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沂蒙革命老區是一片紅色的沃土,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在這片土地上出現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也誕生了很多優秀的紅色音樂作品。直到今天,這些優秀的紅色音樂形態,用音符記錄了沂蒙文化,展現了民族氣節,傳承了沂蒙精神。紅色音樂文化在特殊的年月里成為凝聚革命力量,堅定革命意志,振奮群眾精神的藝術載體?,F今,沂蒙革命老區的紅色音樂文化以健康的藝術形態,與不同產業進行了良好的結合,推動了本地區的經濟發展?;诖?,在文化產業進程中,如何恰當合理地對沂蒙地區的紅色音樂文化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是現今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因而,筆者就這一問題,提出了在產業化過程中注重紅色音樂文化的原生態和完整性、在產業化過程中對紅色音樂文化展開多層次的保護工作、在產業化過程中對紅色音樂文化的開發避免商業化這三點建議,以期對沂蒙革命老區紅色音樂文化的產業良性發展帶來一點啟示意義和實踐價值。
【關鍵詞】沂蒙;革命老區;紅色音樂;產業化;途徑
【中圖分類號】J605?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產業化過程中注重紅色音樂文化的原生態和完整性
沂蒙老區的紅色音樂文化是一種珍貴的,不可復制的,具有藝術性、思想性以及獨特性的文化資源。作為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要貫徹國家的方針,堅決以保護工作作為第一要務。由于紅色音樂文化的特殊性,在其產業化開發過程中要杜絕使用市場化經營手段進行操作,保護好沂蒙老區紅色音樂文化的特色,這樣才能使其在產業化發展之路上保持本色屬性,良性持續地發展。因而,沂蒙老區紅色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要保護其原生態和完整性,進行科學合理的產業化結構調整。然而,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我們對紅色音樂文化的保護意識不能僅僅局限于對其本身形態的一種保護,而是一并要將其生存的“土壤”保護起來,這樣才能為沂蒙地區的紅色音樂文化提供源源不斷的養料,產業化發展之路才有根可扎。所以,沂蒙老區的紅色音樂風格、類型、表演、形式以及傳承人都應該得到相應的保護,為紅色音樂文化提供適宜的發展環境,在產業化的發展過程中最大化的發揮其紅色文化資源的優勢和潛能。此外,對于沂蒙老區的紅色音樂文化而言,需要保護其本來的面貌,借助產業化發展的優勢使這種特有的音樂文化得到延續和發展。然而,對于高速發展的現今社會來說,想要保護紅色音樂文化的原生性確實是太難了,因為紅色音樂形式并不像民間音樂的歌舞類型寄生于民間,在民俗和禮儀中得以持續保存,能夠輕松融入到群眾生活之中,實現原生態的保留和保護意愿。而紅色音樂文化產生于特殊的歷史時期,戰爭年代流傳下來的音樂旋律和感人事跡,在與時俱進的社會發展中已經逐步喪失生存的環境,逐漸被大眾忽略和遺忘。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沂蒙老區的紅色音樂文化只有借助景區、紀念館、博物館等場所進行傳承和表演。
二、產業化過程中對紅色音樂文化展開多層次的保護工作
沂蒙老區的紅色音樂文化產業化發展,要展開多層次的保護工作,不能“一刀切”管理,而是要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制定保護級別,制定保護策略。筆者認為,首先要全面分析沂蒙老區紅色音樂文化類型,安排保護順序,制定產業化方案。尤其是對于一些珍貴的、即將流失的紅色音樂文化內容進行優先保護。在沂蒙老區的整個紅色文化構成中,紅色音樂文化的保護和發展需求非常迫切,尤其是一些傳播正能量和英雄事跡的紅色歌曲,這些音樂內容都可以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口口相授進行傳播,為紅色音樂文化的延續和發展提供渠道。其次要全面分析沂蒙老區紅色音樂文化的特色,以及全面考量其產業化發展的可行性。根據紅色音樂文化的稀缺程度進行重點保護工作,有計劃、有部署地按照產業規劃加強對此類紅色音樂文化的保護工作。在這項工作的開展中,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尊重沂蒙老區紅色音樂文化的本質,不能對其進行隨意改動,以免破壞紅色音樂文化的思想性和情感性。最后要深入紅色音樂文化內核,不僅要保護其文化形態,還要幫助其走上文化產業的復興之路。在保持沂蒙老區紅色音樂文化傳統思想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完善和創新,使紅色音樂文化的底蘊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顯然,在沂蒙老區音樂文化產業化進程中,分層次、突出重點地對紅色音樂文化進行合理的保護工作,才能真正彰顯革命老區紅色文化產業化發展的意義和重點。
三、產業化過程中對紅色音樂文化的開發避免商業化
沂蒙老區的紅色音樂文化產生于特殊的歷史時期,從其誕生的本質屬性上來說并不適合常規的商業化操作路線。對于紅色音樂文化而言,想要存活下去必須符合市場規律,符合市場需求。市場經濟的導向勢必引導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雖然是為了更好的傳播音樂文化,使其能夠永葆藝術生命力,但是,鑒于沂蒙老區紅色音樂文化的特殊性,在產業化開發的過程中,要堅持適度原則,把握好產業開發的限度。如果對沂蒙老區的紅色音樂文化未進行全面的產業化分析,全盤進行產業化操作,反而與最初的革命老區紅色文化產業開發目標大相徑庭,區域特色文化的保護價值也會大打折扣。沂蒙地區的紅色音樂文化的底蘊和形態都是無法復制的,是特定的文化生態環境下的產物,并不適合完全借助現代化的產業模式,通過商業行為進行單純的文化傳承和藝術傳播。沂蒙老區的紅色音樂文化需要經過不同程度的改造,將內蘊其中的政治、教化功能發揮出來,避免使其淪為商業謀取經濟利益的工具?,F在,我們在電視、網絡平臺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歌手對紅色歌曲進行改編,使紅色歌曲呈現出現代的潮流風格,具有更加廣闊的市場需求。雖然這種藝術再加工的目的是賦予紅色音樂內容更加豐富的表現力,與現今觀眾的審美品位相一致,但不得不說,有些紅色歌曲的改編不僅沒有提升原作品的藝術性和思想性,反而拉低了紅色音樂作品的文化底蘊。這些不倫不類的所謂紅色音樂經典的改造,不僅沒有體現出沂蒙老區紅色歌曲的精神品質,還使這些具有思想感情和時代意義的優秀音樂資源沾染上了庸俗文化的氣息。顯然,這樣的藝術創作和商業表演與沂蒙老區紅色音樂文化產業化發展的目標相背離。所以,對于紅色音樂文化資源的開發以及產業化發展的探索,我們應該保持理性的認識和理念,不能片面地追求利益最大化,迎合現代市場的消費需求,而是找到紅色音樂文化與多元產業化的契合點,在保持沂蒙老區紅色音樂文化特色性的基礎上開辟一條可持續的產業化發展之路。
總而言之,沂蒙革命老區紅色音樂文化的產業化是保護、傳承、發展紅色音樂文化的必經之路,也是能夠確保這種特有的地域音樂文化持續發揚下去的有效方式。產業化途徑使沂蒙老區的紅色音樂文化能夠搭乘產業快車,開辟多元的發展通道,在突出藝術特色、思想內涵的基礎上更符合現代社會的審美發展。當然,在沂蒙革命老區紅色音樂文化的產業化構建當中,要以紅色音樂文化保護為第一位,分層次、按步驟地合理開發,避免完全的商業化行為,使紅色音樂文化既彰顯出區域音樂文化的特色,又能在產業化發展中創新保護機制,使沂蒙革命老區的紅色音樂文化展現出時代風采。此外,沂蒙地區要重視紅色音樂文化的產業化構建,借助多方渠道為紅色音樂文化的產業化發展助力,使本區域的紅色音樂文化展現出新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劉碩偉.研究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評《沂蒙紅色文化資源研究》[J].臨沂大學學報,2015,37(04):142-144.
[2]徐瑩.沂蒙地區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5,33(07):39.
[3]耿耘.《侗族大歌》多聲部探究[J].大舞臺,2012(07).
作者簡介:李宇(1977—),男,山東泰安人,講師,本科,泰山學院藝術學院,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