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旖
【摘要】歌曲《友誼的回聲》是人音版第七冊的歌曲,歌曲由王健作詞,龔耀年作曲。
【關鍵詞】教學設計;友誼的回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教學目標:能夠用輕快、優美的聲音來完整演唱歌曲《友誼的回聲》;通過對比的方法來了解力度記號f和pp;通過學習歌曲《友誼的回聲》,抒發對大自然的熱愛,鼓勵同學之間建立良好的友誼關系。
教學重點:能夠用輕快、優美的聲音來完整演唱歌曲《友誼的回聲》。
教學難點:
(一)對比f和pp,讓學生感受旋律中的強與弱。
(二)歌曲中的0x xx | 和 x0 xx|,學會前八分休音符和后八分休止符的唱法。
教學準備:鋼琴、磁帶、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導入。師:同學們,你們去過大山嗎?
大山里都有什么?生:去過,有花、有樹……師:今天王老師想邀請大家和我一起去山里玩玩,山里的路不好走,請你們跟上老師的步伐,我們出發吧!【設計意圖:一般學生都知道回聲是在大山里出現的比較多,我這樣導入為后面的歌曲學習先做一個鋪墊,自然的引入到郊游的環節。】
(二)教師律動師
教師帶學生按節奏走 ( x x | xx x ||走的時候聲音響一點,f),你們看前面有只小白兔,我們別把它嚇跑了,走的輕一點。(x x | xx x ||,處理力度pp),同學們加油呀,我們快到山頂了。【設計意圖:通過這樣一個律動,我先讓學生初步感受了一下力度記號f和pp。師:同學們,我們終于到了山頂,現在你最想干什么?】生:大喊一聲師:那我們就一起對著大山喊一喊:“大山,你好!我們來了!”師:拿出你們的熱情再來喊一喊!(同時,教師做回聲效果)師:剛才你們在喊得時候,發現什么?生:我發現了老師也喊了,比我們喊的晚一點、輕一點。師:你的觀察真是非常的仔細,這其實是一個科學現象,這種現象叫什么?生:回聲。師:是的,這種現象就叫回聲,回聲一般出現在比較空曠的地方,聲音由強到弱,在近處聲音強而有力,我們用f記號來表示,但在遠處聽到卻是弱,有些飄,可以用pp記號來表示。我們再來玩一玩回聲的游戲,你們喊,老師來做你們的回聲,我們用這個節奏來喊,行嗎?
f pp f pp
1 6 0 |1 6 0 |7 5 0 | 7 5
噢 噢 噢 噢
||
(三)學生和教師玩回聲的游戲
【設計意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需要老師來調動的 ,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參加到學習過程中來,我們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來設計過程。這個環節主要還是要讓學生了解回聲,知道回聲的現象是怎樣的,學生可以用力度記號來表現回聲,學生通過游戲來體驗力度記號f和pp,解決了歌曲的第二樂句的難點)】師:同學們剛才的表現真是太好了,我們今天就來學一首歌曲《友誼的回聲》。
(四)學習歌曲《友誼的回聲》
1.學生初聽全曲:歌曲的節奏是怎樣的?你聽到了什么?2.再聽歌曲學生可以看著歌譜,聽音樂感受歌曲的節奏、情緒。3.學生有感情地按節奏朗讀歌詞【設計意圖:這樣可以讓學生從朗讀中先感受八分休止符的作用,為完整演唱歌曲做好鋪墊。】4.學生學習歌曲,跟琴演唱5.解決難點師:你們聽聽這兩種唱法有什么不一樣?生:有一遍有休止符,還有一次沒有的。師:那怎么樣把這一句唱好,怎樣休止呢?師:回聲我們是不是用耳朵來聽的呢,那我們就在空拍處加上一個聽的動作來代表,我們來試試看。教師和學生一起再來唱唱。【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聽兩次歌曲,對歌曲應該有所了解,對回聲部分經過前面游戲的鋪墊沒有問題了,就是前半拍休止學生掌握不好,我通過兩種不同的唱法先讓學生感受有休止符和沒有休止符的區別,再通過在休止符處加上一個聽的動作來解決前半拍休止的難點。這樣難點也就解決了。】6.學生完整的跟鋼琴演唱全曲7.歌曲處理師:剛開始的時候用什么情緒來唱?后半部分用什么情緒來唱?8.學生有感情地跟音樂演唱
(五)音樂拓展
師:在這美麗的山谷中,聽著同學么美妙的歌聲,老師想用舞蹈來也來表現一下山谷的美麗和奇妙的回聲,你們可以跟著我一起跳,也可以唱歌曲。(教師播放山谷中的圖片,加上音樂)
【設計意圖:音樂課就是要讓學生參與進來,四年級的孩子還是比較喜歡動的,大家一起跳或一起唱可以避免個別害羞或者是不想動的同學,可以再從動作或唱中體會歌曲,培養學生之間的友誼。】師:剛才老師用舞蹈表現了山谷和回聲,你們可以用自己的方法來表現嗎?(學生自由發揮創造)
(六)教師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在山谷中,領略了山谷的景象,發現了奇妙的回聲,就像歌曲中說的,友誼的回聲是最美的回聲,我們要珍惜眼前同學間的友誼,愿友誼長存。
(七)聽《友誼的回聲》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