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莎莎
【摘要】科達伊音樂教育體系傳入我國已有40余年,在眾多專家學者的宣傳與推動下,現已成為我國中小學音樂課程主要的教學法之一。研究科達伊音樂教育體系的教學原則對我國音樂教學的啟示,有助于音樂教師在教學中靈活運用,不至于生搬硬套。學校應充分重視音樂課程,教師應靈活運用科達伊教學法、開發民族音樂素材、盡早開展多聲部歌唱教學。
【關鍵詞】科達伊音樂教育體系;教學原則;歌唱教學
【中圖分類號】G613.3 【文獻標識碼】A
教學方法影響著最終的教學質量,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對教學方法的應用展開充分研究,尤其在使用國外優秀教學法的同時,更需要結合我國的國情展開教學,才不至于生搬硬套。科達伊音樂教育體系在上世紀80年代傳入我國,在眾多專家學者的宣傳與推動下,現已成為我國中小學音樂課程主要的教學法之一,科達伊教學法在中小學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果。
一、科達伊音樂教育體系的核心原則
(一)全民音樂教育
“讓音樂屬于每一個人”是科達伊音樂教育體系的教學宗旨,是全面音樂教育的良好體現。音樂與人的生命具有非常緊密的聯系,人的生活中不能沒有音樂,音樂能夠發展人的情感、智力以及個性,能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是人們的精神食糧。學習音樂是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權利,而不是某些音樂天才或者貴族的特權。嗓音是上天賜給人類最好的天然樂器,是學習音樂最好的工具,通過歌唱進行全民音樂教育,是科達伊音樂教育體系的教學核心。
(二)充分運用本民族音樂素材
民族民間音樂的充分運用是科達伊教學法在實際應用中的精髓,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提倡將本民族民間歌曲、民謠和童謠作為主要的歌唱教學素材,以此豐富本民族音樂的歷史精神以及歷史內涵。科達伊認為只有最好的音樂才適合孩子們學習,本民族的民間音樂是經過時代以及戰爭洗禮的,自身具備獨特的魅力,值得人們去了解和學習。為此,科達伊與巴托克搜集了大量的匈牙利民謠,采用這些素材編寫單聲部視唱曲、無伴奏多聲部歌曲等作為學校音樂教材,他和他的學生積極投入民間歌曲的整理匯編工作中,讓兒童可以從小學習演唱本國民間歌曲,傳承本國傳統音樂文化;第二,用民間音樂素材作為歌唱教學的起始。科達伊認為,兒童學習音樂就像學習語言一樣,兒童首先學習自己的母語,在日常生活中也使用母語交流,因此在音樂教學中,也應使用母語作為教學的第一語言,這種教學方式更加符合學生在發展過程中的認知規律。因此,科達伊教學法在實施的過程中,需要從本民族的語言出發,提升人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及歸屬感。
(三)音樂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課程
兒童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是學校,為了提升音樂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科達伊強調需要將音樂作為學校教學中的主要學科。如果兒童在六歲或者之前沒有接受聽覺訓練,那么在這之后他的耳朵將變得不夠靈敏。音樂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非常高,不僅能夠給予人們知識,還能凈化靈魂以及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因此在匈牙利的學校中,音樂一直作為主要學科存在。
(四)重視音樂教師教育
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教師發揮教學主導作用,教師在傳授音樂知識的過程中,承載著學生對音樂的渴望以及向往,如果教師的專業水平不高,會嚴重影響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以及認知能力。音樂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對教師進行系統性地培訓,要選拔出綜合能力較強的教師,就需要對教師進行嚴格地教育和篩選,保證教師獲得優秀的音樂綜合素質與能力,才能保證音樂教學的質量。
二、科達伊音樂教育體系的核心教學原則對我國學校歌唱教學的啟示
(一)重視音樂課程
通過研究科達伊音樂教育體系可以看出,音樂在匈牙利學校基礎教育中的地位非常高,因此,我們也需要對音樂課程給予足夠重視,努力提升音樂學科的地位。從小學教育開始,學生處于情感發展以及審美形成的重要階段,在此階段進行有效的音樂教育,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音樂技能,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藝術文化修養。我們要轉變傳統觀念對音樂的誤解,讓音樂成為學校教育中的基礎學科。教師通過培養學生感知音樂、熱愛音樂、創作音樂和運用音樂的能力,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品格以及健全的人格,最終實現對學生的全面教育,以提升學生音樂綜合素質為目標開展音樂教學,提高學校音樂教育質量。
(二)開發民族音樂資源
民族民間音樂是科達伊教育體系中的主要教學素材,民族民間音樂能夠表達出音樂的靈魂,既能滿足人們精神需求,又能促進時代以及社會的發展,學生學習演唱本民族的歌曲,可以充分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建立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我國文化歷史悠久,在時代發展變遷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優秀的音樂作品,因此,教師應將我國優秀的傳統音樂文化盡可能多地融入教學中,嘗試改編或創作適合兒童演唱的歌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和領略鄉土音樂文化的魅力,提升對民族音樂文化的認同感。
(三)科學運用科達伊教學法
運用科達伊教學法進行教學前,需要對科達伊音樂教育體系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和教學宗旨進行深入的學習研究,選擇本民族的音樂素材、結合我國國情以及音樂課堂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切記生搬硬套。在學校歌唱教學中,充分利用科達伊教學法的五種工具——音叉、相對關系唱名法、手勢、節奏名和符干字母譜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單聲部視唱、二聲部重唱、多聲部合唱”三維歌唱訓練以及音樂創編能力,以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
(四)盡早地開展多聲部歌唱教學
“音樂屬于每一個人”是科達伊音樂音樂教育體系的宗旨,為了使更多人認識音樂、接受音樂、感受音樂的魅力,需要在單聲部歌唱教學的基礎上開展多聲部合唱教學,這是共同參與音樂學習的最好方式之一。多聲部作品的歌唱學習,可以幫助學生體會每個聲部的旋律線條,感受多聲部作品的和聲魅力,豐富音樂表現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集體精神。在多聲部歌唱教學中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首先從單聲部旋律開始,再加入簡單的多聲部卡農訓練,感受其模仿、追隨、交錯起伏的旋律變化,最后過渡到和聲性或者復調性多聲部歌唱訓練。幫助每位學生參與其中,將“音樂屬于每一個人”的教學理念滲透到實際教學中。
參考文獻
[1]廖乃雄.論音樂教育[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2010.
[2]廖乃雄.音樂教學法[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2005.
基金項目:2016年度星海音樂學院優秀青年教師培養計劃——“柯達伊教學體系在歌唱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與實踐”課題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