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的鋼琴音樂在經歷了近百年的發展,逐漸成為我國音樂領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歷一個多世紀的變革中,鋼琴音樂已經成為大眾耳熟能詳的音樂種類了。本文主要以20世紀中國鋼琴音樂的回顧為主,在不斷探索與創作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并對對此產生一定的思想,在回顧的過程中淺談自己對未來的看法。
【關鍵詞】中國鋼琴作品;音樂創作;創作技法;民族風格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一、20世紀中國鋼琴音樂創作回顧
(一)20世紀30-40年代的鋼琴音樂創作
20世紀30-40年代正是我國最為動蕩的時期,此時中國人民身陷無盡的戰火中。此時也是我國最為重要的轉折期,該時期的音樂創作無一例外都是以時代性與民族性為主題的,很多藝術家將戰火中的悲情融入到音樂創作中,并形成了大量振奮人心的歌曲。此時期最為有名的便是趙元任,他的鋼琴作品在吸收中外不同元素中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鋼琴風格,而后的眾多作曲家開始追求趙元任的步伐,在繼承中國民族化音樂創作中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鋼琴作品,使得中國傳統的音調與民族和聲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并以此結合西方的鋼琴技法,鋼琴音樂創作既賦予了時代特色又融合了西方技法,使得中國的鋼琴音樂在這個重要時期發生了極大的轉變。這時期比較有名的藝術家和作品有:賀綠汀的《牧童短笛》是20世紀中國鋼琴作品中的上乘之作,瞿維的《花鼓》是一首反映新時代風格的鋼琴作品。當時還有一些較有影響的鋼琴作品,如賀綠汀的《搖籃曲》《晚會》,劉雪庵的《中國組曲》,江文也的《斷章十六首》《北京萬華集》。
(二)建國50-60年代的鋼琴音樂創作
建國50-60年代是中國和平發展時期,此時我國鋼琴音樂在發展上穩步向前,眾多的藝術家創作了大量的鋼琴作品,鋼琴創作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有了極大的飛躍,在創作題材上更加豐富化,很多作品突破了西方的模式,作品內容上更加豐富并附有中國特色音樂風格,技術上強調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并且結合中國文化與西方技法,把更多的鋼琴音樂帶給大眾,在創作中鋼琴的曲譜與編創都有了中方獨特的特色,在藝術魅力上更富有真情實感。例如,比較有名的作品有《第一新疆舞曲》、兒童鋼琴組曲《快樂的節日》《第二新疆舞曲》等,丁善德這幾部鋼琴作品都反映了新中國的時代氣息。如陳培勛的《賣雜貨》《旱天雷》,蔣祖馨的鋼琴組曲《廟會》,劉莊的《鋼琴變奏曲》,黎英海的《民歌小曲五十首》,黃虎威的鋼琴組曲《巴蜀之畫》,田豐的《高山族組曲》,石夫的《塔吉克鼓舞》等,這些作曲家在發展中國鋼琴音樂風格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
二、對中國鋼琴音樂創作的思考
(一)現實主義鋼琴作品急需改變
在中國近百年的鋼琴之路上,大量的鋼琴作,帶有一定的時代特色,這既是我國國情所決定的,也是時代賦予人們的悲情作品。雖然許多題材的作品在創作中真實地展現出人們對祖國、對人民、對時代的追求,但是這也在思想上限制了人們對鋼琴作品的理解。鋼琴作品的創作并不全是為了時代、為了國家而生的。鋼琴作品是一種音樂藝術作品,是多元化的音樂方式,其作品形式是多元化的,這點從國外的眾多鋼琴小調中便能認識到。因此,現在的鋼琴藝術要求對作品進行創作,更要改變創作思想,新時代的到來,祖國的強大,更需要鋼琴創作藝術突破時代的束縛,創作出與生活、與個性化相契合的作品來。
(二)堅持不懈地追求鋼琴音樂創作的民族化
中國鋼琴音樂的民族化是音樂發展至今的重要方向,鋼琴藝術屬于從西方傳至中國的外來品,這種世界級的音樂形式如何才能在中國生根發芽,這是新時期眾多藝術家都在思考的問題,這需要很多藝術家在學習西方音樂的同時不斷地融入中國的傳統文化,吸收西方的音樂創作技巧融入到中國鋼琴音樂的創作中,以此形成具有新時期特殊化的藝術發展。應該貫徹“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既要吸收接納國外的先進經驗,又要結合我們自身的情況進行創作。
(三)不斷追求鋼琴創作中的新技法的應用
技法的創新是鋼琴藝術在不斷創作中有力的形式,鋼琴藝術與其他的藝術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都需要藝術家不斷地進行創作,形成具有新時期的新特色的藝術形式。在追求新技法的過程中還需要我們的藝術家不斷地感知生活,感知藝術,把創作技法融入到創作的思想中,力求在鋼琴音樂中迸發出全新的想法,同時還要主張新的個性化思想??傊录挤ㄊ呛茈y以創新的,但是隨著我國音樂領域的不斷世界化,在融入本土思想后形成鋼琴新局面,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
參考文獻
[1]卞萌.中國鋼琴文化之形成與發展[M].北京:華樂出版社,1996.
[2]魏廷格.中國鋼琴曲創作概論·回首百年[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4(02).
作者簡介:劉鑫(1984—),女,河北,講師,山西大同大學,音樂表演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