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教育模式下的大學音樂教育資源,在體現社會服務功能方面存在相當不足,尤其是對廣大基層社會民眾的音樂教育遠不能滿足現實需求。這不僅不利于高校踐行社會使命、履行社會責任,也不利于高等教育自身的長遠發展。因此,新時期大學音樂教育資源體現社會服務功能應當更加側重于基層民眾,在將自身音樂教育資源回饋社會的同時理論聯系實際,提升高校學子的社會實踐能力,進而推動高等教育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大學;音樂;教育資源;社會服務;功能
【中圖分類號】G621.3 【文獻標識碼】A
在素質教育成為教育改革戰略目標的新時期,高校正在通過日益豐富的藝術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等教育人才。而作為最重要的藝術教育形式之一,音樂不僅在提高大學生藝術修養與審美鑒賞能力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正在成為大學藝術教育資源服務于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大學音樂教育資源服務社會現狀
隨著深化教育改革進程的持續推進,曾經只是極少數人才能享受到的“象牙塔”式高等教育已經越來越大眾化、普及化。在這一過程中,高校教育資源也逐漸打破相對封閉的院墻,開始融入社會。作為大學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音樂教育在高校教育資源服務社會過程中具有無可取代的支柱作用。
比如歷年舉辦的校園歌曲大賽、高校學子廣泛參與的“青歌賽”等都是大學音樂教育資源服務于社會的典型表現。又如越來越多創作型校園歌手的出現也成為全社會文化藝術大發展的活躍因素之一。
不過,各級各類音樂賽事或演出活動在豐富廣大人民群眾文化藝術生活的同時,高校豐富的音樂資源在教育層面服務于社會的重要功能卻有所不足。尤其是對廣大基層如街道、社區來說,高校多姿多彩又相對專業的音樂教育資源依然較少涉足這些區域?;鶎尤嗣袢罕娙晕茨芡ㄟ^大學音樂教育資源的回饋在藝術欣賞、美學修養等方面形成長足進步。這是當前大學音樂教育資源服務社會不甚理想的現狀。
二、大學音樂教育資源體現社會服務功能的重要性
作為高等教育資源最集中之所在,大學不僅需要著力培養綜合發展的高等教育專業人才,也必須更加積極主動地利用自身擁有的教育資源進行知識技能的轉化與輸出。向社會反哺高等教育成果,將教育資源更好地服務社會本來就是高校根本性的職責任務。
因此,大學音樂教育資源體現社會服務功能正是在履行國家與社會賦與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歷史使命。無論是有形的音樂藝術資源還是無形的高校音樂創作力量,都需要持之以恒地深入生活,扎根群眾,努力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文藝作品。
三、大學音樂教育資源體現社會服務功能的策略
(一)從娃娃抓起,側重于針對基層的社會服務
教育水平的高低重在基礎的扎實程度,尤其是對音樂等藝術類教育來說,沒有較高起點的“童子功”,就很難開展具有可持續性的音樂藝術深入教育。
比如,四川音樂院聲樂系的大學生在深入社區開展社會服務過程中,就發現將高校專業化的音樂資源應用于未成年人藝術教育中的重要性與緊迫性。這些大學生每周二、周五中午都會到成都市錦官驛小學為孩子們排合唱。在為小學一年級年幼孩子排合唱的過程中,我們大學生不僅深刻體會到了高校音樂教育資源是如何為社會服務的,也發現了高等教育專業化的音樂教育資源對初級基礎教育的決定性影響力。
首先,在孩子們找合唱曲目的時候,由于網絡上的資源五花八門、魚目混珠,并不真正適合孩子們演唱。在這個時候,作為音樂學院,圖書館豐富的館藏就能夠為低齡小學生提供最適宜的合唱歌曲。大學生們協同合作,在圖書館里終于選定了宣揚正能量以及孝道文化的幾首歌曲——《學古詩》《中華孝道》等。
其次,在曲目選定之后,和孩子們面對面地交流與接觸又是一個問題。如果不是在大學中學到了奧爾夫教學法之類的先進音樂教學方法,與孩子們的溝通就會是第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另外,包括我們在大一時選修的形體舞蹈課程等也對一年級小學生合唱動作編排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
(二)兼顧社會服務與實踐,提升大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
年復一年“最難就業季”的滾動式出現,讓高校畢業生求職問題不斷成為社會熱點。而如果轉換思路,在高校學子將音樂教育資源回饋社會、服務于社會時,其實也是一種社會實踐過程。故,大學音樂教育資源體現社會服務功能的又一策略就是兼顧社會服務與實踐,提升大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
筆者早在大一期間就已經嘗試幫助自己的小提琴老師指導學生,主要任務是教樂理、視唱、練耳和音樂賞析。由于大一剛剛在學校結束了這四科的學習,假期中的教學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大學音樂教育對社會服務的又一類形式。如同一種循環,社會教育資源輸入到大學生,再由大學生直接或間接地向社會輸出。
不僅如此,2018寒假,筆者進入社會教育機構“星爍教育”的一段實習工作也幫助大學生增長了教育經驗,同時再次突出了大學音樂教育的社會服務功能。寒假期間主要的實習內容是教小學二、三年級的孩子們聲樂。這一階段的小學生已經經過了一年的聲樂學習,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聲樂技巧,如氣息的運用、吐字技巧等都已經有了基礎了解??紤]到孩子們階段性發育特征,聲帶、喉頭之類的發聲器官還未發育成熟,按照專業的發聲標準來要求并不合適,所以實習中沒有再給孩子們進行更高層次的教學。在工作中,大學生們發現:對于小學二三年級的孩子們來說,還是應該強調氣息的重要性,尤其是應該告訴孩子們歌唱中的呼吸是什么樣的過程,并示范給孩子們看,之后再讓一個一個孩子在實習老師指導下進行感受。實習期間,孩子們按照識譜——唱譜——念詞——唱歌的步驟學習了《祖國祖國我們愛你》這首經典兒歌。在這首歌的練唱中,除了要求孩子鍛煉氣息,還要求了音準、節奏的準確度。
(三)保持優化創新,擴大高校音樂教育資源公益服務
要使高校音樂教育資源更好地服務于社會,還需保持優化創新,擴大高校音樂教育資源公益服務。尤其是大學生深入公益類社會服務更有益于培養這些未來接班人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
筆者作為學生會負責人,在2018年大三下學期剛開學時就給本系老師、領導遞上了一份服務社區公益活動策劃書。在老師們的大力支持下,聯合學生會成員,我們找到了學校旁邊的水井坊社區,向社區領導解釋說明了公益活動的意向,并得到了社區的理解與支持,當即確定下了在4.14陽光新業商場門前廣場舉行一場公益演出。從前期與社區辦公室的溝通交涉、活動籌資、志愿者協調以及宣傳和節目的籌備等,都由本人組織學生會成員和學生志愿者完成。這一系列的工作,與我們求學期間的學習和不斷實踐密不可分。活動當天,聲樂系的學生利用自己的專業能力與才干,展示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節目,得到了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公益演出為大學生如何服務社區做出了有益的嘗試,為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四、結束語
高校作為擁有豐富且專業的教育資源的寶庫,本身即擔負著“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的重大責任。因此,大學音樂教育資源服務于社會不僅是高校履職盡責的核心使命,也是新時期教育改革對高等教育提出的時代化發展要求,更是高校通過將教育資源積極回饋社會、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朱琴.借助高校藝術教育資源推動社區藝術教育發展的策略研究[J].藝術科技,2016(02):1-2
[2]袁海龍.黃劍敏.服務外包理論角度下的高校藝術教育資源為社會提供服務之功能初探[J].音樂時空,2016(06):163-164.
作者簡介:馬牧原(1998—),山西大同,2015級大三,聲樂表演(美聲)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