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京民 黃河軍
[摘 要] 近年來,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發展迅速,但也存在體制機制不夠完善、行政部門引導作用不強以及行業企業履行義務不到位和參與積極性不高等問題,有必要從完善職教集團內部機制、加大政府部門統籌力度以及調動行業企業參與熱情等方面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創新發展。開展集團化辦學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促進優質資源開放共享的重大舉措;是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系統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完善職業教育人才多樣化成長渠道的重要載體。在對煙臺市數控技術職業教育集團辦學實踐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闡述了煙臺市數控技術職業教育集團成立的背景、運行做法與成效,分析了集團化辦學面臨的問題,提出了集團化辦學創新發展建議。旨在通過探索職教集團化辦學模式,提升職業教育的綜合實力,從而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
[關 鍵 詞] 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數控職教集團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2-0217-03
一、成立煙臺市數控技術職業教育集團的背景
2006年9月26日,在煙臺市教育局、經信委具體指導下,由煙臺理工學校牽頭,聯合煙臺市12所骨干職業院校和16家知名企業,掛牌組建了煙臺市數控技術職業教育集團(以下稱“煙臺數控職教集團”)。煙臺數控職教集團的建立是新形勢下職教改革與發展的戰略抉擇。
1.煙臺市產業結構調整對數控技術人才的大量需求,是成立煙臺數控職教集團的外部動力。多年來,隨著煙臺市經濟建設的迅猛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加快,逐步形成了以制造業為主的六大產品集群,呈現出對技術技能型人才尤其是對數控技術人才需求高速增長的態勢。
2.煙臺市中等職業學校數控專業建設良莠不齊,校企合作徘徊不前,是成立煙臺數控職教集團的內部動力。煙臺經濟的強勢發展,拉動職業教育走在了全國前列,但本地職業教育與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還存在一定距離。職業學校之間發展不均衡,一些學校存在投入少、規模小、質量低的現象,辦學分散,無序競爭,不能形成規模效益;許多職業學校與企業接觸面較窄,缺乏充分的市場調研和校企合作,導致人才培養規格與企業需求不符;部分職業學校專業建設分散,骨干示范專業不突出。這些問題的存在,難以適應企業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3.各級政府重視倡導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為煙臺數控職教集團成立提供了機遇。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魯發〔2005〕35號)明確倡導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提出:“支持以龍頭學校、龍頭專業為載體,組建由行業、企業參與的職教集團,在師資、設備、教學、生產基地等方面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促進職業教育走規模化、集團化、連鎖化辦學的路子。”煙臺市教育局為推動集團化辦學,制定了《關于組建市級職業教育集團的實施意見》,為煙臺數控職教集團建設與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煙臺數控職教集團運行的基本做法
煙臺數控職教集團是一個辦學聯合體,由相關骨干職業院校和企業參與,立足于為本地區機械加工行業企業服務。在不改變現有隸屬關系的前提下,使相關學校和企業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加強合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
(一)組建及運行
制定《煙臺數控職教集團章程》,按照“平等、自愿、互利”的原則,吸收相關職業院校、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知名企業家及高級技能型人才參加,職教集團實行理事會制。煙臺數控職教集團屬松散型非法人組織,接受煙臺市教育局、經信委的監督管理和業務指導。
(二)責任與義務
集團成員單位須自覺遵守集團章程和各項管理制度,履行責任和義務。成員學校應優先為成員企業提供優秀畢業生,提供職教資源為成員企業培訓員工。對接產業發展設置專業,對接職業標準開設課程、開展教學。成員企業優先為成員學校師生提供實習實訓場地和設備,選拔技術骨干指導師生實習實訓,積極向成員學校提供企業崗位用工訂單,定期選派能工巧匠到成員學校參與專業建設和課程開發,培訓專業教師,指導學生實訓,傳授企業文化。
(三)工作機制
集團每年召開一次理事會,討論并協商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每三年召開一次集團理事換屆會,推選新一屆理事會牽頭單位,修改完善章程和各項規章制度。屆內各成員單位必須自覺承擔《煙臺數控職教集團章程》所規定的職責和義務,積極參與集團事務。
三、煙臺數控職教集團辦學成效
煙臺數控職教集團成立已有11年,目前已基本構建起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的集團化辦學模式,在教學研究與管理、學校招生、畢業生安置、實習實訓、師資培養、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實現了新突破,破解了職業教育諸多難題,提升了煙臺數控職教集團的知名度和競爭力。自2009年煙臺市委組織部、人社局、經信委、教育局等七部門對煙臺市12個市級職教集團進行年度考核以來,煙臺數控職教集團三年獲得年度考核第一名,共獲得專項獎勵資金50萬元。
(一)集團運行機制日趨完善
首先,組織制訂了《煙臺市數控職教集團章程》,依據章程規定,遵循優先合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基本準則,開展集團各項活動。其次,為促進集團規范健康運行,制訂了《煙臺數控職教集團運行管理實施細則》《煙臺數控職教集團年度考評標準》,對集團成員單位年度工作做了詳細要求,提出具體考核評價標準。同時,為保證煙臺數控職教集團的正常運行,健全《煙臺數控職教集團招生工作意見》《煙臺數控職教集團數控類專業教學指導意見》等日常管理制度,整理印刷形成《煙臺數控職教集團管理制度匯編》,供集團內部使用;為提升集團的示范作用,還制定了《煙臺數控職教集團品牌建設方案》等文件。
為推進集團化辦學,充分發揮煙臺數控職教集團的示范作用,建立了集團網站并適時更新,及時編發集團《工作簡報》,為集團各成員單位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二)加快提升集團基礎能力
集團成立以來,牽頭學校煙臺理工學校先后爭取資金和內部挖潛,投入1億余元用于提升基礎能力,其中2000多萬元用于購置數控教學設備,使煙臺數控職教集團實訓基地的數控裝備達到省內一流水平。其他11所成員學校也相繼投入近7億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辦學條件大幅改善。2011年以來,煙臺理工學校等5所集團成員學校成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立項建設單位,先后獲得中央財政5600萬元資金支持;煙臺臨港工業學校等6所成員學校成為山東省中職規范化學校立項建設單位,獲得山東省財政6400萬元資金支持;煙臺理工學校等4所成員學校獲得山東省中職品牌專業建設資金1050萬元資金支持;煙臺理工學校等6所學校成為山東省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立項建設單位,獲得山東省財政6000萬元資金支持。集團成員學校基礎能力的提升,大大提高了集團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
(三)人才培養模式逐步成熟
集團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突破口,把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作為人才培養改革的方向和重點。通過組織成員單位召開校企合作研討會、走訪調查等,了解企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具體需求。每年11月份,牽頭學校對所有成員企業進行調研,一方面分析企業對學生知識、技能、思想等方面的要求,主動調整教學計劃;另一方面收集成員企業未來3年的用工情況,據此對本專業招生情況進行預測。每年1月上旬和6月上旬,集團確認成員企業當年訂單,修正第二年訂單,統計第三年訂單,并于當月下旬將訂單分配到各成員學校。依據企業需求,校企共同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創新培養模式。按照“辦好一個骨干專業,引進一家知名企業,共建一處實訓基地,打造一個職教品牌”的思路,集團制定并完善了《校企合作運行管理辦法》和《校企合作實施方案》,積極實踐引廠入校、辦學入廠,探討“嵌入式”校企合作模式。集團牽頭學校先后與萊州市金岳汽車撥叉有限公司、中國環日集團、強信機械科技(萊州)有限公司等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深度開展校企合作。目前,成員企業萊州金岳公司投資2000萬元在校內建成了3000平方米數控生產車間;學校與國家焊接研究所、哈爾濱工業大學和山東康佰力水務設備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山東先進焊接技術生產力促進中心培訓基地項目;成員企業強信機械科技(萊州)有限公司投資300余萬元在企業內建成90平方米的培訓教室和1000平方米實訓車間,供學校師生實習使用。其他成員學校也廣泛開展引廠入校、辦學入廠的校企合作,僅2016年就舉辦冠名訂單班15個。
隨著校企合作程度越來越深,“訂單式”“互動式”“嵌入式”等合作內涵越來越豐富。通過開展訂單培養,安排學生到企業參加實踐、進行工學結合,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邀請合作企業參與教育教學科研等活動,有效實現了學校與企業、專業與崗位、教學與生產、課程與職業標準、學歷與職業資格證書的對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逐步成熟。
(四)集團內涵建設不斷深化
集團發展突出內涵建設,重點在教育教學方面進行了大膽改革創新。制定了《煙臺數控職教集團數控專業教學改革方案》,完善了《煙臺數控職教集團數控專業學習指導手冊》,2012年,牽頭學校承擔并完成了山東省中職校《數控技術應用專業教學指導方案》(數控車加工方向)的編寫。課程設置根據工作任務設置訓練項目,形成項目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突出機械加工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與結合,加大數控仿真模擬技術學習;教學方法普遍采用項目教學、現場教學;教材建設邀請成員企業技術骨干到校,組織實訓教材編寫《車工實訓》《數控車削實訓》《數控編程實訓》等校本實訓教材已在成員學校推廣。近三年,集團成員學校數控專業技能隊參加國家、山東省中職學校技能大賽,獲國家二等獎3個,山東省一等獎6個。
(五)集團化辦學難題有效破解
按照煙臺數控職教集團章程和運行規則,集團制定了《煙臺數控職教集團化辦學大研討意見》,成員學校每年組織開展集團化辦學大研討活動,著力解決集團化辦學難點和焦點問題。成員學校主要探討解決“如何深化校校融合、校企合作”問題,主要包括五方面內容:集團實訓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培養,實訓教材編寫,學分制、彈性學制改革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改革與實踐。成員企業主要探討解決“如何為成員學校發展提供有效幫助支持”問題,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師資支持、設備支持和技術支持。集團成員學校和成員企業積極參與,集團秘書處積極協調,通過走訪、問卷調查、撰寫報告、問題反饋等,集團運行中的許多實際問題有效破解,集團化辦學逐步深入。
四、煙臺數控職教集團辦學體會
1.實施集團化辦學,能夠優化教育結構,實現職業教育規模發展。煙臺數控職教集團成立以來,加強了校際、校企間的信息交流與合作,實現了區域內職業教育資源優化配置和共享,形成了集約化辦學優勢。
2.實施集團化辦學,能夠促進產教融合,實現校企間的互利雙贏。通過煙臺數控職教集團建設,推動了學校與企業的深度融合。有的成員企業在成員學校設立企業冠名獎學金,有的成員企業捐資在成員學校建設實訓基地,有的成員企業選派領導、技術骨干與成員學校領導、專業骨干互派兼職,有力推動了成員學校的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各成員學校也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為成員企業培訓職工,與成員企業聯合科研、聯合開發,有效提升了成員企業的發展實力,增加了經濟效益。集團化辦學使教學與生產對接緊密,產教實現融合,實現了校企雙贏。
3.實施集團化辦學,能夠創新培養機制,提高職業教育辦學質量。校企間開展深度合作,通過工學交替、頂崗實習,采用冠名班“訂單培養”,實現了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緊密對接。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課程教材,共同確定實訓項目,共同實施項目教學、案例教學、現場教學等,保證了理實一體,學做合一,促進了學生職業技能水平的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得到全面提升。
4.實施集團化辦學,能夠整合資源配置,提高區域經濟服務能力。通過集團化辦學,有效整合了學校和企業的優勢資源,不僅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而且能夠擴大學校招生規模,并能形成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品牌效應,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大量技術技能人才。十一年來,煙臺數控職教集團12所成員學校共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13萬人次,農村實用技術培訓4萬余人次,培訓數控類專業教師1700余人次,每年向煙臺市加工制造類企業輸送2000余名專業技術人才,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
五、集團化辦學面臨的問題
煙臺市數控職教集團運行有其成功的做法和經驗,但是集團要進一步健康發展,運行中存在的問題不可輕視,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校企密切合作機制不夠完善
目前煙臺數控職教集團主要是學校在牽頭運行,組織上比較松散,缺乏調動各方積極性的剛性措施,發揮各方優勢的管理機制不夠完善;缺少吸引行業、企業積極參與的理想平臺,集團內部運行機制不夠科學。集團化辦學現狀是職業院校熱情較高,一些行業、企業的積極性相對較低。
(二)地方政府支持政策相對薄弱
目前集團化辦學已經有了較為豐富的理論指導,集團化辦學實踐也有了較多積累。但集團化辦學突破不大,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對集團化辦學的支持政策相對薄弱,缺乏配套的評估激勵機制;政府在集團化辦學中角色缺失,統籌、協調、指導、監督力度不夠,更缺少對集團化辦學的資金支持。
六、推進集團化辦學的建議
針對集團化辦學面臨的問題,建議如下:
(一)進一步深化集團化辦學改革,創新職教集團運行機制
進一步改革完善職教集團運行機制,探索建立“校企一體、利益共享、責任共擔”的職教集團運行模式,突出加強行業、企業在集團化辦學中的主體作用。學習借鑒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逐步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形式的職教集團現代化管理運營模式,不斷增強職教集團的主動權和鮮活力。
(二)進一步強化集團化辦學政策支持,搭建職教集團發展平臺
政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職教集團的統籌、協調和指導,建立職教集團的督導評估和激勵機制,組織開展集團化辦學觀摩交流、考核評估等活動,及時破解制約職教集團發展的瓶頸和難題;探索設立集團化辦學激勵基金,支持校企一體化辦學、產教融合、共建共育;引導鼓勵集團成員單位在聯合招生、聯合培訓、共建基地等方面做出特色、做強品牌。
參考文獻:
[1]李艷秋.職業教育集團化視角下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構建與優化[J].教育現代化,2017(32).
[2]繆學梅.職業教育集團耗散結構熵及其協同治理機制的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