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行音樂和社會發展是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 優秀的流行音樂以其良好的社會導向作用,有促進大眾積極進取,弘揚優秀美德的積極作用。在良好的社會背景下更容易產生優秀的作品。本文主要從音樂流行的表述及特征、音樂流行的社會價值等方面進行探討,旨在與讀者一起進行交流與分享。
【關鍵詞】音樂流行;音樂特性;社會價值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我國的流行音樂,受到很多政治環境,經濟發展,社會文化等因素的影響,有自成一格的發展趨勢。社會的發展在不斷遞進,音樂的傳播工具也在推陳出新。在音樂商品經濟的大潮中,也不斷有新的思想涌入。流行音樂的高峰一波接著一波,流行的時間卻越加短促。社會接受的沖擊和震蕩也越加強烈。根據流行音樂近些年的發展態勢,再縱覽流行音樂發展歷史。音樂的“流行度”不僅能體現音樂受歡迎程度和大眾熟知的程度,也能反映很多社會現象,社會現象和音樂流行度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一、音樂流行的表述
流行是指多數人喜聞樂見的,被人們接受、采用、推廣的過程,可以有一定的反復性,可以是一種事物、一種觀念或一種行為。
流行的特征是“通俗易懂、轉瞬即逝、朝氣蓬勃、妙趣橫生、詼諧幽默等等?!?/p>
(一)流行和音樂流行
從文化范疇方面來理解,或從中文意義上解讀,流行,一般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和地區內,某種特定的語言、思想、行為方式和趣味在社會成員和群體中為大多數人所承認、接受并爭相仿效、逐漸普及的社會現象。服裝款式的流行、飲食口味的流行、網絡語言的流行,音樂作品和風格的流行。流行滲透于生活各個方面。流行不僅從寬度上有一定的群眾熟悉度,更體現在了深度上深入人心和受人喜愛的程度。
音樂流行,是指社會上的一部分人群在一部分特定時間內,由于受到內心情感和需求的沖擊而產生發泄情感的特定音樂方式[1]。致使某種唱、奏、聽的方式或者某一曲目或運用某一風格有其特定受眾,不斷擴散,導致這種音樂在一定的社會階層和社會范圍內不斷擴展蔓延。形成流行。其實音樂的歷史就是音樂作品、風格、流派、體裁、社會存在方式等的流行史。音樂雖然有不同的風格,不同的特點。但因其有獨特受眾就會在特定時間和區域內掀起大大小小的社會沖擊波,給社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和風潮。流行音樂的浪潮一浪接著一浪。社會在不斷接納和要求著新的流行音樂。音樂的歷史就像浩瀚的大海,不斷兼收并蓄并產生新的內涵。
(二)音樂流行不等于流行音樂
音樂流行的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開始慢慢遠離了自生自滅的天然狀態,和其他諸如服飾、飲食的流行一樣,被納人到社會化商品生產環節,流行音樂變得充滿了經濟目的,可預計、可按需制造、可掌握音樂流行現象變得更明顯,也更紛繁復雜,整個流行沖擊波可能歷時更短而影響更大。
音樂流行的范疇比流行音樂要大的多。正如我們在上面談音樂流行的定義時也講到,音樂流行不僅僅是音樂作品、風格、流派、體裁等本體的流行,還包括音樂流行帶來的技術基礎、社會存在方式等方面的流行等等。 比如卡拉OK的流行,就是音樂的技術系統的流行?!翱ɡ璒K”是日文的音譯,原意是“無人伴奏樂隊”,演唱者隨著預先準備或錄制好的配樂進行演唱。音樂流行,是指音樂作品、風格流派以及技術基礎的支持德道廣泛散布、傳播的一種現象。而流行音樂,起源于美國的爵士音樂,被當時大眾喜聞樂見,一事引發狂熱的追求。得到較廣和長時間的傳播。流行音樂源于大眾,又受到大眾追捧,亦可稱流行音樂為“大眾音樂”[2]。音樂流行研究的首要對象是流行音樂,與流行音樂受眾廣,傳播快,歷史悠久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二、音樂流行的特性
(一)普及性
音樂流行現象之所以成為當代最普及和最有群眾基礎的文化現象。主要在于受眾基數的龐大,幾乎滲透于各個階層和各種人群 。無論是學生還是上班族,從民工到白領,從平民到偶像,男女老少社會各階層都會主動迎合流行趨勢,緊跟流行步伐。再者,由于流行本身就來自于大眾,所以更為容易被大眾接受,再加之其無比迅速的傳播力度和速度。 因此流行歌曲的大眾性使受到感染的人群數量極其龐大,這一點很生動地反映在網絡歌曲上。
音樂這種特殊符號,如同語言一樣,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表達情感,體現社會文化。
(二)時效性
流行不可能是永恒的、不間斷的。毋庸置疑,所有的流行音樂勢必會經歷產生、發展和衰亡的過程。今天的流行,也許在明天社會的表層就把它遺忘了。 流行的這種時效性,致使一波又一波的音樂被傳播,這也成為音樂流行文化的基本存在形式。
(三)周期性
就像產品一樣,音樂流行也有壽命,周期性是音樂流行最重要的一個特性。在當代社會,由于很多流行是商家的刻意炒作,加之傳播媒介的高強度、高密度宣傳,流行往往呈現出周期短、峰值高、波動劇烈的特點。
(四)節奏性
音樂流行的節奏性,是指音樂在一定的時間周期內出現、擴散、發展并消失,又以一定的節奏,在一定的時間之后重生和反復。流行不是對過去風格的單純模仿,而是不斷添加新元素并對過去風格的一種反駁,其形態并不是單向、單維度延續的直線方式,而是有間隔性的螺旋循環。
(五)多樣性
音樂通過結合更加多元化的創作形式和豐富多彩的風格,借助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成果,變得更加技術化,更具復制性和變化性。在如今的流行的新一代音樂中,依稀可以看到黑人音樂的影子,比如柔搖滾,即是對黑人音樂的發展和延伸。還有通過混合和結合的方式產生的搖滾鄉土音樂等等,這些衍化形式都是流行音樂不斷和不同元素結合,吐舊納新從而產生的的產物和結晶。因其不斷發展出新的商業價值和藝術價值,從而為大眾所喜聞樂見,產生龐大而多階層的受眾群體。
三、音樂流行的社會價值
(一)從音樂文化方面看
在中國古代,由于印刷媒介和書寫文化占主導地位,“視覺文化”備受重視,就連聽音樂也是伴隨著詩詞、曲牌等文本的吟詠,甚至今人也只能從古老的文字譜中解讀古琴的音韻。而在媒介技術發達的現代社會,“視”“聽”“思”“觸”多種文化同時發展,尤其是在媒介的作用下,“聽覺文化”快速興起。 媒介的出現大大改變了人們的聽賞習慣和方式。
(二)從媒介產業角度看
網絡媒介不僅不局限于傳統的功能屬性,還紛紛開發新的適應市場和受眾的贏利方式。音樂網站的出現,使人們獲得流行的途徑更加便捷[4]。大眾可以隨時隨地獲得自己想要的音樂。甚至很多原創音樂也能為大眾輕易獲取,在受到歡迎之后加入電影或影視劇中得到傳播。促進了原創音樂的發展。
(三)音樂流行的“冷思考”
新型媒介的產生替換了傳統媒介?;ヂ摼W更是為信息的傳播加快了速度。新興事物在很短時間就會被大眾熟知。但也會造成過度消費現象??駸徇^后便是無人問津。流行音樂的流行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伴隨著流行音樂產生了一系列“造星運動”和“追星一族”“粉絲”,可謂是一種奇特的文化現象。因此,應該正視流行音樂產生的“造星運動”和“追星族”現象,避免由此引發的音樂生態環境“浮躁”與“淺薄”傾向。特別是“追星族”中有大批青少年群體,對于他們的盲目崇拜和追星行為都應加以正確引導,使其明白偶像崇拜只是流行音樂產業的一種手段,在面對“新星閃耀”的今天,我們應當更加多一分理性和從容。
(四)音樂流行發展面臨的問題
在充斥著眼球經濟的今天,音樂流行也面臨著很多問題,在外部環境來看,很多網絡歌曲缺乏監管,以低俗夸張甚至暴力血腥的粗俗歌詞和曲腔怪調吸引大眾眼球,這種嘩眾取寵的異類因其迎合了少部分人的低級趣味獲得了一定程度的關注,但其藝術內涵匱乏。詞曲作者不具備專業素養。在經歷過短暫的“春天”之后,便馬上消聲滅跡。而其他的此類作品又紛紛涌現,使大眾在短暫消費后審美疲勞。其次,現今流行歌曲自身也缺乏深層次的理論研究,這方面可以說依然薄弱。在外來思潮和市場經濟的影響下,很多作品為了馬上迎合市場需求刺激消費,無底蘊無內涵。很多作品經不起推敲。所以應培養更多的流行音樂創作人才,創作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的、積極的作品,提升技術水平和藝術內涵。加強監管,為流行音樂市場打造利于發展的干凈環境。制定正規的行業規范和發展模式。多管齊下。從內因外因兩個角度解決流行音樂發展問題。
(五)不良的音樂流行給社會現象帶來的后果
有數據統計顯示:當下十分流行的一些音樂視頻app, 四分之三以上的使用者在24歲以下,00后甚至10后占據很大比例。 其中有一些所謂音樂不過是做一些博人眼球的行為,如:惡搞紅歌、歌詞低俗、舞蹈動作不雅、炫富等,嚴重影響了社會風氣和青少年心理。
(六)音樂發展和社會環境的相互影響
流行音樂和社會發展兩者是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物不平則鳴,很多流行音樂作品既是對社會現狀不滿的傾訴,亦或是對優秀事跡的歌頌。正是因為這種輿論導向作用,流行音樂作品也成為社會發展的監督員,督促社會向更好方向發展。流行音樂自身也在批判和傾訴中得到發展。而和諧的社會環境也會為優秀作品的產生創造條件。正是有了和諧的社會環境,流行文化才能避免風雨的摧殘不斷向前發展。
四、結語
音樂流行根據其生命周期的發展必然會經歷從高峰到衰落的過程,但給大眾帶來的情感依托和慰藉卻不會被遺忘。正是因為音樂作品的不斷推陳出新,音樂流行度才能歷久彌新、生生不息。 加之現代大眾傳播媒介為音樂提供了新的消費形式和流通渠道,甚至影響到了音樂本身的內容和意蘊。音樂從大眾中來到大眾中去,已經滲透到大眾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相信隨著音樂的不斷發展,前景會更加廣闊。
參考文獻
[1]汪月波.由《中國好聲音》引發的音樂傳播思考[J].音樂傳播,2013(01):45-48.
[2]萬鐘如.大眾文化視域下流行音樂的論域、對象與定義[J].人民音樂,2016(03):72-75.
[3]仇博.網絡時代下中國流行音樂的傳播特性[J].音樂創作,2013(07):118-119.
作者簡介:王濤(1988—),男,漢族,吉林延邊人,助教,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教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