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利平 鐘瑩
【摘要】伴隨著我國教育改革步伐加快,我國高師音樂教育整體教學水平有了質的提升。鋼琴教學作為我國高師音樂教育基礎,在探索實踐過程中迎來了一系列改革。但由于高師音樂教育與音樂類專業鋼琴教育在教學目標、教學形式、課程安排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若照搬其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將起事倍功半之效。因此,根據教學環境、學生個體差異等重新調整現存高師鋼琴教學方式,以期探索出一套科學合理可行的教學模式,是提高我國高師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高師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高等師范院校主要是指培養各類師資力量的高等院校,“師范大學”不僅擔負著培養高水平的師資使命,同時隨著社會發展,更被賦予全新意義,即綜合性高素質人才培養基地的標識。師范大學成為最接近教育本質的大學。
鋼琴教育專業的教學,是高師音樂師范教育整體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兼具專業性與師范性的特點。近年來,鋼琴教學整體質量日益提高,但受制于傳統的教學模式的束縛,常規的鋼琴教學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演奏技藝為目的,重技法,輕教法,缺少對學生提升師范能力的關注。
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鋼琴教育與普通音樂院校的鋼琴專業教學在培養目標上是不同的,學生不但需要具備熟練的鋼琴演奏能力,還應在教學過程中熟練使用鋼琴演奏技巧,將鋼琴與教育進行深度融合,并且將其推廣到學校課堂中。同時,藝術教育應注意情感態度目標的實現,鋼琴教學通過互動式溝通、游戲式滲透、體驗式參與等方法,讓學生切實在鋼琴藝術教育的過程中體驗美、欣賞美,在鋼琴藝術情景中感受美、創造美。為此,開展的一系列課程應該以樂理、和聲、音樂作品等為理論基礎,以扎實的演奏技藝為實踐基礎,以豐富的教育教學知識為支撐,培養學生的綜合駕馭能力。
一、現階段我國高師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課堂現狀
現階段,普通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的鋼琴教學對樂理、和聲、音樂作品的理論教學相對偏重,但仍存在教學中忽視課程之間的聯系,只是各種教學形式的簡單疊加,重量輕質的情況并不鮮見。再加之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活動中長期存在的重理論教學,割裂教育理念、課程體系以及管理方法的現象
傳統的鋼琴教學主要靠教師傳授,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創造力的發展,限制了學生激情的釋放,這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形勢和教師培養要求。當代音樂教育不只是技能的簡單傳授,還承擔了創造文化,豐富文化的功能。具有敏銳的視角、新奇的思維、富有創造性的新型教師應成為高師音樂教育培養的方向。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促使我們開始探索課程教學模式的多元化改革。
二、高師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及建議
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首先應該重視教學內容的拓展。具體而言,要拓寬鋼琴教學的技能訓練,要將單一的技能訓練同融合了理論知識和實踐訓練、鋼琴表演和音樂素養培養的綜合型課堂。教師應該思考如何為了實現彈好琴而去練琴,并且如何在學好琴的基礎上進行鋼琴授課的技能訓練。因此,高師的教學工作者們在進行鋼琴技能授課的同時要考慮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傳授能力的培養。
其次,在我國大力推進教學改革的大環境之下,對我國高師教育專業課程教學進行改革,增強高師鋼琴課程設置的時代意識與發展意識。沒有相關課程的支持,教育也就沒有了傳播的媒介,學生就無法直接接收到相關知識,教育也就沒有了本該具有的意義。高師鋼琴教師在進行鋼琴專業知識講解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借助多媒體技術資源,進行數字化教學,使用網絡平臺資源共享,擴大鋼琴技能和理論教學資源,及時了解社會新的發展動態。
一種更為完整的課程教學體系在社會實際需求反饋中得以生成,特別是允許對學生師范能力培養進行多樣化教學模式的探索,提高課程教學質量,使得在我國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之下進行教學質量的提升,幫助社會培養應用型、具有鋼琴素養的合格教師。
三、總結
在對我國高師音樂教育專業有關鋼琴教學進行改革時應該首先明確改革方向,制定切實的師范培養目標,教學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各個部門對于改革目標的合力。改革過程中應重視鋼琴專業授課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和綜合授課素養提升,在教學中注意學生鋼琴專業知識技能提升與發展學生的創造力,與藝術鑒賞力相結合,著力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課堂把控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婷.高師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中面臨的困境與改革途徑分析[J].學園,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