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宏
[摘 要]近年來我國高考作文出題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但考場上選擇寫議論文這一文體的考生卻占了大多數,很多學生在議論文寫作中非常容易出現說理不清楚、分析不透徹、闡述不明確的現象,極大影響了高考語文成績的提升。因此在日常的高中生議論文寫作指導當中,教師應重視對學生進行說理方面的強化訓練,保證高中生能夠把道理闡述透徹、敘述完備,讓整篇文章的見解深刻有力、道理正確有力,能夠準確揭示問題實質,增強議論文的議論效果。對高中議論文寫作指導方法進行簡要探究。
[關 鍵 詞]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指導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5-0100-01
從2015年高考以來,任務驅動型作文便開始大行其道。任務驅動型作文,就是給學生一種社會現象或者某種熱點事件,讓學生能夠依據這種現象或者事件談出自己的觀點或者意見,學生可以贊同,也可以反對,也可以從辯證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因此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把握高考作文的發展方向,從對高中生的任務驅動型議論文寫作指導入手,保證高中生在任務驅動型議論文寫作中得心應手、胸有成竹。
一、明確議論文基本框架,保證說理清晰可感
任務驅動型議論文一般具有明確的指向性,題目當中已經給出了明確的寫作方向,也設定好了基本的寫作任務。想要保證作文“言之有理”,就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寫作思路,保證文章有一個明確的寫作框架。例如“某學院的一位教師給學生發微信紅包,給那些上課表現積極、作業完成情況良好、課堂出勤率高的學生都發放了紅包。此舉受到了廣大師生的一致認可,這位教師的教學效果也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有的家長對此持反對意見,認為這樣太過于功利化,對學生形成了負面影響。你怎么看?”教師就指導學生首先要做到“標題引人”,例如《課上“撒錢”的妙處》《教學“功利”不可取?》《課堂教學的“妙招”》等,充分吸引讀者興趣;其次,指導學生首先引述材料中的內容,對材料中教師的做法進行肯定的評價,并簡要陳述自己的觀點;再次,對自己的觀點分層次、分論點詳細論述,例如“傳統的教學模式必須進行改革”“微信紅包確實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運用互聯網技術開展教學成為一種時代進步與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等等;然后,對此舉的妙處進行橫向延伸或者縱向挖掘,對此舉在活躍課堂氛圍、增進師生感情、提高教學效率等方面的重要意義進行拓展延伸;最后聯系當前教育教學實際情況,再次表達對這位教師的支持態度,結束文章。這種框架條理清晰、思路簡潔,既有深度又有廣度,保證了說理的清晰可感,使“言之有理”得到了完美的呈現。
二、明確議論文多重角度,保證說理論據充分
面對任務驅動型議論文的寫作,很多高中生會產生迷茫、無助、束手無策的感覺,不懂如何下手,如何展開論述。在此種情況之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題目所給的任務出發,首先從多個角度進行深度剖析和分解,找準自己的定位和觀點;其次從材料自身出發,在行文中對材料進行引述,從中確立自己的中心論點;最后層層議論,深度闡述。例如“在地鐵上,一名男子隨地吐痰、舉止粗俗,遭到眾人的批評后反而惱羞成怒,對周圍人進行謾罵,態度極其惡劣。一名身材壯碩的男子忍無可忍之后,撥開擁擠的人群上前踢了該男子一腳,那名男子頓時停了下來,再不謾罵了。有人指責打人男子行為不當,但是更多的人則對這名男子的做法表示贊同。對此,你持有怎樣的態度?”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隨地吐痰的男子進行評價,他在公共場所舉止不文明,遭到大家指責后不知悔改反而變本加厲,遭到他人暴力制止后方才安靜下來,說明這個人的品質敗壞,需要以強治強,可以提取的觀點就是“崇尚文明,抵制粗鄙,實現和諧,你我共建”;可以指導學生對打人的男子進行分析,他在忍無可忍之下上前動用武力,雖然動機正確,但是方法失當,也并非絕對的正義;對于圍觀群眾進行分析,他們面對吐痰男子的謾罵沒有采取任何措施,當打人的男子出手后又對該男子進行批評,這是一種典型的“吃瓜群眾”的表現,也是不可取的。這樣有了明確的角度,就可以在寫作中有理有據,“言之有理”自然也有了保證。
總而言之,在高中議論文作文指導中,教師應當準確把握任務驅動型議論文的寫作目的,對學生進行道理闡述的必要指導和相關訓練,力求做到“言之有理”,并在擬題、立意、選材、議論、行文等方面進行有效指導,為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作文、提高語文成績提供良好的保證,為學生順利通過高考提供更加有效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黃書滿.言之有理 行之有序:“議論文”寫作指導[J].作文之友(初中版),2012:45-46.
[2]曹保順.事實勝于雄辯:議論文寫作指導之論據篇[J].優秀作文選評(高中版),2010(10):28-29.
[3]何萍.議論文分析“為什么”有法可循:高中議論文寫作指導[J].速讀旬刊,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