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春雷
【摘要】提問是一門藝術,會提問,課堂氣氛活躍,問題易于解決,目標達成性好。無問,就缺乏目標性、導向性和研究性;亂問,問題缺乏針對性,不易解決;巧問才能使的問題的解決藝術化,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關鍵詞】提問;問題;設計;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也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如何追求課堂教學的最大高效越來越受廣大教師的關注。而在我們高中音樂課堂的實際教學過程中,課堂問題設計的重要性已凸顯無疑。
一、無“問”:愛你沒“有多深”
(一)無問——沒有目標性
正確的表達問題能使得學生思維更具有方向性和目標性,提高思維的質量和效率。如果不設置問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意識問題并表達問題的能力就得不到培養。為了達成課堂教學目標,讓學生掌握知識,發展學生的技能、智力和情感,因此提問也應有目標,不能盲目提問。
(二)無問——沒有導向性
以問題為導向,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通過提出問題后自己解決問題的形式學習,提高了思維能力,也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同時也解決了老師反復講解卻效果不好的尷尬和煩惱。
(三)無問——沒有研究性
一節課,如果不設置問題,學生也就不會質疑,沒有質疑,課堂學習就沒有研究和探究,那么課堂上生成的東西就會很少,學生研究性、探究性的意識和能力也就得不到很好的培養。
二、亂“問”:愛你難“有多深”
在我們高中音樂課堂的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教師在設計問題方面還存在很多的不足。
(一)問題過于簡單
很多教師課堂中提出的問題,近似于1+1=2的問題。比如,某教師在講授音樂鑒賞(湖南文藝出版社)第二單元“音樂的美”——《優美與壯美》一課時,播放完“牧歌”后在沒有任何鋪墊的情況下直接問學生這首歌曲給你的感覺是優美還是壯美,學生當然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出來。
(二)問題過于復雜
在一次聽課中,發現教師問題一出,全班啞口無言,沒有學生能夠回答上來,學生們甚至不知道老師具體要問的什么。私下與授課教師交流后得知,他是借用別人課件的。別人的課件當然可以使用,但別人對待問題的設計時可能有提示或有鋪墊的,而該教師不加修改與完善直接拿來,這種不負責任的教學行為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問題過于籠統
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特別是在有其他教師聽課的情況下,提出的問題都希望學生能夠回答到點子上,這不僅反映出了師生之間有效的互動,更能體現出教師教學水平與能力。但提出來的問題卻過于籠統,沒有針對性,學生完全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四)問題過于專業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提問確實是個很大的學問,提的好,學生回答得到位、完整,提的不好,學生吞吞吐吐,有話說不出。
這些問題的產生,原因有很多方面:對課本內容不是很熟悉、對學生的學情了解不夠、備課不夠充分等等。
三、巧“問”:愛你就“有多深”
(一)問題設計應緊扣教學目標
提問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藝術。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就要明確本節課要完成的學習任務,也就是要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問題的設置可以是直截了當式也可以是層層遞進式,學生在回答教師提出的一個個問題后,無形中通過師生共同合作,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二)問題設計應切合教學內容
翻開教學參考書,課上講解的知識點不少,但內容略顯得陳舊,學生學習起來較為枯燥。這就需要我們在保留部分經典教材內容的前提下重新選擇一些新的教學內容,這個內容的選擇既要符合本課的中心思想,又要能與學生的生活聯系緊密,具有代表性。
(三)問題設計應根據接受能力
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不僅要熟知教材的內容,更要了解學生的欣賞水平和接受能力。一個地區每所中學里的學生素質是有差異的,同樣一個問題,在兩類學校里學生回答出來的結果是不同的。
(四)問題設計應具有難度層次
有了層次性和梯度性,能使優秀生從問題的設計中感到挑戰,一般學生受到激勵,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課堂教學問題一定要進行精心地設計,掌握好問題設計的策略和原則就能設計出合理的、精彩的問題。當然,問題設計不論是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相聯系,還必須要注意提出問題的方式方法,要注意上面提到的那些無效現象,真正將問題提到點子上,又易于解決,從而實現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