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娟
[摘 要]美術是一門欣賞性與實踐性并重的藝術類學科,教學過程中必然匯集了大量的動手操作活動和創造性、發散性思維,可以說,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是教學的重點之一。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當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創造條件,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在動手操作中學習美術,參與各種美術活動。
[關 鍵 詞]小學美術;動手能力;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5-0051-01
一、注重個性發展,提高學生動手積極性
小學階段的兒童,好奇心重,動手欲強,而且求知欲強,可塑性高。教師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小學生的個性發展,發掘小學生天性上的潛在優勢,以在美術教學中因材施教,提高小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具體而言,小學生眼中的世界是樸素的、天真而爛漫的,他們畫的畫也常常有著樸素、童真、天然去雕飾的趣味和審美,因此,教師首先應當尊重小學生的這種天然的美的創造力和樸素的美術思維,并加以保護。如,教師應當密切關注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心理狀態,以及時發現小學生的天分,同時,及時地鼓勵小學生獨立創造,表揚小學生展現出來的個性思維,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的同時,引領小學生在動手學習的時候注入自己的思想情感。此外,教師當善于用學生的思維和心理來與學生交流,從而善于發現小學生作品中的亮點,善于與小學生共同欣賞集體的畫作,從而幫助小學生樹立學習美術的信心。
二、挖掘教學資源,增加學生動手的機會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導師,控制力差的小學生總是愿意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尋找學生感興趣的教學資源,以增加學生動手的機會,調動小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促進小學生動手能力的充分發揮??紤]到美術學科集合著多領域、多學科的相關知識,美術創作中也可以以多領域、跨學科的事物為對象,故除挖掘教材內的資源外,教師還當積極挖掘教材外社會生活中的資源,以在豐富學生動手學美術的形式的同時,還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比如,小學生普遍喜歡小動物,那么在《動物王國》的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教材故事呈現、動物卡片、多媒體影像、布偶玩具等多種形式,帶領小學生認識小動物、描著畫、照著畫,創作動物畫作。在畫貓的作品中,就出現了奇形怪狀的貓。按常理講,其中那些沒有腿或只有兩條腿或呈直角的貓都是失敗的作品,其實不然,因貓被稱為水做的動物,因此,“直角貓”可能有上鋪床頭耷拉一條腿、柜頭垂下一條尾巴等多種可能,小學生能把這些特殊狀態畫下來,也是一種對生活趣味的天然、樸素的描畫與表達,不但不當批評,還當給以學生解釋其中“奧妙”的機會,從而使小學生在積極動手繪畫的同時,還能積極地動口表達自己的創意和聯想,這樣既鍛煉了小學生的繪畫能力,還發散了小學生的審美思維,可謂一舉兩得。由此可見挖掘教學資源,增加學生動手機會的重要性。
三、鼓勵手工制作,提升學生動手能力
手工制作是小學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手段,包括語文、數學、科學、綜合實踐等科目,美術作為涵蓋繪畫、雕塑、建筑、書法、篆刻等多種領域的藝術類學科,手工制作環節自然不可或缺,且應當從小學生抓起,因此小學美術中設有手工課。教師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當注重手工課的開展,鼓勵學生手工制作,切實提升學生動手能力。教師應當從教材和生活中汲取豐富的手工教學資源,并考慮學生的興趣特長和心理需求,開展多樣化的手工制作教學,從而在提升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拓展學生的視野。
在手工課上,教師既可以組織平面手工的制作,也可以組織立體手工的制作。比如,在《星空的聯想》的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通過剪紙、上色、粘貼等手段,制作一張屬于自己或小團隊的展板,于是,有的學生從地面的視角,在自己的展板上點綴了“滿天的星星”“彎彎的月牙”以及“一閃而過的流星”;有的學生則從太空中的角度,點綴出了“宇宙飛船或航天飛機穿梭在月亮和星星之間”的情景。學生展現出豐富的想象力,動手制作出了多姿多彩的美術小展板,小學生的動手能力將越來越強。在立體的手工制作方面,折紙、搭積木、拼圖、變形玩具等都可以大展身手,教師可靈活安排此類動手制作活動。
生活的因素也常被提及,教師自然也要將美術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密切聯系起來,將學生的美術學習和生活審美融合起來??傊?,教師應當運用正確的、創新的、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激發小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在豐富的動手操作活動中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從而促進小學生美術綜合素養的穩步、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朱秀菲.淺析小學美術教學中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4):142-145.
[2]羅宇.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途徑[J].祖國,2017(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