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族音樂是國家非常寶貴的文化遺產,是文化軟實力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音樂在不斷發展中,不僅實現了自我創新,同時還融入了一些傳統的民族音樂元素;不僅實現了現代音樂的創新多元化發展,同時還創作出了一大批優秀的音樂作品。
【關鍵詞】民族音樂元素;現代作曲技法;融合
【中圖分類號】J614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現代音樂在節奏旋律和唱法方面與傳統民族音樂有很大的區別,但這并不代表二者沒有相同融合的地方。
一、我國現代音樂的發展過程
我國的現代音樂起步大概在20世紀初期,音樂革命的發展和創新是一場藝術界的重要革命,在整個聲樂的旋律和節奏上形成了全新的發展理念。現代音樂在經歷了長期的發展之后,深受人們的喜愛。其中,《新霓裳羽衣曲》對現代音樂的影響十分巨大。現代音樂的發展在我國大致經歷了五個發展階段。
(一)萌芽初期
因為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現狀的影響,我國的現代音樂萌芽發展的時間較長。在整個初期發展過程中,我國的音樂界人士以《懷舊》和《新霓裳羽衣曲》為主,向西方的音樂界學習作曲技巧,然后與我國的音樂相融合,實現本國的現代音樂創作發展。
(二)持續發展
新中國建立之后,我國現代音樂發展進入了一個持續發展的階段,在大約20年的時間里,現代音樂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由于政治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導致了那一個時期的音樂在演奏和內容上有著十分鮮明的時代特點,藝術成為了政治的表現形式。
(三)快速發展
隨著一批批優秀的青年作曲家的蓬勃發展,為我國現代化音樂注入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我國的現代音樂由此進入了一個較為快速發展的時期。這一時期我國的音樂創作風格多樣且豐富,逐漸融入到一般民眾的生活中。
(四)隱性發展
隨著我國現代音樂的快速發展,我國的藝術界開始對音樂的發展有了一些思考,音樂的創作是否過于西方化這樣的問題成為了音樂發展和創作的矛盾。這一時期,我國現代音樂創作處于一個停滯不前的狀態中。
(五)發展回歸
在經歷了認真的思考之后,我國的音樂創作者開始走出樊籬,不再考慮西方音樂和本國音樂的特殊區別,更為堅持以人為本的創作理念,為人民創作好音樂,創作人們喜歡的音樂。這為音樂的創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二、民族音樂元素與現代作曲技法的融合
(一)民族音樂元素與現代作曲技法在節奏方面的融合
民族音樂元素和現代作曲技法的融合,首先是在節奏方面,在現代作曲技法中,使用到數字化節奏和節拍的音樂很多,再對傳統民族音樂進行鑒賞則會發現,民族音樂在對節奏節拍的數字化處理上很注重。在民族音樂中,對發音的規范化和音值的規范化是同樣重視的。傳統民族音樂融合入節奏節拍的數字化處理,可能使得音樂作品的水平得以提升,[1]同時還可以增強音樂的思想內涵,這樣更能增強音樂的渲染力。在現代音樂中加入民族音樂部分,既是對民族音樂的繼承發展,同時也讓現代音樂充滿民族特色,讓音樂的整體藝術表現形式多樣化,讓音樂作品的藝術效果變得更好。
(二)民族音樂唱法技巧與現代作曲的融合
在我國現代音樂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許多富含民族特點的音樂作品。比如說,苗族的勸酒歌表現出苗族人民的熱情好客,蒙古族的民歌有一些對愛情的向往和對于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和贊美。在我國傳統民族音樂和現代音樂中,都使用到了“純五度復合和弦”,“復合和聲”便由此而來。“純五度復合和弦”的使用,不僅使現代音樂和民族音樂增加聯系,同時還可以保證現代音樂作品的審美效果,將我國現代化音樂特色中音樂的和聲部分很好地體現出來。把傳統民族音樂元素和現代音樂作曲技法有機結合在一起,可以極大程度上促進我國現代音樂的不斷發展。[2]
三、結語
音樂可以渲染人的情緒,音樂還可以陶冶情操。將傳統的民族音樂元素和現代音樂作曲技法有機結合,既實現了對傳統民族音樂的繼承和發揚,同時也促進了我國現代音樂的發展,增強了現代音樂的多樣性,這對我國現代音樂的發展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永立.探析現代作曲技法與民族音樂的結合[J].北方音樂,2016(07):175.
作者簡介:劉鵬(1988—),男,漢族,湖北孝感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