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曉琳
[摘 要]在人們進行第二語言的學習過程中,年齡是產生個體差異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們普遍認為,在進行第二語言學習時,年齡小的人比年齡大的人學得好,兒童比成年人學得好,并且學習的速度要快。現在,對外漢語的教學對象主要是國外的留學生。留學生大腦發育已經完善,這是影響第二語言學習的一個因素,他們的認知能力也已經處于很高的水平,并且已經具有了一定的情感因素,這些都會對于第二語言的學習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要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找出相應的策略,提高漢語課堂的教學效率,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根據語言習得理論,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學習語言的優勢進行分析,探究年齡對于第二語言習得的影響。
[關 鍵 詞]年齡;語言習得理論;二語習得
[中圖分類號]H09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6-0040-01
人們普遍認為,在進行第二語言學習時,兒童要學得快并且容易一些,成人的學習速度相對緩慢,不太容易達到說母語的水平。尤其對于學習漢語的外國留學生來說,他們已經習慣了英語的發音方法,再讓他們學習漢語的發音對他們確實是一種不小的挑戰。是不是說他們就一定學不好呢?年齡的差異對于二語習得有什么影響呢?今天我們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分析:第一,語言習得理論;第二,年齡對第二語言學習產生影響的原因;第三,不同年齡階段學習第二語言的優勢。
一、語言習得理論
年齡是否對二語習得有影響呢?有關研究對于母語的學習得出了三種理論:即先驗論、行為主義論和互動主義論。先驗論簡單的說就是人類天生就有語言學習的心理傾向,所以他們可以在出生后短短幾年的時間里掌握一種語言,并且可以對這種語言運用自如。行為主義論認為學習語言只是一個模仿和習慣形成的問題,低年齡階段的人對周圍人的聲音進行模仿,人們對于這種模仿也會做出反應,人們的反應恰恰是對模仿的一種強化練習,在不斷的模仿和練習中掌握語言。互動主義論則認為學習語言與所接觸的環境有直接的聯系,人可以在所處的語言環境中來學習并掌握語言。
二、年齡對第二語言習得產生影響的原因
對于學習第二語言有影響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含生理因素、環境因素和個體因素。所謂生理因素的影響,其實就是人類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兒童時期。在兒童階段,他們的大腦發育還不完善,因此他們的接受能力很強,同時模仿能力也很強,所以如果在這一階段進行語言學習會有很高的效率。但是留學生恰恰不處于這一階段,他們的大腦發育已經完善,而且在他們的大腦當中已經有先入為主的一種語言——他們的母語。不得不說這對于他們的第二語言習得是有影響的。其次不同的學習環境也對語言學習有一定的影響,學習語言通常是在自然環境下,通過教師的指導,在教室中學習語言,也可以通過其他課程的學習來練習所學語言,這對于學習語言來說是一種理想的環境。留學生學習漢語符合這一特點,而且他們所處的學習環境也是漢語的環境。個體因素對第二語言的學習也有影響,這就更好理解了,這方面的影響包括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動機和學習目的等。因此,留學生學習漢語受到年齡影響的因素并不是絕對的。
三、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學習第二語言的優勢以及教學啟示
(一)兒童時期(3至10歲)。處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腦的可塑性很強,在語言接受能力方面沒有差異。在學習語音方面更具優勢,這是因為兒童具有更強的模仿能力,所以更容易學習標準的語音和語調。
(二)少年時期(11至17歲)。處在這個階段的青少年相對于兒童時期他們的認知能力已經發展到了較高的水平,具有敏感的語言意識和長期記憶的能力,他們比兒童更善于利用語言進行交際,并且能夠更好地理解語言,從而促進語言的輸入,他們也可以利用所學的語言規則對輸出的語言進行控制,因此,這一階段的學習要超過兒童期和成年期。處于青春期的學習者更容易受到老師態度的影響,他們更喜歡活躍的學習氣氛和幽默風趣的老師。
(三)成年期(18歲以上)。成年人的大腦神經系統已經完善,思維方式也已經完善了,能夠很容易地處理語言,在掌握閱讀和寫作方面占有絕對的優勢。成年人的邏輯思維能力、認知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理解能力都是最好的,因此,他們在學習第二語言的開始階段能夠充分利用母語,這可能會使他們在學習的初級階段比兒童時期要快,成年人學習更側重于語法,比如翻譯法和交際法,這些語法可以提高成年人學習第二語言的能力。
通過以上對年齡差異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年齡小的人進行第二語言學習確實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并不能說“學語言,越小越好”。根據分析,我們也能看出“年齡大,效率高”。因此,在進行第二語言學習時,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習者并不存在絕對的優勢,不論什么年齡學習語言都要揚長避短,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最終達到利用所學習的語言進行交流的目的。
參考文獻:
馬麗娣.語言遷移理論發展與第二語言習得關系探究[J].美中外語,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