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歡
[摘 要] 目前,農村醫師教育培訓工作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有的農村醫師培訓主要依靠由村、鄉、縣、地級市等逐級向上輸送培訓的模式。但這樣的形式還存在很多弊病,明確農村醫師教育培訓工作的既有弊病,并在此基礎上結合新形勢發展需求,不斷強化新型農村醫師教育培訓模式。
[關 鍵 詞] 新型培訓模式;農村醫師教育;遠程醫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2-0055-01
毋庸置疑,當下農村醫師教育培訓工作仍是一大難題,農村醫療條件與人才隊伍的匱乏,給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建設帶來了極大挑戰。有針對性地探索新型農村醫師教育培訓模式迫在眉睫。
一、明晰農村醫師教育培訓問題的癥結所在
(一)教育培訓周期長、成本大
因為農村醫師教育培訓需要離崗,這給需要全天值班的農村醫師出診帶來了極大不便。與此同時,農村醫師整體數量不容小覷,相關的培訓教育工作難以全面開展,集中式的地區化教育也使相應的出行、住宿成本費用較高,對普通農村醫師和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而言并不實際。
(二)農村醫學培訓同實踐相脫節,難以彌補水平差距
針對農村醫師培訓的相應資源與資料有限,尤其是針對臨床方面的需求更是滯后。一些醫學院校??剖褂玫慕滩膬热葸^時,同時缺少與農村自身臨床實踐結合的經驗可循,從根本上說,農村全科專業化醫師的培訓教育仍是空白。各個地區相關醫學培訓人才師資隊伍分布不均且水平參差不齊。醫學培訓標準以及內容都難以實現同化,繼而導致農村醫師接受均等化培訓服務成為困難。
(三)教育培訓方式單一且成效不佳
基于農村村醫隊伍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接受新知識、新技能的能力差,因而在培訓教育方面通常局限于說教式授課模式,這對農村醫師培訓是不足以發揮成效的。必須根據農村醫師工作實際需求,進一步完善培訓內容、方式等方面創新模式的運作,以取得理想培訓效果。
二、探究新型農村醫師教育培訓模式運作的有效路徑
(一)遠程醫學的應用實踐
對農村醫師的教育培訓必須有機結合現代發展技術,尤其是對遠程教育、遠程診試點的利用十分必要,借助于多媒體平臺既滿足了農村醫師培訓教育的緊迫性,又節省了相關人力物力的耗費,同時有助于構建長期學習模式的框架。對地方性農村衛生工作中所遇到的瓶頸問題可以實時聯系專家開展遠程會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有關患者的就醫成本,無形之中也強化了農村醫療服務隊伍的技術水平。遠程醫學教育和會診服務在當下新型農村醫師教育培訓方面正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對探索進一步的農村醫師教育培訓工作改革與發展大有裨益。
(二)構建三級式醫療衛生網格化服務體系
本著以預防為主的醫療衛生服務宗旨,新型農村醫師教育培訓模式更加注重對網格化服務的運用。這種網格化服務強調重點建設鄉鎮衛生院以及村衛生室,充分明確縣鄉村醫療衛生各級服務機構職能的定位,實現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真正解決公共衛生醫療的傳染與治療問題。
(三)強化各個崗位服務規范與評價考核標準
農村醫師群體往往學歷水平不高,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定期進行技能培訓與繼續教育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這直接導致村醫工作的職能與評價考核機制形同虛設。而新型農村醫師教育培訓工作強調實施規范化農村醫師業務流程與評價考核的標準化,對醫師的專業資質與技能水平進行定期考核,農村醫師隊伍也強調專業職稱的重要性,對低學歷、低技能的農村醫師開展繼續教育,使他們獲得專業化的知識技能培訓,從而準許他們上崗執業。在經過一系列試點之后,運用新型農村醫師教育培訓新模式明顯的遏制了誤診、延誤治療等狀況,顯著地提升了社會效益。
(四)整體教育培訓過程中應用大數據分析
當今大數據化已成為時代發展的重要特征,大數據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做好新型農村醫師教育培訓工作也離不開這一重要工具。毋庸置疑,實施網絡化平臺的教育培訓,勢必要對整體教育培訓環節進行管理,尤其是后臺數據的匯總分析。相關部門針對數據進行研究,從而發現培訓教育工作的重難點,醫師技術水平薄弱的對應病癥,并形成有針對性的教育培訓戰略布局,整體上有益于資源的整合與培訓工作的切實實施。
一言以蔽之,建立新型農村醫師教育培訓模式刻不容緩。必須從自身人才隊伍建設,公共考核評價機制構建出發,有機結合現代化信息教育技術,充分利用大數據優勢,為農村醫師教育培訓助力。盡管當下新型農村醫師教育培訓模式改革有所成效,但是仍然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張美林,潘先蓉.我國西部鄉村醫生培訓模式探討[J].四川省衛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26(4):301-303.
[2]任麗平,王柳行,金連海,等.鄉村醫生教育現況及培養模式探討[J].社會醫學雜志,2017,7(22):114-115.
[3]沈志坤,錢金方,葉明泉,等.定向農村社區醫生培養模式的探索[J].社區醫學雜志,2016,7(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