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岳飛》是一部原創的大型愛國主義題材的歌劇,由天津音樂學院制作完成。本文作者王雷飾演反面角色萬俟卨[mò qí xiè],通過分析人物和演唱心得,展現了戲劇沖突的效果。
【關鍵詞】歌劇《岳飛》;反面人物;萬俟卨
【中圖分類號】J822 【文獻標識碼】A
音樂學院在專業設置上,如果能夠完全考慮到一部歌劇制作演出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那么未來的教學實踐則完全可以圍繞著一部歌劇來進行。
一、歌劇《岳飛》的由來
岳飛,字鵬舉,抗金名將,是我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詩人。提到岳飛我們就會想起“精忠報國”。一個岳飛迷,岳飛通——著名作曲家黃安倫,在1978年會同好友徐慶東、滕文驥,嚴格按照交響性歌劇的構思寫出了歌劇《岳飛》第一版劇本。
1986年在美國耶魯大學上學的黃安倫先生終于完成了歌劇《岳飛》的創作,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始終沒有上演。音樂會版首演則是在2013年由鄭小瑛指揮廈門愛樂樂團在廈門上演。也正是這場音樂會讓剛剛上任天津音樂學院聲樂系系主任(原中央歌劇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馬梅動了念頭。有著豐富歌劇舞臺經驗的馬梅老師從教后發現,發現中國的專業聲樂教育在戲劇舞臺實踐方面存在欠缺,學生畢業后對于歌劇演出毫無經驗。但作為音樂學院的聲樂系,選擇一部歌劇作為師生的教學實踐又極具難度,不僅聲部必須齊全,挑大梁的還必須鎮得住。更具難度的是選擇作品,還必須具備學術價值。
經過馬梅老師前期不斷地溝通和努力,歌劇《岳飛》獲得2014年度首批國家藝術基金的項目資助、“十二·五天津市高校創新團隊培養計劃”項目和天津市政府的資助。此部歌劇由天津音樂學院院長徐昌俊、聲樂系主任馬梅擔任制作人,著名指揮家鄭小瑛擔任藝術總監,導演陳薪伊執導,主要演職人員全部由天津音樂學院青年教師以及青年合唱團、青年交響樂團、舞蹈團的學生們擔任。為參演師生提供了一次非常難得的學習實踐機會。
二、歌劇制作過程
我在聲樂學習和教學過程中,也曾出演過五、六部歌劇的重要角色(全部為國外經典作品)。參加中文原創歌劇的排演也是頭一次。黃安倫老師非常喜歡瓦格納的創作風格,歌劇《岳飛》也是大歌劇的創作模式,將歌劇形式中的所有聲樂類型:詠嘆調、宣敘調、重唱、合唱、對唱容于其中,運用大樂隊編制配器。
我們拿到初稿的《岳飛》整部歌劇時長接近4個小時,歷史內容詳實音樂豐富。經過廈門音樂會版的演出后,鄭小瑛老師考慮到音樂的整體連貫性對部分音樂進行了刪減調整。在天津前期的演出和排練過程中,導演陳薪伊根據劇情的發展再次進行了調整,使得劇情更加緊湊。最終呈現在天津大劇院和國家大劇院的歌劇《岳飛》大約在兩小時左右。
三、歌劇劇情簡介
第一幕,岳家軍在郾城大敗金軍,得到一支和朔義軍的支援。義軍首領不幸戰死,首領的女兒無雙被岳飛收為義女。(原本戰后疲勞的部隊,由于無雙的出現了戲劇轉折點)秦儈派人暗中監視,黨羽萬俟卨前來犒軍;帶來皇帝賜予的“精忠”大旗和美酒,卻斷絕了岳家軍下一步進軍穎昌的糧草。岳飛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由,斷然拒絕了朝廷的指示,令繼續進軍。(反面角色萬俟卨的出現,為下面的劇情埋下伏筆)
第二幕,岳家軍相繼取得穎昌和朱仙鎮,岳云和無雙在戰斗中產生了愛情(岳云、無雙的二重唱優美的旋律使得朦朧之美)。岳飛身邊的硯童(一個為使歌劇達到戲劇性升華而虛構的角色,他自幼因戰爭與家人失散,后被秦檜收養,長大后被派往岳飛身邊做奸細,借以搜集岳飛“造反”的證據)卻是秦儈安插的眼線。岳家軍連戰連捷,百姓歡騰,(中間出現的賣花女和張保、王恒對唱,使得戰爭后休息的場面活靈活現)正當岳飛準備直搗黃龍、收復河山之際,朝廷的十二道金牌相繼到來,岳飛只得無奈退兵。(萬俟卨再次出場,戲劇沖突效果顯現)
第三幕,岳飛被軟禁在廬山,一首“小重山”表達了心中惆悵。岳家軍主力撤走之后,中原又遭金軍涂炭,義軍孤立無援、損失慘重,無雙找岳云上山向岳飛求援。已成秦儈黨羽的岳家軍部將王俊,指使硯童傳令岳云、無雙前來面談,實為一圈套。岳飛考慮到自己已被免去軍權,私見部將有謀反之嫌,故而回避。岳云為不讓父親為難,決定自己修書給代理指揮岳家軍的張憲,讓其分兵去救義軍。在暗中監視的硯童看到無雙的半塊云錦,得知自己和無雙竟是十四年前失散的姐弟(無雙與硯童二重唱),他良心發現,愿去送信。不料此時王俊出現,并以此書信作為岳家軍謀反的證據。硯童為證清白,跳崖而死。(劇情再次出現重大轉變)萬俟卨上山,以此信為罪證,將岳飛父子收監。
第四幕,臨安大理寺獄,無雙化妝成獄卒,欲救岳飛父子脫險。萬俟卨帶圣旨到,以莫須有罪名,判岳云斬首,賜岳飛毒酒。岳飛抒發了一腔“還我河山”的報國之志,以一曲滿江紅“怒發沖冠”表達了壯志未酬之恨。
四、反面人物-萬俟卨劇中戲劇沖突和演唱心得
萬俟卨(1083年—1157年),字元忠(一作元中),開封陽武縣(今河南原陽)人,南宋初年宰相,奸臣。萬俟卨起初黨附秦檜,擔任言官,與秦檜合謀排擠岳飛,讓萬俟卨彈劾岳飛。
本人在排練學習過程中也曾查閱部分歷史典故,查詢岳飛與萬俟卨間的千絲萬縷關系。當年岳飛在洞庭湖鎮壓農民起義時,萬俟卨曾拜訪岳飛出謀劃策。萬俟卨的建議沒有被采納,反而被岳飛大罵。后來萬俟卨中了進士,成了秦檜的黨羽,心胸狹窄的他想盡辦法,不怕背負歷史的罵名,對岳飛進行打擊報復,這也是劇情故事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萬俟卨在四幕歌劇中共出現了六次。雖然唱段不多,沒有整段的詠嘆調,多以宣敘調為主,但是整體聲區偏高,既要保證聲音的威嚴,也要保證整體的語氣狀態。
第一幕在郾城大捷中賜“精忠大旗”和美酒,上下場步伐要沉穩,表現出代表皇上上方高官的威嚴。張嘴是小字二組升F的說唱音高,注意氣息的支持和聲音的穩定性。結尾處要變現出人物內心的性格變化。
在一幕和二幕間與硯童的碰面密談,首先小聲呵斥硯童不應該在公共場合下為保護他而暴露。后轉變為安撫硯童,再次表明秦檜對硯童的恩情,叮囑監事好岳飛。在演唱過程中要注意前半部分音量的把控和訓斥的語氣,在后半部分要唱出溫暖連貫的對硯童關愛的聲音,還要保證不被偷聽的密談狀態。
萬俟卨在二幕軍民聯歡的場面中再次出現,遠遠的觀看,與硯童有短暫的交流。要顯示出官威,不可讓觀眾感覺到奸詐的假表演。
再次出現在二幕的后半部分,在岳家軍準備再次出征時,帶著十二道金牌再次出現,逼迫岳飛退兵。奸計得逞,表現出趾高氣昂,咄咄逼人的小人得志的態度。
在三幕結尾處硯童跳崖后再次出現,對岳飛父子對冷嘲熱諷的態度,將二人定肘收監。在演唱時要注音人物內心性格的微妙變化和語氣的強硬態度。
最后一次在四幕大理寺的監獄中傳圣旨判岳云斬首,賜岳飛毒酒。表現出幸災樂禍的狀態,露出來奸臣的本性。但在表演過程中要始終保持好官威,避免做作的小丑式表演。
萬俟卨這個人物在劇中的演唱部分和表演部分不是最多的,帶整體來講每次他的出現都會引起劇情的新一次轉變和音樂色彩的變化。
在演唱方面,這個人物角色沒有整段的詠嘆調,但是在宣敘調的演唱上也存在著很多難點。眾多樂句保持在高聲區的宣敘調,就需要歌者去反復的揣摩,找到適合自己的和劇情需要的狀態,做好劇情承上啟下的作用。
歌劇《岳飛》是真真正正的大歌劇模式,不管是樂譜、劇情、演員、舞美等方方面面各部門共同努力,呈獻給大家的是氣勢恢宏的感覺。從剛剛拿到樂譜和劇本到最后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從國內二十多場次的高校巡演到我國寶島臺灣都留下了天音人的足跡。歷時兩年多舉全院之力,完成了這部愛國主義題材的的原創歌劇,開創了音樂學院歌劇制作史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