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敏
[摘 要] 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推進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建設的通知》精神,各職業院校全面啟動了教學診改工作,職業院校對建立診改制度的思想共識逐步凝聚。就業事關穩疆安疆,南疆地區職業教育承擔著社會穩定和促進就業的重要任務,為提高南疆中等職業教育水平和少數民族學生就業技能,培養合格的少數民族畢業生服務地方經濟,實現了“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目標,開展教學診斷與改進非常必要。
[關 鍵 詞] 中職學校;教學診斷;調研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2-0030-02
新疆少數民族職業教育是新疆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少數民族青年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徑,它不僅肩負著促進少數民族就業創業這一民生之本的重要職責,也是確保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明確提出要堅持就業第一、教育優先。近年來,在中央和自治區的大力扶持和推動下,新疆南疆中職學校在辦學條件、人才培養水平上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由于歷史發展、資源稟賦及師資等因素的制約,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離社會和群眾的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面對亟須大力發展的南疆中等職業教育,現狀調研、問題診斷、咨詢建議等各方面研究嚴重不足,成為影響新疆南疆中等職業教育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教育部關于中職學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要求為指導,以喀什地區疏勒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為例,在辦學理念、教學管理、師資隊伍、校企合作、質量監控等方面深入調研,通過調研和診斷,以點及面,找到南疆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中普遍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為進一步提高南疆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水平和少數民族學生就業技能,培養合格的少數民族畢業生服務地方經濟提出對策建議。
一、喀什地區疏勒縣中職學校發展現狀
疏勒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學校是山東省新一輪援疆試點項目,集中職、技工、職業培訓于一體,辦學定位主要是服務縣域經濟、立足喀什地區、面向南疆培養技能型人才。學校占地面積190畝,建筑總面積42000平方米,實訓設備總值為1780萬元。現有學歷教育在校生4958人,全部為少數民族學生,專任教師147人,兼職教師86人,開設有12個專業,近5年在自治區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學生獲獎人次逐年增加。在南疆同類學校中,該校辦學定位相對比較清晰,辦學比較規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學校原為職業高中,教師職稱均為中學系列。專業教師比例偏低,為31.2%;具有中級以上職業資格的“雙師型”教師有34人,占專任教師的23.1%;少數民族教師占專任教師的80.3%;外聘兼職教師有86人,主要集中在服裝設計、烹飪、裝飾裝修和汽修行業,均具有中級以上職業資格,其中高級占近20%。
調研中,漢語水平測試分別抽取了一、二年級共42名學生,試題難度系數參照MHK(中國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考試)一級。通過測試發現,一年級學生字詞能力弱,二年級學生語句及作文能力普遍弱;漢語教師基本功不扎實,自身漢語發音不準,教學過程多采用帶讀法,致使學生不能準確掌握漢語聲調;一、二年級開設維吾爾語文對漢語習得產生負遷移,某種程度上成為漢語學習障礙。
學校校企合作企業能涵蓋大部分專業,其中引進兩家企業入校。據學校提供數據,近三年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均在98%以上,學校推薦就業在80%以上,中介介紹占10%左右,余下的是由其他渠道幫助就業;有90%以上學生在當地就業,近75%以上學生在第三產業就業,從事個體經營或在個體經營企業中就業人數比例年均都在60%以上。
二、診斷問題
(一)師資隊伍結構性短缺,不能滿足人才培養要求
多數教師來自基礎教育學校或其他部門,缺少崗前培訓,對職業教育認識不深入,職業教育教學理念不足;“雙師”素質教師人數偏少,實訓教師緊缺;專任教師中本科學歷人數占三分之一,近80%專任教師的專業技術職務為初級,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嚴重缺乏,開展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有一定難度。
(二)教育教學管理不完善
教學管理系統性和科學性不足,表現在教學管理文件制訂和過程管理不嚴謹,計劃性不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缺少前期調研、分析和論證,且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更新不及時、不完善;缺少實踐教學計劃和頂崗實習計劃等。
(三)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不健全
沒有教學督導專門機構,教學質量監控保障體系不健全,缺乏保障教學質量的監控制度和反饋機制。同行評教、學生評教、社會評教工作,在校生滿意度調查、畢業生跟蹤調查等關于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分析未開展。
(四)課堂教學水平亟待提高
調研組在聽課過程中對135位教師進行了課堂教學評價,主要從教學規范、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教學方法及教學效果等方面開展評價。評價分為5個等次即優、良、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其中合格以上占54.7%。
通過查看資料、與師生訪談及走訪企業,了解到由于縣域經濟不發達,校企合作數量少、規模普遍較小,學生就業觀念不積極,就業穩定率低,頂崗實習培訓后的熟練工留下繼續就業的較少,存在就業比例虛高、就業質量不高的問題。
三、改進建議
當前南疆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是發展中的問題,是經過努力完全可以解決的問題,關于在于正視差距,抓住癥結,創新機制,突破難點。
(一)貫徹落實新疆教育惠民工程,進一步明確新疆南疆職業教育的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實現職業教育精準扶貧
當前新疆南疆經濟社會發展最艱巨的任務是解決就業脫貧問題。而脫貧的關鍵就在于就業技能和素質的全面提高,南疆職業教育必須自覺地服務于這個大局。職業教育堅持立德樹人,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教育教學,圍繞農村勞動力就業需求辦職教,圍繞農村青年成長發展需求辦職教,實現職業教育促進就業脫貧和社會穩定。
(二)綜合施策解決南疆職業學校師資結構性短缺問題
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需要樹立中長期規劃和解決眼前問題相結合的思路:(1)盡快啟動編制核查工作;(2)加大免費中職師范生的定向招生力度;(3)將職業學校的師資納入自治區特崗教師計劃;(4)將職業院校對口幫扶工作情況與撥付幫扶資金、申報各類項目掛鉤,加大師資幫扶力度。
(三)堅持“需求導向、自我保證、多元診斷、重在改進”的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方針,建立健全教學質量監控保障體系
學校要樹立質量保證主體意識,建立校本數據平臺,發揮平臺數據的采集、分析和預警功能,建設質量生成和質量監控兩套系統,培養數據平臺采集分析隊伍和校本診斷專家團隊,在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不同層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對獨立的自我質量保證機制,逐步形成學校自我診斷與改進的機制。
(四)發揮示范校引領帶動作用,開展幫扶送教工作
診斷與改進調研目的是切實沉下身子幫助學校發現問題、找出差距,與學校共同想辦法解決問題。職業教育管理部門可充分利用示范校優質教育資源,結合南疆實際,組織協調職業院校的優秀教師組成“送教下鄉”團隊,定期開展送教活動,幫助提升專業帶頭人的專業建設水平,培養專業骨干教師的課程建設能力,帶動年輕教師的教學基本素質,建設一支合格的教學團隊。通過這種形式,以重點專業帶動專業群,逐步帶動校本培訓,以解決目前師資短缺、教師不規范、質量不高的燃眉之急。
(五)開展創業培訓和創業孵化,提高學生自主創業、就業能力
在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指導下,結合對學校就業率的分析,畢業生中的90%以上學生進入個體企業就業或自主創業的實際情況,學校可在第四學期課程設置中增加創業培訓課程,以講座或第二課堂方式開展,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業素質。在校中企或有條件的校外實訓基地中設置“學生自主創業孵化園”,為頂崗實習學生提供自主創業崗位,搭建自主創業平臺。同時應定期邀請優秀畢業生回母校開展就業體會講座,樹立在校生先就業、后擇業的就業觀念。
立足于學校自身實際開展診斷與改進,構建教學工作自主診斷、持續改進的工作制度和運行機制是教學診改工作的目標與任務,其建設過程必將是持續的、長期的、發展的。開展現場調研是教學診改的重要環節,對照現狀找差距、明確目標定任務、建立標準促提升,堅持常態化、周期性自主診斷與改進,真正發揮教學診改在提升教學質量、推動人才培養質量的積極作用,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