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秀娟
【摘要】有內涵的課堂教學是改革發展的需要,更是實現學生全面發展中個性發展的必要條件。多種形式的課堂應用能夠使音樂課堂內容豐富多彩,激發學生們對音樂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學習,充分發揮音樂教學獨有的教育特色,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陶冶學生的音樂情操。
【關鍵詞】新音樂課堂;形式多樣;全面發展;應用與探索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一、合理運用故事導入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學生們在心理上、思想上都在逐漸成熟,但仍對新鮮事物存在著強烈的好奇心,情景故事的導入對學生仍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因此,在學習生活中,教師應該注意多搜集一些與教材相關的資料,靈活地運用到課堂中來。如在欣賞音樂作品《拉薩謠》時,對于“這首作品中的鼓為什么被稱之為阿姐鼓”的問題,讓學生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互相討論交流。學生們給出的答案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說是阿姐敲的鼓,有的又說鼓是阿姐做的。在沒有給出答案之前,又讓學生重新聽了一遍《拉薩謠》,學生們還是無法找到正確答案,這更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在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學生們會聚精會神地聆聽教師對這首作品背后的故事的講解。
由何訓田作曲,朱哲琴演唱的這首《阿姐鼓》,講述的是一個孤單的小姑娘失去了相依為命的啞巴阿姐,那時的她還不明白為什么阿姐會離開家,直到小姑娘成長到阿姐那么大時,她才明白也許是夢想帶走了阿姐,也許也即將帶走已經長大成人的她。“阿姐鼓”背后的故事并不美好,甚至有點凄慘,在西藏,只有圣潔的女人的皮才配制成“阿姐鼓”,阿姐被做成了鼓,歌曲中的“我”在鼓聲中思念著阿姐?!鞍⒔愎摹钡谋澈箅[藏著的是西藏喇嘛教慘無人道的文化。伴隨著《阿姐鼓》的歌聲,學生們仍舊沉浸在故事中,陷入了沉思。隨著歌曲背后的故事和背景的挖掘,學生們對《阿姐鼓》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生命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由此可見,課堂中故事情景的導入,更能夠激發學生們對音樂作品的深刻理解,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合理利用流行歌曲,投其所好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將流行樂與傳統藝術結合起來,能夠更好地引領學生們融入到音樂當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龍的傳人》這一課時,學生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王力宏的歌,都爭先恐后地要學唱,教師當然會投其所好地將王力宏版本的演唱視頻放給學生們聽。強勁的節奏,震撼的打擊樂,流利上口的說唱風格,將中西文化完美地結合起來。緊接著將課本版本的《龍的傳人》放給學生們聽,同一首歌,兩種不同風格的唱法,無疑能夠給學生們留下深刻印象。在感受多種不同風格的視聽盛宴的同時,鼓勵學生們積極參與課堂展示,給學生們一個能夠盡情展示才藝的舞臺。投其所好,以流行歌曲為引,讓學生們體會多元化的音樂,更好地擴大學生們的視野。
三、以詩為歌,多角度審美
以詩為歌,詩與歌結合,藝術形象更加鮮明,多角度滿足學生們的審美需求。在《長江之歌》的課堂學習中,首先讓學生們回答“都知道哪些關于長江的詩歌”。在學生們回答完后,教師在多媒體屏幕上給出一組關于長江的詩歌,并且帶領學生們一起朗誦,伴隨著學生們的朗誦聲,響起了《長江之歌》的優美旋律,配樂詩朗誦,不但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還極大程度地烘托了熱烈的課堂氛圍。以詩為歌,使學生們在藝術氣息的感染下,升騰起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四、多媒體教學,情景融入
鮮明生動、形象逼真、情景融入是多媒體教學的一大特點,充分擴展了音樂教學的形態,豐富了音樂教學手段。在《我們來到美麗的山谷》一課的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軟件,把聲音、視覺畫面結合起來,以立體環繞的方式,讓學生們感到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聆聽自然的美妙之音。[1]在身臨其境的感受中,讓學生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融入到音樂的意境當中:“柔和的月光、無邊的森林、森林中緩緩流淌的小溪、飛舞的螢火蟲,構成了一曲浪漫的《森林狂想曲》!”讓學生們在欣賞動態畫面的同時,邊學邊唱,活躍課堂氛圍,更能夠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結語
實踐表明,多媒體教學的運用,能夠使音樂課堂擁有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極大地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音樂情景的再現,使學生們對音樂內涵的理解更加深刻,提高了參與意識。音樂課堂的導入形式多種多樣,上述的課堂導入方式只是其中一角,如何靈活地運用多樣的課堂導入,還需要教師不斷地研究與探索,在音樂的學習海洋中,創造出有內涵、有特點的導入方式,讓學生們在新音樂課堂中認識自我,發展自身,釋放潛能。
參考文獻
[1]葉麗慧.感悟新音樂教學體系[J].中小學音樂教育, 2011(12):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