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珊珊
【摘要】戲曲演唱講究唱、念、做、打四種功夫,其中唱是首要技能,可見唱功在戲劇表演以及演唱過程中所擔當的重要角色。但是,戲曲演唱必須以科學發聲方法為前提,如果戲曲演員發聲不對,很難表演出戲曲精髓所在。根據多年實踐表明,戲曲演唱應該將真假聲有效結合,并且在深呼吸作用下,混合共鳴,科學發聲,以提高戲曲演唱唱功。科學發聲能夠最大程度地調動自身潛能,使觀眾能夠與其得到靈魂交流,同時科學發聲能夠有效保護聲帶,延長聲帶演唱壽命,這對戲曲工作者來說特別難能可貴。因此,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對戲曲工作者來說便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根據實踐表演經驗,對科學發聲方法在戲曲演唱中的作用進行探究,并闡述了科學發聲方法的訓練方式,希望能為相關戲曲表演愛好者提供幫助和參考。
【關鍵詞】科學發聲;戲曲演唱;作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J643?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中國戲曲有著悠久的歷史以及燦爛的文明,特別是作為國粹的京劇,更以獨特的魅力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愛。新時期要繼承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戲曲文化,并且在繼承吸收的基礎之上不斷拓展新的表演風格,不斷拓展新的發展方式,使得中國戲曲文化更加燦爛。
作為國劇的京劇藝術流派紛呈,每一個流派都具有刻畫人物形象的魅力,同時,不同流派其演唱方法各有不同,演唱方法能夠表現人物個性,塑造人物形象,表達人物情感,因此,是戲曲表演的首要基礎。戲曲演唱必須達到輕松明亮以及通暢效果,其要求與美聲唱法相一致。在戲曲演唱中,科學發聲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與西洋聲樂演唱技法相比,我國戲曲科學發聲方法與其在理論上具有相似性。戲曲演唱方法從本質上來說屬于民間音樂的分支,但是戲曲演唱方法至今尚沒有形成完善的理論與實踐系統,每一個戲曲表演者嗓音都易出現問題。要想提高戲曲演唱功力,需要積極學習前輩優秀戲曲演唱家科學發聲練習的經驗,不斷總結學習方法,努力提高自身戲曲演唱能力。
一、戲曲演唱基礎-發聲
在發出聲音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共鳴,如果音色粗糙或者是自身音量較小,都無法達到戲曲演唱活動要求。在新中國成立前,戲曲班子帶隊師傅都要求學員喊嗓子,這種喊嗓子就是發聲練習,但是有些學員喊嗓子之后的體會嗓子更加疲勞,更嚴重者損壞聲帶,實際上這種現象是缺乏科學的發聲練習。要想獲得優秀的戲曲演唱功力,必須通過科學的訓練方法,采用循序漸進的科學發聲手段,使得戲曲演唱者氣息穩定,并且音色優美,吐字清晰,能夠在戲曲演唱中盡可能展現人物情感。
傳統戲曲在發聲練習中分為兩種:一種是大嗓;一種是小嗓。大嗓發的是真聲,它是由聲帶整體振動發聲,也被稱為胸聲。這種聲音較為明亮渾厚,充滿力量,但聲音頻率比較低,缺乏一定的靈活性。小嗓發的是假聲,也被稱為頭聲。假聲明顯柔和并且語音輕盈,這種聲音發聲頻率較高,具有較強的靈活性,但整個聲音顯得較為空曠,無法達到統一狀態,無法平衡音量,給聲音的擴展帶來困難。科學發聲練習應該將真假聲進行有效結合,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科學的發聲練習應該采用混聲唱法,這種唱法音色較為優美,音域比較寬廣,音區能夠統一分辨,達到靈活自如貫通的目的。這種綜合唱法能夠有效獲得真聲以及假聲的唱法優勢,同時避免兩種唱法的弊端。戲曲演唱聲音整體渾厚明亮、圓潤,能夠保持較為長久的演唱效果,發聲頻率比較高。同時,綜合演唱方法能夠擴展音域,使得高音區發聲較為靈活,能夠達到較為理想的發聲效果。
二、戲曲發聲的動力-氣息
戲曲發聲的動力主要在氣息,其是戲曲發生的主要生命源泉。在演唱戲曲過程中,可通過調節方式調整唱法。要求儲氣量較大,并且為了維持音色,需要足夠氣壓,以便于保證演唱的靈活性。通過對前輩戲曲演唱名家戲曲氣息研究發現,他們都講究氣沉丹田的訓練方法,這種呼吸方式主要采用腹式呼吸,使小腹與腰部有收緊的感覺,通過小腹腹肌之間對抗,使得氣息壓力迅速增大,并且快速沖擊聲帶,聲音洪亮優美。這種呼吸方法具有較強的優越性,廣泛使用在我國民族和美聲唱法中,更加注重氣息的平穩和深沉,能夠保證演唱的持久。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譚富英先生講究喝著唱,這種唱法與吸著唱有異曲同工之妙。很多戲曲老師要求學生在唱句時能夠一氣呵成,中間不允許換氣,主要訓練的目標正是講究氣息的平穩,在演唱過程中能夠達到持久目標。因此,科學發聲練習必須以氣息作為主要動力,加強訓練,吸氣時要吸得深,同時能夠保持住。相關戲曲演唱人員要以能上能下作為氣息訓練的功夫,真正做到氣息的深沉。
三、聲音擴大器
共鳴是聲音的擴大器,京劇各個行當要想達到與觀眾情感融合的目的,必須明確演唱時對腔體的要求。平常我們在說話時,更加注重口腔共鳴,但是這種說話方式不利于聲調調高,因此不適合高聲調的演出,如果長時間以口腔共鳴方式演唱,其音色較為疲憊,無法達到最佳狀態。戲曲演唱者在唱腔時,聲音相比平時說話更加靠里,整體位置處于較高水平,能夠起到通暢共鳴腔體的作用,能夠有效增大音量,并美化音色,達到相應的效果。
四、高位置鍛煉字正腔圓
戲曲演唱過程中要注重演唱的集中點,這個點也被稱為高位置。這種唱法要求戲曲表演者每一個音節主要將焦點集中于頭腔共鳴中,達到較好的頭腔共鳴的效果。如果聲音音色處于較高的位置,其音色愈加優美,并且不含有雜質,演唱過程中并不費力,能夠有效增強聲帶的使用壽命,間接增強戲曲演唱者藝術生涯。在實際戲曲演唱教學訓練中,老師經常教授學生尋找腦后音,這種腦后音就是頭腔共鳴中重點闡述的頭聲。科學發聲方法要求學生掌握頭腔共鳴的演奏技巧,其音色更加純凈,能夠達到混合共鳴的效果,聲音富有穿透力,而且顯得輕松活潑,處置較為清晰。因此,高位置頭腔共鳴演唱方式能夠保障字正腔圓。作為戲曲唱念作打之首的唱功,對于戲曲表演者來說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唱功能夠深入刻畫所要描繪的人物情感,但是這都是以科學發聲作為訓練前提,否則演員唱功將顯得力不從心,很難達到后期的藝術效果。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在空中劇院中播放京劇名家演唱會,從中選取各種京劇名家唱段,看完之后,使人深受啟發。很多戲曲表演名家古稀之年仍然能夠在舞臺上光彩照人,聲音優美。但是,很多戲曲演唱者藝術生命較短,即使登臺亮相,也無法得到觀眾認可。這主要是由于其年輕時沒有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導致聲帶在訓練過程中受到破壞,這種破壞直接影響其演唱的魅力以及效果,縮短藝術戲曲表演者的表演壽命。
五、結束語
根據眾多戲曲演唱中科學發聲方法的實踐表明,其在塑造人物情感、表現人物魅力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學發聲方法能夠極大調動人類聲樂潛能,使人體能夠演唱出最為優美的音樂。同時,科學發聲方法能夠有效保護聲帶,并且起到積極的保護作用,延長戲曲演唱的表演壽命,能夠使得藝術表演者永葆藝術青春。京劇藝術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其表演藝術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同時,京劇的唱腔藝術是其獨具特色與魅力的地方,具有較強的表現手法。本文通過融合前輩優秀戲曲演唱名家戲曲演唱中科學發聲方法訓練的經驗,在總結特色基礎上闡述了科學發聲方法的理論與實踐,希望能夠將我國戲曲表演藝術發揚光大。隨著新時代的發展,戲曲表演藝術也應該緊隨時代步伐,研究當前所面臨的課題,這樣才能夠推動我國戲曲表演藝術逐漸走向世界舞臺。
參考文獻
[1]陳璐.多元化語境下民族聲樂對戲曲的借鑒[J].滁州學院學報,2017(06).
[2]朱亞祿,田韶東.中國戲曲與美聲唱法的演唱比較[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