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丹 吳珊珊 楊丹
[摘 要] 網絡信息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使“互聯網+”滲透到了各個領域,在這樣的環境下,計算機專業教學更應該緊跟時代發展,深度挖掘現有教學理念、課堂式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現實問題,并據此進行教學改革,從而促進計算機專業教學水平的顯著提升。
[關 鍵 詞] 互聯網+;計算機專業;教學模式;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2-0018-01
在當今信息化發展的大背景下,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型技術的不斷更新和發展,使“互聯網+”被推向了戰略發展的重要位置,并且滲透到金融、教育、工業、服務等各領域,成為其變革發展的新方向和主要著力點,而隨著慕課、微課等在線教學方式的深化發展,“互聯網+”教育也成為教育領域的熱門話題,計算機專業作為現代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多層次計算機應用人才的關鍵支撐,在當前環境下,必須重新審視其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進而進行創新性變革,實現計算機專業教學的優化發展。
一、“互聯網+”下計算機專業面臨的現實發展困境
(一)教學理念發展滯后
教學理念是驅動教學改革的基礎性要素,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但是在傳統教學理念影響下,教學仍然是將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學生的主體性被嚴重忽視,個性化的發展需求更是得不到有效滿足,這也讓因材施教、差異化教學的教學設想成為空談。在被動接受的學習環境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容易持續,加之教學方法的單一、教學內容的單調、教師素養的差異、教學設備的限制,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學習需求無法得到有效滿足,這些都挫敗了很多學生的求知欲望與熱情。盡管教師也在不斷提升教學水平,但是仍然存在教與學錯位發展的現實問題,最終影響了教學效果,致使培養出的學生并不能有效對接社會需求,這對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就業及未來職業發展都無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課堂式教學模式受到嚴重挑戰
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多媒體、智能終端設備的應用,改變了信息傳播的路徑,拓展了信息獲取渠道,使多元信息迅速傳播和發展,但同時也造就了課堂“低頭族”的出現,很多學生傾向于從網絡上獲取學習資源。這種互聯網上越來越流行的在線學習模式給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設計教學內容,如何進行知識講授,如何保證教學效果,才能在上課時將學生的注意力從互聯網轉向課堂?盡管這些年來計算機課堂教學也一再強調教與練相結合,但是資金、技術和設備等條件的限制,實踐教學基地的欠缺,校企合作模式的滯后發展,都制約了課堂式教學空間的延伸和拓展,大多數學生仍然束縛在封閉化的教學空間內,創新思維、獨立思考及實踐技能都無法得到有效提升,這些都制約了計算機專業的教學質量。
(三)教學方法陳舊落后
計算機專業教學融合了軟硬件、人工智能等多學科的技術知識,是以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為目標導向,強化對學生獨立思考、實際操作和大膽創新等能力的引導和塑造,為此,教學方法應該緊跟互聯網發展速度,積極引入現代多媒體、微課、慕課等教學方法,驅動教學方法的多元化發展,由此為學生綜合技能的發展提供有效支撐。但問題的關鍵是,一直以來,受傳統教學理念以及考核方式所限,教學往往還難以擺脫知識單方向傳授的局限,盡管教師花了大量時間用于教學準備,但是預計的學習效果卻難以達到,這種現狀下就迫切需要變革教學方法,引入“互聯網+教學”,以此推進教學方法的深化變革,更好地滿足實踐教學的需求。
二、“互聯網+”下的計算機專業教學變革
(一)強化教學理念的更新發展
在以往的應試教育理念影響下,專業教學往往將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力量,教學目標的設定、課程內容的選擇、教學過程的實施等均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的主體性被忽略,課堂上強調教師的單向傳授,學生基本上是被動的接受,這樣的教學常態造成的局面是: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消化停留于表層,還沒能理解和掌握教師已講授的內容,就要進入下一階段的專業學習,這樣的局面導致學生除了能夠應付考試之外,并沒有真正掌握知識的內涵,實踐技能更是無從談起。正是基于此,“互聯網+”下的計算機專業教學變革的關鍵在于理念先行: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以學生計算機能力的綜合能力提升為根本出發點,結合學生的基礎知識和能力的差異,進行差異化教學,同時創新教學手段,通過多種實踐教學活動的組織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從而突破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
(二)促進教學方法的多元化發展
傳統計算機專業教學方法單一陳舊,是制約教學效果的主要瓶頸,而“互聯網+”發展下,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成為驅動教學方法變革的主要推動要素,借助這些技術優勢,可以充分利用“翻轉課堂”,讓學生在課前課后進行知識的自主學習,從而通過課前預習、課后回顧,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展開多樣化的討論與交流,并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既定的教學情景,讓學生通過線下的實訓操作平臺進行操練,以此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的充分融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利用智慧教學工具、多媒體教學軟件,可有效連接師生之間的智能終端,教師可整合多種優質教學資源,并以視頻的形式創建課件內容,將其上傳以供學生在線觀看,而通過計算機真實場景的操作觀摩和現場模擬,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實踐技能,這樣不僅實現了教學方式的變革和發展,而且將顯著提升教學效果,是一舉多得的重要舉措。
三、結束語
互聯網時代下,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得以在教育領域深化應用,已經成為驅動和支撐教育模式變革發展的主要力量,“互聯網+教育”已經進入了實踐探索階段,計算機專業要實現教育教學水平的全面提升就必須緊跟新形勢,以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根本出發點,從創新教育理念、變革教學手段、重塑教學體系等方面來共同推進教學模式的深化變革,切實提升教學的實際效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李鳳巧.關于“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計算機教學改革的幾點認識[J].中國培訓,2017(2):184.
[2]蔣天才.研究在互聯網時代下中學計算機教學與互聯網的結合發展教學:“互聯網+”背景下現代化教學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17(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