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跨文化音樂教育主要是對音樂作品背景進行介紹,分析音樂作品風格,描述音樂情感,重現音樂作品傳達的審美情趣與情感。音樂在世界文化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位置,隨著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漸頻繁,鋼琴音樂教學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在當前多元文化與跨文化發展背景下,中國音樂教育與西方音樂教育的交流機會逐漸增加,越來越多的人們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在此背景下,簡要分析了中國鋼琴音樂與跨文化音樂教育,并提出具體的教育策略,希冀探索鋼琴音樂發展新思路。
【關鍵詞】鋼琴音樂;跨文化;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全球間的聯系逐漸加強,經濟全球化的逐步深入,使得各個國家間的文化交流也逐漸增強。當前,我國音樂發展領域中,鋼琴教育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視,由于鋼琴不屬于我國傳統音樂樂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不足之處與發展弊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鋼琴文化學習興趣較低,尚不熟悉西方文化教育,所以,本文在跨文化音樂教育視角下,分析我國鋼琴音樂教學發展情況。
一、跨文化音樂教育視角下鋼琴音樂教學發展現狀
經過了千百年的歷史,我國音樂發展由古典音樂過渡到現代化多元音樂。在我國古典音樂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音樂領域,也有不同形式的音樂。但是,音樂文化也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進步不斷發展。當前,中國音樂不只是以傳統的形式存在,隨著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增加我國音樂文化應當進一步與西方音樂文化有效結合,才能夠促使傳統音樂文化朝著多元化、合理化的方向發展,切實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二、中國鋼琴音樂與跨文化音樂教育結合的具體方法
(一)音色分析
對于鋼琴音樂風格與旋律、音色進行綜合分析,使學生能夠了解到音樂作品的欣賞方法。引導學生比較中國鋼琴音樂與其他民族音樂教學間的差異化,使學生了解到中國特有的民族風采,能夠認知中國音樂的演奏習慣。在此過程中引入鋼琴演奏,引導學生模仿中國音樂樂器演奏技法與音色,使學生感受到中國鋼琴音樂的民族特性。
(二)進行非音樂介紹
在鋼琴作品教學前,教師首先應當介紹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由于中國鋼琴音樂教學發展經歷了眾多的變化,不同時期的作曲者境遇以及社會政治環境都會對鋼琴作品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所以,通過介紹作品背景,能夠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中華文化,對傳統進行創新改造,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在此基礎上介紹鋼琴作曲家。目前,我國當代優秀鋼琴作曲家有著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與豐富的人生經歷,介紹作曲家,使學生能夠了解音樂作品表達的情感以及描繪方式,對其他的藝術門類也會觸類旁通。鋼琴音樂最早出現于西方,所以鋼琴音樂的形成與西方獨特的文化背景與文化氛圍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由于不同鋼琴樂曲,在創作時有著不同的社會背景。例如,肖邦的作品主要表現熱愛祖國與熱愛人民的心聲,肖邦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是當時的波蘭社會,具有較強的社會現實色彩。
(三)注重鋼琴演奏技巧的融入
樂曲的劃分與停頓是培養學生樂感的首要因素,所以應當掌握節奏與速度。在樂曲演奏時,由于演奏者的演奏技巧不同,作品的詮釋含義也大不相同。在鋼琴音樂教學中,學生應當掌握音樂節奏,對于節奏較快的音樂,首先要提升演奏速度,給欣賞者帶來高亢歡快的感覺,對于一些節奏較為舒緩的音樂,演奏時應當放慢演奏速度,營造柔情的感覺。例如,鋼琴音樂教學,有眾多抑揚頓挫的音調,需要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重視對音樂節奏的有效把握,了解音樂作品內涵,才能夠準確地理解并傳達音樂作品的意義。所以,開展鋼琴音樂教學,應當注意音樂教學的針對性。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在中國鋼琴音樂教學中,應當加強跨文化音樂教育,能夠了解當前中國鋼琴音樂教育面臨的問題與發展現狀,科學、客觀地認識到發展問題,加強中西方文化背景的有效解讀,了解鋼琴音樂教學歷史與現狀,有助于準確掌握鋼琴樂器教學,從而提高鋼琴教學質量與效率。
參考文獻
[1]趙娟.中國社會音樂教育鋼琴課程之文化闡釋與建構[D].湖南師范大學,2013.
[2]趙云.文化視域中的中國當代鋼琴教育[D].華東師范大學,2010.
[3]代百生.中國鋼琴音樂的“中國風格”[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3(02):3-13.
作者簡介:王鶄(1973—),女,湖南岳陽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鋼琴音樂教育、西方音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