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征
【摘要】為了培養學生熱愛本土地方民族音樂,提高學生的民族音樂素養,我們學校開展了客家山歌進校園活動,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使學生感知了民族音樂的內涵,弘揚了我國的民族地方音樂文化。“讓客家山歌走進校園,讓山歌在校園里回蕩”系列活動在校園里全面開花,讓優美的客家山歌在校園久久回蕩……
【關鍵詞】客家山歌;走進校園;山歌回蕩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客家山歌是我國傳統民間音樂中的奇葩,被稱為有《詩經》遺風的天籟之音。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客家山歌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梅州呈現出城市化的發展趨勢,原先依附于山野勞動和田園生活的客家山歌因失去了賴于生存的土壤而日漸式微。我們客家的這種優秀的傳統文化逐漸被淡忘,孩子們對這種文化缺乏了解和認識,并普遍缺乏文化自信,嚴重影響了客家山歌的傳承與發展。為了將優秀的本土音樂文化得到很好的傳承與發展,我們學校把客家山歌引入校園。
一、客家山歌走進校園,讓學生熱愛、傳承客家山歌
培養學生熱愛本土地方民族音樂,提高學生的民族音樂素養,是開發客家山歌資源,傳承、發揚民族音樂的一種方法和手段。開展客家山歌進校園活動,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使學生感知了民族音樂的內涵,弘揚了我國的民族地方音樂文化。
要讓孩子們建立文化認知,重新回歸傳統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好的山歌是一個生動的故事,好的唱詞是一首優美的詩,傳承優秀的山歌能對學生進行道德情操的教育熏陶。開展“讓客家山歌走進校園,讓山歌在校園里回蕩”系列活動,讓學生零距離地了解山歌、接觸山歌、學唱山歌,感受山歌的魅力。
二、客家山歌走進校園,“名師”“名角”來參與、指導
(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山歌大師”湯明哲教授讓即興山歌在校園里生根發芽
湯明哲教授是深受海內外客家鄉親喜愛的山歌大師。他自編自彈自唱,以他圓潤的唱腔、敏捷的文思、橫溢的歌才,征服了無數客家山歌的歌迷。80多歲高齡的湯大師現場即興表演總能讓全場沸騰,他那才思敏捷、出口成章的即興山歌讓孩子敬佩不已。湯大師現場的即興山歌教唱總能吸引到學生們的踴躍參與,說明湯大師的即興山歌種子已經在每個班里開始生根發芽。
(二)把大型山歌表演節目請進校園,讓學生零距離欣賞山歌大咖們的表演,參與到演出當中,感受傳統山歌和現代山歌的魅力
“宣傳十九大精神,山歌戲曲進校園”活動掀起了校園客家山歌傳唱的熱潮。活動中,來自市山歌劇團的國家一級演員楊苑玲副團長,一開場就用她那高亢嘹亮山歌號子把演出帶入高潮,把全場師生鎮住了。楊團長的現場山歌號子教唱全場互動,頓時動聽山歌聲在校園里回蕩。整場的演出活動有傳統的山歌對唱、山歌喜劇、五句板彈唱、現代山歌、學生的山歌表演唱等都讓大家回味無窮。“客家山歌太好聽了!我一定要學會!”“客家山歌原來并不是我印象中老年人才喜歡的,客家山歌原來是那么吸引人啊!”這是學生在活動結束后的心聲,大家都紛紛表示想要學唱客家山歌,把這優秀的家鄉音樂傳承并發展下去。
(三)把優秀的山歌演員請進課堂,讓學生接受最正宗的口傳心授式的山歌傳承方式
學校經常邀請梅州市山歌劇團專業演員到學校進入課堂教唱客家山歌。利用每周五課外活動到學校為初一級各班學生教唱梅州各地的客家山歌。“周五山歌課”是學生最期盼的一節課,在老師們口傳心授的耐心指導下,每個班的學生都能唱三四首各地山歌了。“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我學會了唱幾首簡單的山歌,回家后唱給家人聽,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聽了都很高興。”不少學生家長反映,孩子在家也不時會哼唱兩句,讓家里增添了一份快樂。客家山歌儼然已經成了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
三、客家山歌走進校園,設山歌舞臺,秀山歌表演,展山歌成果
學校為了給學生一個展現學唱山歌成果的平臺,在學期末專門組織了一場班際客家山歌唱腔賽。比賽以合唱必選、獨唱、對唱、小組唱任選的形式,要求每個班都出兩個山歌節目,曲目自選。擂臺賽上每個班的每一位同學為了自己的班級榮譽,更為了展示自己學唱山歌以來的成果,都不遺余力地傾情歌唱。讓學生接觸山歌、學唱山歌并喜歡山歌,這不正是我們開展客家山歌進校園活動的目的嗎?
隨著山歌進校園等活動的開展,山歌已成為校園爭相傳唱的歌曲,這種現象已然成為校園山歌傳承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讓廣大中小學生可以從小接觸、了解并喜歡上客家山歌,培養和挖掘青少年山歌人才,既活躍了校園文化生活又能弘揚優秀客家文化。“讓客家山歌走進校園,讓山歌在校園里回蕩”系列活動在校園里全面開花,讓優美的客家山歌在校園久久回蕩……
參考文獻
[1]廖綺秋.客家山歌進校園教學探究[J].新課程(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