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 要] 隨著多媒體時代的到來,教育部門對職業高中學校計算機的專業教學也越來越重視,尤其是針對于職高一年級的學生,教師應在信息飛速發展的同時轉變改變計算機專業的教學方式。所謂教學,就是教師教授學生學習,是需要雙方共同實現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行。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創新式教學模式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建議,教學方式采用得正確與否直接關系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如果教學模式存在問題,則直接影響學生的知識吸收、思想認知和未來的就業環境,甚至是已經畢業學生的生活質量,而教師需要做的,就是拋棄以往傳統的教學觀念,在更高效、更有實際性的基礎上創新計算機專業教學。
[關 鍵 詞] 職業高中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學;實踐與運用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2-0090-02
職業高中一直以特殊群體存在,它和普通的高中不同,并不是以參加高考為目的存在,也不像社會中的專業培訓班,只進行某方面的單一教學,和高校的教育模式也不一樣,不像其具備深入的研究性。職業高中的學生來自不同年級段,每個人的成績水平各不相同,具備很大的差異,他們各方面并不是特別優秀,所以在學習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因此職業高中的教學目的是對他們進行專業領域的培養,以便于幫助他們在今后進入社會可以立足。
一、職業高中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教學內容匱乏,學生沒有興趣
經過多方統計和研究,現在有很多職業高中學校在計算機教學課程中缺乏教學素材,教學內容死板沒有新意,與當下飛速發展新媒體格格不入。有些職業高中學校的課程過于隨意,完全不考慮學生的需要,而有些地方的課程又過于復雜,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完全無法理解吸收。由于計算機專業對學生的基礎知識要求比較高,很多一年級的學生恰恰因為以往的教學而導致自己缺乏這方面的認知,對自己不理解的東西缺乏興趣和主動性,加上所學課程沒有創新,就會使職業高中一年級的學生一開始就喪失興趣。
(二)教學內容與實際不符合
在職業高中一年級的計算機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明白的是學生學習這項專業的目的是什么,現在有很多教師只停留在理論知識的教學層面,學生的認知也只能停留在課本,從而無法做到真正的實操。加上課程氣氛過于沉悶,使學生在這種環境日益封閉,既無法完全領域專業知識,也不知道具體的操作方式,慢慢就和社會拉開距離。時間長了,學生會變得不愿主動思考,缺乏探索性,沒有創造力。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應注重學生的學生發展,并將目光放長遠,考慮教學內容對學生未來的幫助究竟有多少,經過日常觀察和分析給學生制作出一套符合他們的教學模式。
二、職業高中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方式
(一)注重操作練習
在新課程改革之前,我國在很多領域的教育模式都是教師在講臺上根據課本內容講解,學生在臺下聽,但在改革后已經明確提出了讓學生動手操作的重要性。尤其是職業高中的計算機專業,其本身就是一門實操性很強的學科。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教師應在一開始就讓學生感受到興趣,由此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以便于在日后的學習中能更加投入。教師應把學生直接帶到計算機教室,利用計算機軟件更直觀地向學生講解。與其閱讀課本千遍,不如實際操作一遍。教師采用最貼合學生實際的例子進行說明,讓學生可以在感官上就接收到新知識。然后可以使用一些多媒體設備,如投影儀等向學生進行演示操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忽略學生的動手操作,讓他們自己體驗計算機的功能,對專業領域有一定的了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多多觀察學生的練習,發現有問題的及時提醒更正。
(二)教師勤講述,學生多練習
俗話說,勤能補拙,對職業高中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必須從一開始就打下堅實的基礎,給日后的學習帶來便利性。因此,教師就要注意平時的授課,將重點問題多講幾遍,學生在實操時多練習幾遍,將理論和實踐同時加以鞏固。教師也可以在學生練習時再次加以講述,這樣可以讓學生對基本知識的運用更加清晰,以此加深他們的記憶力,并且為以后越來越復雜的計算機學習和可能從事的工作做好提前準備。
三、淺談職高學校計算機應用教學的實踐與研究
(一)制訂課堂目標,師生共同實現
職業高中一年級的學生是一群特殊群體,他們由于剛從不同的初中來到一個新環境,加上他們本身各具特點,所以還無法融入新內容的學習,比如會產生厭學的情況,教師對這些情況稍加注意就會發現。這些學生中有很多在上課時無法集中精力聽講的人,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如果無法積極起來,那么教師再努力地講學也沒有用處。這時,教師就可以制訂一個課堂目標,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學生依然是學習的主體,然后通過和學生一起分析、探究,從而慢慢領悟知識。教學步驟必須細致,環環相扣,一步接一步,使學生感受到計算機的嚴謹性和邏輯性。教師將內容進行分類,逐步引導講解,并且要學生明確自己的目標和學習任務,帶領他們進行嘗試、分析,在這個過程中發現有趣的點,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最后解決問題、完成任務。
(二)因人施教
所謂因人施教,就是指根據不同學生不同的需要而進行教學。職業高中一年級的學生由于過往的經歷和成長環境的不同,他們對計算機的基礎認知和學習能力、思維發展和實踐上都存在很大差異,每個學生的水平層次各不相同。這時教師就不應該再繼續采用傳統的全面性教學模式針對所有學生,而是應該觀察每個學生的特點,并分析師他們的優缺點在哪里,在專業領域范圍內還存在哪些不足和缺失。比如有些學生的理論知識很強,但對實際操作卻還有很多障礙,而有些學生擅長實際操作,卻不懂專業的理論。這時就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因人施教,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專業成績和日常表現將學生進行分類,比如善于實踐缺乏理論者,懂得理論缺乏實踐者,兩者都是優秀者,但兩者也都是不合格者。將學生分為四個群體,然后在教學時兼顧每一個大類中的學生。對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增強他們的擴展性,而對成績不達標的學生則要他們掌握最基本的理念和實踐,然后再一步步對其進行引導和提升。總而言之,就是補上每個學生的漏洞,讓好學生再向上發展,不合格學生先行達到合格。
(三)制訂目標,激勵學生
職業高中學校的學生選擇計算機專業的最終目標是畢業后的工作就業,但在這之前,學校內部就已經存在一個職業資格等級證書的考核。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這個考核證書就好比一個畢業證書,它能很好地證明學生在計算機領域的專業性是否達標,從而影響今后就業情況。教師可以將此制訂為學生的短期目標,鼓勵他們在校期間先拿下這個證書,并且強調證書的重要性,讓學生引起重視。另外,教學期間教師也可以多方面引導學生的興趣,比如拿下這個證書之后,可以在社會中選擇一些先關領域的課程學習,將自己的能力進行拓展。最后以未來就業鼓勵學生,計算機運用得好壞會決定了日后的工作性質和崗位,影響今后的生活質量和收入,這樣學生就會對自己產生一種責任感,由此引發學習的動力。
最后,職業高中學校計算機專業和學生未來的就業息息相關,甚至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教師想要提升教學質量就必須從一開始就對教學加以重視,通過分析信息化時代的需求和運用進行教學方式的調整,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采用更適合他們現在的學習方式和未來就業的教學模式來加以引導,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需求,為他們今后走進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章建東.淺談職高計算機應用基礎的課堂教學[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6):62.
[2]徐永亮.淺析職高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J].職業教育,2015(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