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少敏

[摘 要] 中職學生語文基礎普遍較差,加上沒有高考壓力,那該怎么上好中職語文課呢?綜合實踐活動會是不錯的選擇,用活動喚醒學生眼里沉悶的語文課堂?;顒邮庆`活多樣的,側重于就課前演講活動及以課文為基礎的綜合實踐活動談談具體做法。
[關 鍵 詞] 綜合實踐活動;中職;語文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5-0066-02
廣州職教教研室要求各職校要嚴格執行語文總課時不得少于規定節數,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所謂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指按照語文課程改革設計,依據學生已有的語文經驗,讓學生模擬社會生活情景,運用有關語文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本校采用的高教版中職語文教材四個模塊中,每個單元都設置了綜合實踐活動內容。新《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改革》也明確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作為課程教學內容,明確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作用和地位。綜合實踐活動的方式是靈活多樣的,在此,本人結合近幾年的試驗從兩方面介紹一下具體的做法。
一、以系統化的課前演講活動逐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教育部制定的《關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中要求職教生應該具有基本的科學文化素養、必要的文化基礎知識;具有繼續學習的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具有基本的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而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口語表達是衡量以上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作為語文教師不難發現,進入職業學校讀書的學生,文化課成績相對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且我校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普通話不標準。越是不標準越不愿意開口,造成了不敢講話、不會說話的惡性循環。還有學生一開口便滿口方言、語句不連貫,甚至出現語法錯誤,一些簡單的字都會讀錯。讀文章沒有感情,無法領會作者的意思。面對這種狀況,應該有針對性地采取應對措施,使他們開口能言、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一)從心理上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大膽參與課前演講活動
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不習慣在課堂上發言,更不用說演講了。還有絕大部分學生從小講的是方言,普通話的發音存在缺陷,糾正存在一定的難度,這些問題也給他們上臺演講造成了一定的自卑感。因此,必須鼓勵學生走出困境,克服心理障礙。老師首先平時要與學生多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應使用普通話,也要求學生用普通話回答。其次多鼓勵,不要苛刻地要求學生一上臺就能達到你的要求,對學生的每一次演講都認真傾聽,對臺上演講的學生給予眼神上的鼓勵,遇到講不下去的情況及時給予提示,要有足夠的耐心,對學生一點一滴的進步也要及時給予肯定,讓學生抱著愉悅的心態去學習,在對成功充滿希望中進步。第三,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感受演講的魅力,增強信心。前兩年安徽衛視熱播節目《超級演說家》中就有不少的范例,學生在觀看他們精彩的演講時,感受到演講的魅力,自然心生傾慕,也會產生一種要模仿學習的心理。除了樹立榜樣外,還采用深呼吸或心理暗示等心理學方法來幫助學生克服緊張情緒,練就學生過硬的心理素質,使學生自信樂觀,懂得調節。使學生明白當眾說話緊張是很正常的,不是一件丟臉的事,并且是通過努力可以改變的,增強他們的信心。
(二)課前演講要系統化,不流于形式,有明確的評分標準
我們學校開設四個學期語文課,基本上每個學期我都堅持課前五分鐘演講,要求學生上臺演講(每人每學期起碼一次)。課前演講也像作文訓練一樣,要有一個整體計劃,循序漸進,讓學生在演講中知道從何說起,有話可說。不同時期,內容與要求也不相同。
第一學期,因學生剛入學,學生間不熟悉,而大部分學生比較害羞,連上講臺的膽量都沒有,所以這個階段重在鍛煉學生的膽量,演講內容可簡單化,我主要選取兩個內容:一是自我介紹,學生剛進校,彼此之間都很陌生,需要進行相互了解,作個自我介紹是很有必要的。學生在自我介紹時,可提前告訴他們介紹的內容、方法,并要求他們盡量讓大家通過聽你的演講都能記住你。二是他人的演講稿,這也可作為一個語言積累的過程,或背或誦,從優秀的演講稿中學習語言組織的方法。
第二學期是典故或成語故事。典故是指那些常被后人使用的、來自古書中的詞語或歷史事實。成語來自古代寓言、歷史故事,它經過實踐的千錘百煉,可以言簡意賅而又往往形象生動地表達特定的復雜意義。學生通過收集典故或成語故事,并把它們講給大家聽,并說出成語的應用和在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可以豐富學生的成語知識,使聽的人和講的人都有不少的收獲。這樣既豐富了語言,又會得知許多典故和成語的來歷,從而加深對它們的理解,運用起來也就自如了。這學期除了要求每個學生上臺講外,還要求臺下聽的學生做好筆記,把演講者講到的典故或成語及其含義記錄下來,這同時就增加了學生的知識積累量。
第三學期是精彩片斷賞析。在讀好課內書的基礎上,課外的書也要讓學生廣泛閱讀,首先可從教材上所選的著名作家的作品讀起,如教材上選錄了的而不作為課堂必讀課文的那類作品,同時還可以廣泛涉獵古今中外文學名著和當代文學、報紙雜志,如《讀者》《青年文摘》等,甚至在網絡上看到的一些精彩文章、新聞報道,都可以背誦出來和大家一起欣賞,并進行一些必要的分析,以加深大家對文章的理解。學生精心選擇的文章,有的能深深地打動學生的心靈,從中受到啟示,激起學生做一個高尚的人的愿望,感覺到生活的美好、社會的美好、人性的美好。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了閱讀面,提高了閱讀量,聽的學生也受益匪淺。
第四學期是最后一學期,也是要求最高的一個學期,不過經過前三學期的訓練,這學期也基本能應付。這學期要求抽題即興演講。一開學,我就列出20到25個題目,編好序號,上臺學生抽到哪題就講哪題,題目一般比較貼合學生的生活。如,“我最喜愛的一個人”“難忘的一件事”“我覺得怎樣的男生(女生)最有吸引力”“校服之我見”等,上臺前可作適當的準備,為避免重復率過高,半個學期會換一次題目。即興演講的訓練,實質上也是思維的訓練。在思維——演講的過程中,學生需迅速確定演講中心、組織演講內容、形成思路,然后出口成章。至于演講時的口齒清楚、普通話標準、行文流暢,這些外部素質與思維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所以通過即興演講的訓練,能夠提高學生即興思維、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評價大概從以下幾點執行:(1)儀表大方,姿勢端正;(2)聲音洪亮,發音清晰;(3)有適當的表情動作,語氣合理;(4)選材生動,能吸引聽眾;(5)中心明確,條理清楚。(6)選材有教育意義,富有內涵者加分。評出來的分數占期末總評成績的一定比例。
二、善用教材,達成課文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機結合
教材是老師教、學生學的依據,從教十多年,用過的教材不下五套,都是中等職業類學校用書,亦即是針對職業中學而設的,但好些不能很好地體現職中生的真正需要。近年所用的高教版教材有所改善,整體結構是不錯的,每冊都由“閱讀與欣賞”“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表達與交流”等板塊組成,可操作性也較高。但閱讀與欣賞板塊所提供的部分講讀課文缺乏文學美感或學習難度偏大。所以,對這一類的文章應該舍即舍,而相應地加大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比重。
教材中部分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是比較合理的,可操作性較強。如第一冊的一個實踐活動課題“專業——祝我點燃信念的燈”,專業特色十分明顯,任課老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前,可以根據學生所選專業設計活動任務,在提高學習興趣的同時,也了解了本專業,提高了語文運用能力。再如第二冊的“我們熱愛大自然——講述我與山水、動植物、古跡的故事”,可操作性也是很強的??勺寣W生選擇和自己相關的動、植物或山水風光等的照片制作相冊,并附上一段對照片的描述和抒寫自己感受的文字;收集與活動主題相關的美文、詩詞,在反復誦讀中去親近自然;撰寫“我”與山水風光、動植物等的故事,與大家共同分享自然的情趣。這樣通過誦讀感想、講述故事和小組內的互評,可提高學生的朗誦水平,訓練聽話、說話的能力。
除了直接可用的綜合實踐活動外,還可以具體課文為藍本,以活動課的形式對其進行拓展。以第四冊第三單元為例,這單元選錄的都是小說,皆名家之作,各有特色,較具代表性,適合用于引導學生較系統地掌握小說閱讀鑒賞的技巧??稍O計為綜合實踐活動課,活動過程設計如下:
綜合實踐活動課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視學生實際情況來定,但必須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隨意安排就起不到效果了。面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情況,傳統的語文教學已很難堅持下去,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很值得推廣的,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語文之美。
參考文獻:
[1]周艷.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一體化教學”探究[J].內蒙古教育,2017(4):98-99.
[2]鐘巧玲.基于人文素養培育的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開展探究[J].語文學刊,2016(15):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