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培璇
[摘 要] 就現行的計算機專業發展,重視計算機文化的建設,與計算機理論相互結合,增強對信息數據的應用水平,優化教學內容,對推動職校計算機專業教學將起到重要的效用。以如何建設“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文化為研究對象,以校企合作為基礎,分析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內涵和實現途徑,結合現有的發展狀況,以推動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教學,實現其持續化發展。
[關 鍵 詞] 中職教學;計算機;專業文化;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2-0062-02
一、引言
文化建設是校企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構成綜合社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校企合作發展的重要支撐。面對現階段的社會發展困境,校企合作,在已有校園文化的基礎上,探索建設符合校園實際又別具特色的文化建設模式,構建了以制度為基礎,以人本為核心,以學生服務為基點、以高潔為價值導向的“制度文化、人本文化、服務文化、高潔文化”校園文化建設體系,最終實現了企業、學校與學生價值三提升的多贏局面,獲得了經濟效益、管理效益、社會效益的“三豐收”。
應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社會發展狀況,尋求與企業合作的路徑,以文化建設為基礎,增強中職計算機的教學能力,將是計算機教學發展的關鍵所在。結合社會經濟的發展,提升信息管理的水平,與企業對學生要求并重,將進一步推動計算機教學水平的提升。作為中職教學的重要課程,本文將計算機應用技術與企業發展狀況相結合加以研究,將不失為文化建設領域的一次有效探索和創新。
二、“計算機應用技術”文化建設的內涵及實現途徑
(一)文化體系建設內涵
內涵概述:文化力就是生命力。隨著社會經濟的逐漸成熟和職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通信行業文化建設一題成為焦點。在長期的發展實踐中,東莞市通信企業面臨嚴峻的行業競爭形勢和內部管理沖突,探索出符合實際又別具特色的“八個文化”——規則至上的制度文化、閉環管理的執行文化、結果導向的績效文化、有序授權的信任文化、以企為家的感恩文化、以人為本的和諧文化、至誠至臻的服務文化和風清氣正的高潔文化,并首次提出建設“部室終端文化”的概念,構建了以“制度為基礎、人本為核心、服務為靈魂、風清氣正為保障”的“制度文化、人本文化、服務文化、高潔文化”的“四位一體”通信企業文化體系建設模式,并以此為重點推進文化強企戰略,充分釋放文化力量,發揮文化效力。
結合中職院校的教學發展狀況,就自身觀點而言,可嘗試建立“四位一體”文化體系,將企業、學校和學生價值三提升放于首位,最終增強職校在“計算機應用專業”的教育效益和社會效益。通過建構文化一體化模式,將“制度文化、人本文化、管理文化、教育文化”合四為一,建構“四位一體”的文化體系建設模式,以“文化”為核心,不失為企業文化建設領域的一次大膽探索。如下圖所示:
(二)文化體系具體內涵
1.制度文化體系
(1)規則至上的制度文化
全面梳理、完善各類計算機課程應用教學的制度流程,建立公開、公正、公平的制度體系。認同規則高于一切,規則至上;用規則管學生、憑制度辦事,形成教師和學生均自覺遵守的行為規范。在此基礎上,校領導帶頭、率先垂范,確保“規則至上”層層落實。
(2)閉環管理的執行文化
將“閉環管理”的教學思維貫穿到各項計算機教育工作中,確保流程精簡、高效、扁平化,各項工作有目標、有措施、有教學責任管理方、有檢查、有績效考核、有對教師教育方式、教育結果、學生教學質量、校企項目狀況等信息進行有效評估;倡導流程穿越和穿透執行,要求跳出教育職責、面向教學流程、敢于負責,切實地提升教育的執行力。
(3)結果導向的計算機教育績效文化
以“效率優先、結果導向、放大差距”為原則創新對計算機教學考核體制,除引進計算機應用人才外,對關鍵崗位,推行競聘形式,有為才能有位;強調基層教育鍛煉,重視教育經驗,不唯學歷、只唯才干;以學生為本,教學成效決定崗位,教學能力定薪酬,鼓勵教師在計算機教育領域內加以創新。
(4)有序授權的信任文化
簡化對教學項目的審批、強化對計算機教育應用狀況的監督,奉行“簡單、信任”的準則,建立上下互相信任、權責利相統一的信任文化,重視與企業之間的合作,營造“一心一意謀發展”的濃厚氛圍。對內進一步完善授權體系,讓各教師能夠在計算應用教學方面“以我為主、獨立思考”“務實創新”,充分整合企業資源,調動計算機專業的教師教學主動性和能動性。
2.人本文化體系
(1)以學生為主體,重視以企為本,以校為尊的感恩文化
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效能,推行感恩文化,以校企合作項目為基礎。讓學生醉心于計算機專業的研究,讓學生充分接觸社會,將個人利益與校企利益相關聯,實現學生在計算機專業能夠舒展一技之長。此外,通過校企合作,建立和諧互助、溝通高效的互動關系,減少專業不必要的損耗,提高工作效率;以學生為主體,始終堅持以學習為主,能夠從中學習到經驗,增強自身的能力。建立校企文化的同時,將項目合作的成果惠及到學生團隊,在發掘職校人才的同時,實現公司發展與人力資源的同步增值,提升學生對社會的歸屬感和主人翁意識。
(2)以學生為本的和諧文化
堅持以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根本點;以履行職責,依法維權為切入點;以服務學生,突出實效為出發點;以加強校企合作建設,夯實基礎為立足點;以提高學生能力,強化自身專業能力為關鍵環節,推動教學工作的開展。成立專門的計算機專業學生委員會,開展學生對課程滿意度提升工程,創建陽光教學,強化校企項目合作能力。堅持民主決策,以項目為基礎,通過集體智慧提升科學決策的能力,構建“以人為本”的和諧文化。
3.服務文化體系
至誠至臻的服務文化:“誠”是立身之本,“臻”是目標所及。“至誠至臻”即予以最誠摯、誠信服務,踐行創新,開創領先的體驗。誠信是基礎,責任是要求,創新是方式,領先是結果。實現首問負責,恪守服務承諾,持續完善服務能力,系統思考服務解決方案,創新服務方式,創造差異化感知,以服務優勢提升品牌宣傳的能力。
4.高潔文化體系
風清氣正的高潔文化:清乃正氣充盈之源,亦是萬心歸聚之泉。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在教學中,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計算機教學氛圍,以身作則,做好項目工作。
(三)文化體系建設的實現途徑
1.文化醞釀——總結提煉,構建文化建設基本框架
在計算機課程實踐中,逐步培育有教育文化核心理念,結合學校教育的理念,進一步總結、提煉出“六個文化”,即規則至上的制度文化、閉環管理的執行文化、結果導向的績效文化、有序授權的信任教育文化、以企為家的感恩文化和以人為本的和諧文化,初步構建計算機教育文化建設的基本框架。
2.文化闡釋——廣泛討論,確定“六個文化”的具體內涵
開展有針對性的計算機專業宣傳討論活動,培養正確的教育理念,促進教育思想統一,達成共識,最終確定計算機專業文化教育的內涵,為學校進行宣傳教育做好鋪墊。
3.文化滲透——強化宣傳,搭建文化宣傳“五大載體”
以計算機專業教育文化建設為專題組織開展教學,并通過電子屏、電梯、標語橫幅、校報、宣傳欄等多種媒介進一步加大對計機教育文化的宣傳推廣,形成全方位宣傳效應;制作計算機教學的規范,加大文化顆粒滲透,以校企項目為基礎,實現教育無縫落地;對內征集員工文化解讀、文化踐行案例,形成文化經典品牌,制作計算機教育文化推廣宣傳畫,延伸文化內涵。
4.文化完善——完善體系,將服務文化與內部制度文化、人本文化完美融合
在六個文化基礎上,結合文化藍圖構建,提煉出“至誠至臻的服務文化”,進一步完善計算機專業教育文化框架,形成“計算機專業”的文化建設體系,并配合做好宣傳倡議和落實踐行工作,確保與已有六個文化在整體風格上保持統一、兼容并蓄。
5.文化延伸——延伸內涵,率先打造具有教學特色的計算機專業教學體系
進一步延伸和細分計算機專業教學文化內涵,結合專業實際,對教學理念、教育態度、教學行為和教學目標進行提煉,打造各具特色的學校教學文化,開展揭幕儀式,用教學文化統一思想,引領行為,力促計算機專業教學文化的發展及推廣。
6.文化成果轉化——總結推廣,將文化力轉化為持續教學競爭力
通過組織召開計算機專業教學推進會,對先進的教學經驗進行宣傳復制、傳播推廣;拍攝計算機專業教學宣傳片在學院范圍內加以播放,進一步促進文化深植,用文化成果點燃全體學生學習的熱情,致力于將文化力轉化為計算機專業教學發展長效動力和持續競爭力,推進計算機專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三、結論
實踐出真知。構建以“制度為基礎、人本為核心、服務為靈魂、風清氣正為保障”的“制度文化、人本文化、服務文化、高潔文化”的“四位一體”的職校計算機教學文化體系建設模式,使我們深切體會到:以學生為主體,只有探索出符合自身特色的計算機教學文化體系,推行“計算機專業文化建設”的戰略,將計算機專業教育理念灌輸到學生上,融入職校教學的方方面面,才能實現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相對平衡,更有利于用計算機專業文化的力量對內凝心聚力、對外提升形象,推動現行計算機專業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J]楊克明.企業文化落地高效手冊[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余秋雨.何謂文化[M].北京: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
[3]張德.企業文化建設[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4]肖化移,李仲陽.職業技術教育原理[M].海口:南方出版社,2011.
[5]張嘉志.信息化教學方法與技術[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6]柳燕君.現代職業教育教學模式[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
[7]羅志榮.新形勢下企業文化的深化與深植[J].企業文明,2013(1):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