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欣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5-0087-01
一、開門見山直入主題
師:我們今天學習李白的《行路難》。讓我們一起讀一下背景材料。
淺談:傳統的做法,是在“導入”設計上做文章,一般耗時5分鐘左右。而惜時如金,講究課堂效率的余老師則采取的是迅速地直接地引導學生進入語文學習的語境,進入課文的情境。開門見山,明確主題,并介紹了《行路難》的作者,文學常識,然后直入閱讀教學的本真——讀。這是課的總起,可謂單刀直入,內容要求非常明確。
二、精心導讀科學指導
師:吟讀之前,拿起筆劃出這樣幾個地方。
1.勾畫兩個字。“玉盤珍羞”的“羞”、“直萬錢”的“直”。注釋告訴我們,“羞”和“直”是通假字,用另外兩個字來表達,意思是一樣的。
2.再畫兩個字。“停杯投箸不能食”的“箸”,“直掛云帆濟滄海”的“濟”。這兩個字的含義很重要。“濟”,渡過。“箸”,筷子。這兩個字在現代漢語里常常用到。
3.再畫兩個詞。“長風破浪”,原來的表達是“乘長風破萬里浪”,比喻的是一種境界,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云帆”,是“高高的船帆”的意思,因為一個“云”字,“云帆”這個詞顯得特別高雅。
淺談:這首詩表現出詩人情感的跌宕,霍松林主編《名家講解唐詩三百首》中這樣寫道:這首詩給讀者的感覺卻像縱橫馳騁的長篇歌行。短篇之所以有長篇的格局、氣勢,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所以讀的時候一定要把握語調的抑揚。首先余老師點出要點。然后讓學生生進行整體實踐,齊讀全詩。幾次整體指導強化朗讀,經過老師的范讀學生體驗到詩中“百步九折”的味道。只有整體訓練,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反復品味,進一步感知文本,才能與文本對話,與詩人對話。余映潮老師認為,“朗讀,是以理解文學作品的意義為目的的一種出聲的閱讀方法,是一種綜合性的閱讀活動,作為中學語文教師,應該對朗讀教學具有較為豐富的知識和較為厚實的素養。要能夠進行科學的朗讀指導,對教學中所讀的材料,自己本身應有豐富的感受,能把握表達感情的支點,洋溢著朗讀的渴望。要努力把感受到體味到的蘊涵在字里行間的豐富內容,讓學生也感受到體味到,以此營造朗讀的氣氛,引導學生漸入佳境。”(《要切實研究初中語文朗讀教學》)余老師以他厚實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學技藝,在文言詩文的教學中實踐著他的教學思想。
三、積累豐富學有所得
余老師這一節課的課中積累有兩點特別突出。
(一)微型講座
1.警句——讓詩文生輝
警句,就是語言精練、寓意深刻的語句。
作品中的警句,往往用精練的語言表達出深刻的思想。警句常常超越作品、超越時代而給人以深刻的啟發和教益。《行路難》因警句而格外讓人喜愛,是一首情韻飛揚的詩歌。
淺談:圍繞課堂教學某個具體的知識點展開的課中微型知識講座屬于知識型積累。它切入點小,適用范圍廣,便于基層教師操作;主題集中,針對性強,有利于教師組織學生針對某個具體的“點”展開深度化學習;目標明確,高屋建瓴,有利于教師領先一步,引導學生“跳一跳,摘桃子”;有利于教師對學生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的培養與提升進行序列化訓練,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教學手段。
(二)聯讀
兩首詩《己亥雜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聯讀無疑又是一個亮點。
淺談:兩首詩的聯讀,由此及彼,加深了學生對警句與典故的理解,擴大了學習視野,豐富了知識積累。這一細節自然妥帖,別具一格。
余老師特別強調課中積累,他認為從“語文”的角度來看,在語文教育中不注重積累,學生的語文知識就會貧乏,學生的語言泉流就會干涸。充足的語言積累,有利于每個學生的一生。閱讀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真正地有所積累,就必須讓學生充分地占有時間,以進行既有形式也有內容的學習語言、習得技巧、發展智能、訓練思維的活動。要讓學生真正地有所積累,需要老師分板塊、設話題、作示范、給抓手。
四、板塊設計清晰明了
(一)吟讀——感受詩中的美句
(二)說讀——理解詩中的難句
淺談:余映潮老師,獨創“板塊式教學”模式,我們從余老師的古詩文教學中,發現板塊式設計思路對古詩文的教學也是非常實用的,且有很強的藝術性。正如余老師所說:“教學文言散文與文言詩詞,既要解決字詞句和有關常識的問題,又要進行文學欣賞教育。”要做到這些,板塊式教學形式無疑是一種歷史的選擇。
余映潮老師說過:“教師的任務,就是把教材讀厚,把教材教薄。”他又說,“在教學藝術上我們要孜孜探求這樣的境界:優化教材處理,簡化教學思路。”他還說:“學生活動充分,課堂積累豐富是課堂教學藝術的高層次境界。”余老師執教的這首《行路難》,正是這些教學設計理念的集中體現。
余映潮老師的古詩詞教學,以朗讀訓練為線,滲透學法,充滿情感,注重實踐,層次細膩,過程生動,形式活潑,氛圍濃郁,富有力度,極其美感,針對性、操作性強。很好地貫徹了課標要求,充分挖掘和調動了學生的能動性、創造意識及創造才能。一句話,余映潮老師活化了文言詩文教學,他的文言詩文教學充滿著詩意的美感和快樂。
余老師的古詩文教學,還有許多妙點值得我們揣摩學習、研究,讓我們繼續學習,跟隨余老師的腳步繼續前行!限于水平,本文只是我個人的粗淺認識,請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