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蕊
【摘要】天才音樂家莫扎特是奧地利歷史上具有開創性的音樂家,歐洲音樂的發展離不開他的貢獻。 在西方歌劇藝術領域里,他是一位歌劇大師,他的個性意識和人文主義思想在其歌劇中表現得最為充分。莫扎特一生的歌劇創作經歷了三個不同的階段,本文對各個階段其歌劇所表現出的風格特征進行了分析。莫扎特對歌劇藝術的發展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關鍵詞】莫扎特歌劇;創作歷程;風格特征
【中圖分類號】J653?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創作背景概述
18世紀下半葉,當時的音樂創作在啟蒙運動的影響下,人們十分看重道德法規,并且很多人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以道德法規為基礎建立的;愛、寬容、個性解放和人的尊嚴等,也顯示了當時的一種時代精神。 “莫扎特音樂中的人道主義精神或者說是與十八世紀啟蒙時代相適應的藝術精神,卻是在莫扎特成年之后的生活道路中形成的。”因此,莫扎特的音樂中所體現的追求自由和平等、積極宣揚人性以及他強調音樂的感情要適度,不能有勉強之感,前后連接要自然流暢等,都是對這一時期文化、思想和美學觀念的反映。
莫扎特短短一生受盡病痛的折磨,但他依然用旋律、節奏以及和聲語言訴說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希望,為后人留下諸多經典之作,流傳至今為人稱頌。莫扎特的音樂創作所涉獵的領域相當之廣,歌劇的創作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的歌劇折射出其所處的時代特征和其個人曲折的人生經歷。在那個時代,音樂事業最初都是由宮廷和教會所掌控,隨著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中產階級的地位越來越高,他們對音樂文化的保護意識以及能力逐漸增強,能夠“隨心所欲”地譜寫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作品或演奏各類音樂作品,這成為了莫扎特歌劇創作的一個良好契機。
二、創作歷程及風格特征
莫扎特為歐洲民族歌劇開創了先河, 其創作的歌劇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和民族精神。以前,人們很少注意歌劇中音樂語言的特點,歌劇先驅格魯克在歌劇的朗誦調上花了很大的力氣。但莫扎特認為,音樂才是歌劇創作的靈魂,他曾說:“在一出歌劇中間,詩必須絕對服從音樂。”自從莫扎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問世后,人們突然發現莫扎特采用了最簡潔的手法,使音樂語言完美統一并與樂曲結構緊密結合而產生了良好效果。莫扎特并不是僅僅賦予他們音樂的旋律而是創造了音樂化的人物形象。由于他不斷接受各種影響, 作品的風格也隨之有很大的差異:創作伊始是沒有多少反抗地順應著拿波里樂派的常規, 隨后是明顯地受格魯克晚期杰作的影響, 最后則是從重新復興起來的德國歌唱劇作品中吸收了一些新的氣息,使其歌劇創作達到巔峰。但是,在所有這些作品中, 特別是在1781年以后的作品中,能強有力地感受到莫扎特歌劇獨創性的特色。莫扎特一生的歌劇創作經歷了三個不同的階段, 從初期作品中可感受到的青澀稚嫩成功地走向了后期作品的成熟完美。
第一階段:初級階段(1767-1779年)。十一歲的時候,莫扎特創作了第一部歌劇,1780年前他創作了六部歌劇, 分別是《裝癡賣傻》(薩爾茨堡)、《巴絲蒂安和巴絲蒂安娜》(維也納)、《米特力達特王》(米蘭)、《露齊奧西拉》(米蘭)、《假園丁》(慕尼黑)和《牧人王》(薩爾茨堡)。其中,《露齊奧西拉》就是莫扎特在意大利期間寫下的最后一部歌劇,臺本系加梅拉所編著。這部歌劇取材于古羅馬歷史的腳本,為這部歌劇譜曲時莫扎特年僅15歲,如此年紀的莫扎特通過對劇中各種人物心態的分析和精心鉆研,對充滿冰冷、陰影、墓地、哀悼、死亡、鬼神……等各種劇情能夠一一把握,而且不破壞全局的統一性和完整性,的確不容易。但是,音樂神童莫扎特以他的音樂天賦以及對音樂的熱愛成功地完成了這部歌劇的創作。莫扎特早期創作的歌劇作品深受意大利拿波里樂派的影響,大部分是按照當時拿波里歌劇的模式進行創作,對劇情的發展、人物性格以及戲劇矛盾的描述較為單一,內容顯得相對貧乏單調,不夠豐富、深刻,只是單純地依靠旋律來表達。拿波里樂派在處理戲劇和音樂以及兩者的關系上已經高度程式化,正是因為這些固定化模式的缺陷導致了它最終衰敗的結果。但是,在演唱方面,莫扎特的歌劇創作對演員的要求較高。想要完美地表達他的歌劇作品必須具備良好的氣息支撐能力、共鳴腔體的正確運用及高度統一的聲音。
第二階段: 成熟階段(1780-1782年)。這一時期,隨著莫扎特創作思想的成熟,他對歌劇藝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主要歌劇作品有在德國慕尼黑創作的《伊多曼諾》和奧地利維也納創作的《后宮誘逃》。18世紀,在歐洲音樂歷史中最有影響的事件就是格魯克歌劇改革,此時的莫扎特也深受其影響。但是莫扎特的論點“詩歌必須無條件地成為音樂的順從女兒”,而格魯克提出,音樂是表現歌劇內容的一種藝術手段,用以展現人物的個性,真實地表達人物的情感,推動劇情的展開,不應該為了毫無意義的炫技性歌唱而忽略劇情發展,音樂要從屬于詩歌和戲劇,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首先是一個戲劇家,然后才是一個音樂家”,這似乎與莫扎特的音樂論點相悖。但是,格魯克改革的主旨“質樸和真實是一切藝術作品的美的偉大原則”又與莫扎特追求真實、自然的歌劇思想達到契合。其實,他們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同一個美學思想,戲劇與音樂本就密不可分,在歌劇中要使音樂達到促使劇情發展的作用,但歌劇情節和歌詞也要遵循音樂的發展規律,而只從文學的角度出發。值得注意的是,莫扎特已經不再把歌劇中的兩個因素—音樂和詩歌置于天平兩端進行權衡,而是提出了新的要求:歌劇里的戲劇和詩歌不應等同于單純的戲劇、詩歌,它應該具有音樂的邏輯。莫扎特的性格和在理解音樂的方式上與格魯克完全不同,格魯克歌劇的旋律具有濃厚的感情色彩,而且演唱不占據主導地位,但是音樂在本質上并沒有任何變化,音樂創作完全是根據戲劇情節進行的,因此格魯克的歌劇作品強調“客觀性”;而莫扎特的歌劇創作 “主觀性”較強,他的作品重視音樂對人物形象的描寫和人物心理的刻畫。莫扎特在創作《后宮誘逃》這部歌劇時,充分體現了他在歌劇藝術上的造詣,音樂結構完全突破舊局,音樂旋律的起伏變化與戲劇情節的發展極度協調和統一,此時莫扎特結合喜歌劇、正歌劇以及浪漫曲和民間抒情歌曲的創作手法,內容上強調感情的自然流露,摒棄意大利正歌劇中語言的固化模式。莫扎特在創作這部歌劇時與他相愛的康斯坦斯 韋伯步入婚姻殿堂,是莫扎特短暫的一生中最幸福的時期,就好像這部歌劇是記錄他的青春一樣,歌劇語言質樸、真實、自然。雖然這部歌劇的取材和主題都較為普通,之所以能被后人一直稱頌,是莫扎特不朽的譜曲使然。《后宮誘逃》的創作為他之后的歌劇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這一階段,莫扎特在歌劇創作方面的藝術經驗已有一定的積累,在歌劇中他探索音樂與戲劇的統一性, 使得音樂賦予戲劇藝術活力與生命,他能夠用簡單的音樂語言表達人類最豐富、最復雜的感情,形象地描述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人物性格和情緒。音樂從紛繁雜亂的現實生活中解脫出來,表現出真摯、動人、純凈、典雅、流暢、明朗的特點。
第三階段:巔峰階段(1786-1791年)。這一時期的莫扎特在歌劇方面創作了許多經典的作品,有大家所熟知的《費加羅的婚禮》《唐璜》《魔笛》以及《女人心》等作品,除《唐璜》之外都是在維也納創作完成的。1780年12月16日,他在給父親的信中說:“你不必擔心你所說的通俗性,除了驢子耳朵以外,各種人所需要的東西,我的歌劇中都應有盡有了。”莫扎特把喜劇元素和人物的情感巧妙地融為一體,這種創作手法在《費加羅的婚禮》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這部歌劇是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劇的其中一部,在這部歌劇中,對于人物心理性格的刻畫和細微的感情差異處理都恰到好處。“因為這部歌劇……歌劇院從此常常爆滿,城里的人把他看成是給全體市民帶來歡樂的人……”。每次上演這部歌劇時,都會座無虛席,這正是因為這部作品觸動了聽眾的心靈,在靈魂深處與之產生共鳴。《唐璜》是莫扎特繼《費加羅的婚禮》之后的又一力作,它著重于刻畫人物的心理,為十九世紀正在發展的音樂心理戲劇奠定了基礎。創作手法也別出心裁,用音樂語言勾勒出劇中兩個完全對立的人物形象,達到音樂與劇情的高度配合。在此之后,莫扎特又根據童話《璐璐的魔笛》創作了《魔笛》,它是在莫扎特處于貧困、疾病的雙重困擾下完成創作的,這是莫扎特創作的最后一部歌劇。這部歌劇融合了多種音樂形式和戲劇表現手法,既有正劇的嚴謹又有喜劇的詼諧風趣,使其音樂語言更為豐富,人物形象更加立體飽滿。該劇以童話的形式含蓄地揭露當時的社會形態,表達他對當時奧地利封建政權欺壓愚弄百姓的不滿,也表現出他對光明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熱情。在這部歌劇中,我們能感受到他的藝術經驗和人生閱歷更加豐富,思想也更為成熟、穩重,對于劇中人物形象的描繪更加立體、生動。莫扎特對歌劇的創作投入了極大的精力和心血,創作了無數經典。
三、結語
在那個特殊的歷史背景下,莫扎特以他過人的音樂天賦以及對社會和人性的深刻認識,促使莫扎特的歌劇創作形成其獨特的風格特征。莫扎特一生涉獵了幾乎所有的體裁,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他的個性意識和人文主義思想在其歌劇中表現得最為充分。在西方歌劇藝術領域里,他是一位歌劇大師,出色的旋律寫作,形象的人物刻畫都達到了完美的統一。他有敏銳的戲劇感覺,擅長協調音樂與舞臺表演間的關系,呈現出性格各異的角色和妙趣橫生的情節。他崇尚作品的真實性和結構的勻稱與嚴謹。他的歌劇具有高度的藝術性,曲調優美,富于感情,人物形象刻畫得生動有趣,劇情豐富飽滿又自然、細膩,正因為這樣,莫扎特的作品才永垂不朽,他的歌劇藝術成為世界音樂史中的瑰寶。
參考文獻
[1]趙鑫珊,周玉明.莫扎特之魂[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9.
[2]布里吉特·哈曼音樂上帝莫扎特[M].湖北:長江文藝出版社,2006.
[3]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4]修海林.西方音樂的歷史與審美[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5]臧海萍.短暫的生命,不朽的藝術——淺談莫扎特的歌劇創作[D].石家莊:河北大學,2004.
[6]任麗華,戴雄.莫扎特歌劇藝術特點初探[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