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唱是集旋律、節奏、和聲于一體的高度綜合的一門聲樂表演藝術,是紀律性、組織性和藝術性要求甚高的一項團體活動,是校園文化活動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在警察類院校開展和推廣合唱活動是培育警院精神,鍛造警營文化,傳承中華優秀文化,激發愛國情懷,成就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徑。本文以寧夏警官職業學院開展合唱活動及合唱節為例,主要闡述了在警察類院校精神文化建設中的功能作用及完善建議。
【關鍵詞】合唱;功能作用;完善建議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一、合唱藝術的內涵
有人說,世界上人與人溝通最好的語言是音樂,而合唱正是聲音的共性的藝術,是通過多聲部、多層次、多種表現手段及處理方法達到高度和諧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合唱包含同聲的和混聲齊唱、輪唱、領唱、對唱,以及和聲、支聲、復調的有伴奏的或無伴奏的一種集體演唱形式。從這個意義上講,合唱既可以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群眾性歌唱活動,又可以是一種要求較為嚴格、技巧較豐富的高級聲樂藝術。這種藝術更多地是淹沒自己而突出集體,所以它是群體藝術的結晶。
合唱的特點:一是音域寬廣。從男低聲部的最低音到女高聲部的最高音可達到三個半至四個八度。二是音色豐富。可包含男女高、中、低聲部,每個人的不同音色,以及各種音色的不同組合。三是力度變化大。從最弱的ppp到最強的fff,任何個人的聲音都是不能與之比美的。四是音響層次多。合唱是多聲部音樂,不同的和弦、和弦轉位、聲部組合、力度級別、音色變化等,都會產生不同的音響效果和層次。
合唱從組織排練到演唱,再到比賽的整個過程中,能學習和收獲很多:一是傾聽。我們常說合唱是聽出來的,學習合唱的人能很安靜地傾聽別人的演唱,也能傾聽別人的意見,這便是尊重的一種表現形式。二是合作。這是基礎,必須與他人密切協同才能唱好,這正是團隊精神最直接的體現。三是服從。服從指揮以及服從音樂作品的需要,個性必須服從于共性,個人必須服從于集體。四是尊重。包括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不因自己的錯誤影響全隊,這也是責任心的表現形式。五是分享。排練時的艱辛,成功時的喜悅與享受都會很自然地與他人一起分享,因為集體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二、開展合唱活動對警察類院校精神文化建設的價值功能
(一)合唱活動能成為傳承優秀文化的載體
2018年5月,寧夏相繼出臺了《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和《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方案》,闡述了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是積淀警察院校文化的深厚基礎。合唱作為優秀的校園文化活動的重要形式,將弘揚經典和凸顯時代風格相結合,成為傳承優秀文化的載體和鼓舞師生前進的精神力量。寧夏警官學院自2012年開始連續舉辦七屆合唱節,教職工和學生同臺比賽,每年都有10個左右合唱隊參賽,比賽曲目一百多首,一曲《祖國頌》體現了對祖國發展的喜悅和歌頌,一首《中國軍魂》激發了保衛祖國、捍衛民族尊嚴、獻身于祖國的決心,《婁山關》《我是一個兵》《菊花臺》《香格里拉》《故鄉的云》《時間都去哪了》《蒙古人》《不忘初心》——一首首或雄渾、或抒情、或經典的歌曲,唱響主旋律,唱出合力,激發正能量。在警官學院培育高雅的藝術情操,不僅是對真善美的追求,更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每年的合唱節已成為警官學院固定的校園文化項目,成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和傳承警院精神的重要載體。
(二)合唱活動能塑造和樹立警察院校的形象
一所大學形象,是大學精神和文化內涵的外在顯現,需要通過文化活動的塑造和傳播,弘揚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提升大學品牌。警察類院校文化建設除具有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等共性的文化建設內容外,還具有獨特的政治文化、管理文化和榮譽文化等內容。我們用歌唱告訴人們,在這所警官學院,不僅有“一二一”的堅定的步伐,也有“叨來咪”的優美旋律,因為合唱是表現凝聚力的聲音,已成為塑造警察院校的形象的名片,提高文化層次的競爭力。2014—2016年,由學院中職部學生組成的合唱隊參加了全區高校大學生藝術展演合唱比賽,與本科和音樂專業院校同臺競技,均取得全區第二名的好成績。
(三)合唱活動能增強警察院校師生的政治使命感和歷史責任感
好的歌曲可以“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長時間接觸、演唱革命歌曲、軍旅歌曲和經典歌曲,作用是潛移默化的。一首戰斗力強的歌曲就如號角和戰鼓一樣,鼓士氣、揚軍威。法國大革命時期,巴黎人民在響徹云霄的《馬賽曲》中攻克了象征封建統治堡壘的巴士底獄。我國抗日戰爭時期,英勇豪邁的《義勇軍進行曲》使抗日將士斗志倍增、全國人民團結一心。一位參加《黃河大合唱》的學生說:“我仿佛看到黃河一瀉千里、浩浩蕩蕩的雄姿,看到船夫們和驚濤駭浪搏戰的情形,心為之震撼,血為之沸騰,恨不得自己就生在那個年代,拿起刀槍投入到保衛家鄉保衛黃河的洪流之中。”新時代,在警察院校高唱革命歌曲、軍旅歌曲以及積極向上的藝術歌曲,必然能夠陶冶師生情操,鼓舞斗志,更有利于培養和增強其政治使命感和歷史責任感。這不僅關系到堅持黨對政法事業絕對領導,關系到保持政法隊伍的性質和本色,更關系到為政法事業培養忠誠可靠的接班人。
(四)合唱活動能體現警察院校的軍事化管理特色
合唱是一項集體主義活動,能夠培養師生的團隊精神、協作意識和集體觀念。每位合唱團員不但要明確所屬聲部藝術表現的要求,還要體會與其他聲部的兼容關系,既要有獨立的聲部觀念,又要有表現作品的整體意識。要完美地體現合唱的音色、節奏、力度、速度,達到作品整體的藝術效果,必須收斂個性,控制聲音,改變 “自我”,高度統一,形成整體。各種動作及發音等要做到高度統一,無論是姿勢、服裝、動作、發音及面部表情都應同集體融為一體,具有整齊美觀的外表,純正統一的音色,良好的共鳴,以達到各盡其責、默契配合,從而無形中增強了集體凝聚力和團體協作能力和組織性、紀律性。很多自我意識嚴重、漠不關心集體、自由散漫的師生,經過大合唱的排練演之后,感受到了集體的凝聚力和榮譽感,這種舍小我、為大我的精神,恰恰是警察類院校軍事化管理的特色體現。
(五)合唱活動能夠提升警察院校師生的人文藝術素養
在所有的藝術形式中,合唱是最擅長于抒發情感、最能撥動人心弦的藝術形式,這種音樂的特質決定了音樂可以將人的審美情感內化為道德情感。培養預備警察的高校,培養的學生不僅僅只懂法律和實戰技能的。合唱過程能使師生積累音樂知識,提高音樂鑒賞能力,在排練過程中不僅會學習節奏、旋律、和聲、音準等基本的樂理知識,而且能學到合唱指揮的基本方法及技巧,為將來作好基層文化工作打下基礎。合唱演唱的曲目都是經過嚴格篩選,經過歲月考驗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大多是膾炙人口,越唱越感人、越唱越好聽的經典之作,師生通過長期傳唱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情趣,提升人文藝術素養。
三、開展合唱活動存在問題及建議
寧夏警官學院多年舉辦合唱節積累了成功經驗,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構建優秀文化目標不明確。沒有相應的制度支撐,各參賽隊均是比賽前臨時組建,缺乏系統性和對骨干隊員的培養。二是學員缺乏音樂素養。警官學院主要培養涉警類專業的學生,沒有音樂課,絕大部分學生不識曲譜,得從最基本的樂理知識學起,影響了排練的進度和質量。三是合唱師資匱乏。我院音樂類專業教師共4人,均身兼他職,合唱節參賽隊及合唱曲目數量龐大,教師很難靜下來鉆研作品,指導缺乏專業性和連續性,要想水平達到年年有跨越、有創新、上層次,難度很大。鑒于此,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1)保留并傳承合唱節這一品牌文化活動項目,將之作為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創新的載體,制定警官學院實施中華傳統文化發展規劃,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合唱活動的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將音樂課程,尤其是合唱列入日常教學科目,作為特色課或選修課,保證合唱學習和訓練時間,學生能夠較為系統地學習掌握音樂理論、基礎知識和唱歌技巧。
(2)組織編寫合唱教學校本教材和合唱曲譜,一方面教學有系統規范的教材,同時也避免每次組織合唱時到處找曲譜或臨時改編的現象。
(3)逐步完善教學設備,如配備相應的音響、鋼琴、電子琴等,給各系部設置、配備相對固定的合唱教室。利用校園網、廣播、電子頻等播放經典、軍旅等合唱曲目,使師生經常受到熏陶和浸染。
(4)在師生中分別成立相對穩定的合唱團,作為警察類院校文化建設的特色和品牌,固定課余時間學習、排練,也能代表學院參加比賽和演出,展現警官學院和學子的精神面貌。在評價機制上鼓勵嘗試多種演唱方式,如無伴奏合唱、無指揮合唱等新形式的演唱,以提高合唱節質量和欣賞層次。
(5)注重培養師資力量,建立相對固定的專職合唱指導教師隊伍。合唱團的排練和演出一般是在學生的課余時間進行,有時比賽前排練每天多達十幾個小時,應將排練時間計為教學工作量。支持教師參加專業進修、繼續教育和培訓,完善藝術類指導教師指導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比賽和文藝活動的獎勵和科研成果認定制度。
(6)警察院校的合唱活動更應提高到講政治的高度上來,為培養、打造過硬政法后備人才服務。通過合唱節、合唱比賽、每周升旗儀式等活動提升活動水平,樹立藝術“品牌”效應,建立激勵機制,讓師生以成為合唱團員而自豪。要通過合唱活動傳承優秀文化,傳唱經典,突出警營特色,使合唱等文化活動成為警官學子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參考文獻
[1]李瀟瀛,黃振,朱泰成.軍隊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初探[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人文縱橫),2010(06).
[2]李宜芳.探析合唱藝術對大學生素質培養的價值功能[J].新課程研究·高等教育,2011(05).
作者簡介:呂堯(1990—),男,天津人,學士,助教,研究方向:音樂學、音樂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