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妍韻
[摘 要]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色彩感,有效提高學生的美術色彩感知能力。小學階段是小學生感知世界的階段,他們往往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好奇,但是他們對色彩還沒有形成全面的認識,所以教師要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巧妙融入色彩教育,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色彩認知能力。主要探討了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色彩感的策略。
[關 鍵 詞]小學美術教學;色彩感;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5-0042-01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現階段的小學教育中,美術教學是運用圖像表達最多的。色彩是小學美術教學中最基礎的部分,它對小學生以后的美術學習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色彩教學的概念
在現階段的小學美術教學中,色彩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認色、涂色、配色。認色是對色相和色調等方面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其中包括三原色的認知;涂色是指學生對圖像進行一個簡單的著色練習,其中包括平涂重疊加深等涂色方法,學生在實際練習過程中還要注意顏色的銜接;配色是指讓學生來練習色彩的搭配。教師在實際美術教學中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美術基本情況,這樣才能促進色彩教學的順利開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色彩感。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色彩感的有效策略
1.借助美術工具,充分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小學美術教師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色彩感,首先就必須得激發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推動力,并且小學生的年齡普遍比較小,他們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尤其是對美術工具,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美術工具是學生認識色彩的基礎和前提,因此教師在實際美術教學時可以多準備一些多彩畫筆和橡皮泥等美術工具,這樣非常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在提升學生對美術工具興趣的基礎上,才能讓學生深刻感受到豐富的色彩,同時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學生才能認識到更多的色彩。合理利用美術工具,有效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和理解色彩,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美感。例如:在教學“捏泥動物”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把事先準備好的橡皮泥拿出來,讓學生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來進行捏泥活動,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又能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學生完成之后,對于一些捏得比較好的作品,教師可以展示給大家看,讓學生深刻體會美術課堂的樂趣,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色彩感。
2.利用游戲教學,促使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認識色彩
小學生的年齡普遍比較小,且正處于愛玩的階段,所以美術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發展特征,利用游戲的教學方式來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快樂地認識色彩。小學生對周圍一切新奇新鮮的事物都比較感興趣,并且喜歡嘗試一些新事物,尤其是手工和畫畫,如果讓他們看到各種各樣的顏料,他們立馬就會變得興奮起來。因此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顏料,放開手讓學生大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嘗試,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色彩來畫畫,這樣有助于充分挖掘學生的創作潛能,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美術的自信心,另外還可以讓他們感知到色彩的微妙,掌握更多色彩運用的知識,趣味性的游戲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美術創造力,加強學生對色彩的感知。例如:在教學“紅燈停,綠燈行”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這兩個顏色作出一個指揮棒,讓學生分別扮演交警和行人的角色,利用游戲的方式來讓他們感受這節內容,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這兩個色彩的認識,還能給學生普及生活常識。
3.合理借助多媒體設備,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已經被普及到實際課堂教學中,要想提升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在實際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合理借助多媒體設備,以此來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美術課堂注入新的活力。例如:在教學“海底世界”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給學生播放一些與海底世界相關的視頻和圖像,讓學生直觀地感受色彩,并在視覺的沖擊下加深對色彩的記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多和學生進行互動,要積極引導學生思考色彩之間的差異,充分激發學生對色彩的思考,長此以往就會極大地增強學生的色彩意識。
綜上所述,色彩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學美術教師必須要認識到培養學生色彩感的重要性,在實際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例如要利用各種各樣的美術工具來幫助學生認識色彩;采用游戲教學方法來讓學生深刻感知色彩的變化;合理借助多媒體技術來增強學生的色彩意識。只有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和創新美術教學方法,才能培養學生的色彩感,提高學生的色彩認知能力。
參考文獻:
王崢如. 小學美術教學對學生色彩感的培養策略探究[J]. 戲劇之家,2016(9):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