相同的是人們對于藝術同樣的熱愛和追求,不同的是藝術所呈現給人的方式和媒介;相同的是藝術給人的文化積淀和世代傳承,不同的是世代人們的世代感受和不似之似。
參考文獻:
[1]熊亦冉.“國畫”概念的產生及其流變:以民國前期的美術為例[J].文藝理論研究,2017,37(1):47-57.
[2]金翠玲. 物態的國畫藝術:現代首飾藝術的意境美表現[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
[3]金慧穎,金英福.論國畫精神在首飾設計中的應用與影響[J].國畫家,2018(1):65-67.
[4]齊霞.陶瓷首飾設計中的國畫色彩元素應用[J]. 大舞臺,2014(6):79-80.
[5]蔣瓊耳.設計是場無界的游戲[J].現代青年(細節版),2011(6):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