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瑜 王程 鄭征 張文靜 陳錦龍
[摘 要] 目的:研究醫院感染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在耐藥性方面的現狀,分析在各類科室中的標本,研究抗生素29株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和46株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SSA)之間的感染差異,并研究在各個年齡段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對抗生素的耐藥率的分布情況,為抗生素在臨床方面的使用提供正確引導。通過統計學分析,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在治療中耐藥的變遷情況進行更深入的認識。方法:臨床不同科室的標本中,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進行藥敏試驗,采用K-B紙片法,從抑菌環直徑的大小判定結果(參與測試抗生素有阿奇霉素、青霉素、頭孢西丁等22種抗生素)。結果:實驗中,雖然MRSA對大部分抗生素耐藥,但從實驗中沒有檢測出對萬古霉素耐藥或敏感性降低的菌株。對替考拉寧、奈替米星、阿米卡星、呋喃妥因有較好的敏感性。而對青霉素100%的耐藥,對大環內酯類,四環素類、內酰胺類抗生素耐藥性較高。其中內酰胺類抗生素隨年齡增長抗藥性呈上升態勢;喹諾酮類抗生素在40~49歲年齡段耐藥率呈現出一個峰值,其他年齡段耐藥率均在30%以下;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在各年齡段均不具有較強耐藥性,耐藥率基本在20%以下。結論:喹諾酮類和氨基糖苷類對MSSA感染的治療效果較好;MRSA感染首選呋喃妥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或替考拉寧,療效不好時可以選擇萬古霉素;40~49歲年齡段呈現出耐藥率較高的態勢應給予重視。
[關 鍵 詞] 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性;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SSA);抗生素
[中圖分類號] F76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2-0012-03
自從抗生素應用治療感染性疾病以來,使用的范圍也越來越廣,隨之出現了抗生素的耐藥,導致一些院內感染的發生及一些感染病發病率的增高。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常見的感染性革蘭陽性菌,可引起人類皮膚、軟組織感染、肺炎、敗血癥等疾病[1][2]。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的院內感染率也在增高[3]。本篇文章對收集臨床標本中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性進行了分析,研究金黃色葡萄球菌對抗生素的藥物敏感性,了解當地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耐藥現狀,為臨床治療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性疾病提供重要參考。
一、材料與方法
(一)菌株來源
標本來源于2016年1~6月海南某醫院各臨床科室送檢標本。其中包括痰液、膿液、分泌物、血液。從以上各類臨床標本中分離出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共計75株。
(二)儀器與試劑
熱帶醫學與檢驗醫學院P2實驗室設備齊全已有微生物學研究技術等平臺。
(三)藥物敏感試驗
用K-B紙片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標本進行藥敏試驗,藥物選擇青霉素、慶大霉素、萬古霉素、四環素、阿奇霉素、利福平等,可根據抑菌環直徑的大小進行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性的判定。
(四)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分析,進行χ2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一)標本來源分布
75株金黃色葡萄球菌標本主要來自血液和分泌物,分別有37和29株,占49.33%和38.67%;其次是痰液,有6株,占8%;膿液有3株,占4%,見表1。本研究結果顯示,痰、傷口等分泌物及血液、分泌物等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的主要標本來源[4]。標本主要來源均屬正常,與耐藥性檢測中心相關報道無明顯差異[5]。
(二)標本病區分布
標本主要來自內科,其次是外科;其中內科32株,占42.67%,外科21株,占28.00%;來自門診和ICU科的各10株,占13.33%;來自急診和產科的各1株,占1.33%。了解不同科室金黃色葡萄球菌株的構成比,在針對藥物治療中,可以為臨床醫生給予有效的提供參考數據[6][7]。
(三)檢出率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檢出29株,檢出率為38.67%;甲氧西林敏感金黃色葡萄球菌(MSSA)檢出46株,檢出率為61.33%。
(四)耐藥率
根據本次統計數據可知MRSA與MSSA對阿奇霉素、頭孢西丁、苯唑西林、克林霉素、紅霉素、氯霉素、環丙沙星、加替沙星、諾美沙星、慶大霉素的耐藥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MRSA與MSSA對青霉素、復方新諾明、利福平、四環素、萬古霉素、呋喃妥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替考拉寧的耐藥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下表所示。
75株金黃色葡萄球菌對22種抗菌藥物的藥敏率(%)
■
(五)耐藥率在各年齡段的分布情況
分別統計了0至100歲,共計9個分段內金黃色葡萄球菌對不同抗生素的耐藥率,見圖1、2、3、4。
■
圖1 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內酰胺類抗生素的耐藥率
■
圖2 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喹諾酮類抗生素的耐藥率
■
圖3 金黃色葡萄球菌對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耐藥率
■
圖4 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其他抗生素的耐藥率
三、討論
(一)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常見的感染性病原菌,同時MRSA的感染也給臨床治療帶來很大的麻煩[8][9]。MRSA適應力極強,產生的β-內酰胺酶可以破壞β-內酰胺環,導致耐藥,其所致感染幾乎遍布每個地方[10],是全球醫療界共同面對的治療難題[11][12]。在本研究中,MRSA檢出率為38.67%,說明MRSA的感染率在該地區相對較高。
(二)MRSA與MSSA根據數據可知對阿奇霉素、頭孢西丁、克林霉素、紅霉素、氯霉素、環丙沙星、加替沙星、諾美沙星、慶大霉素的耐藥性差異明顯。耐藥率小于20%可作為治療首選,金黃色葡萄球菌已經在不同程度上產生了耐藥性,且MRSA的耐藥性非常廣泛[13]。
就目前數據來看,MRSA和MSSA在檢測中均未出現萬古霉素的耐受反應現象,萬古霉素和替萘米星雖然對MRSA的治療效果明顯(如圖3、4所示),但對器官功能有較大的損害[14];糖肽類抗菌藥物——替考拉寧,具有殺菌活性強,對器官功能損傷輕等特點。故與前兩種藥物相比,替考拉寧為治療革蘭陽性菌的首選藥物[15]。
(三)不同年齡段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率的影響。內酰胺類抗生素在檢測的藥物中包括青霉素、頭孢西丁、苯唑西寧三種,檢測青霉素的耐藥率與其他藥物相比是最強的,頭孢西丁和苯唑西寧這兩種抗生素的耐藥率也基本在50%以上(如圖1所示),內酰胺酯類抗生素在其他抗生素統計中的曲線特征比較明顯。隨著年齡的增長,接觸的抗生素也越來越多,隨之帶來的便是細菌對抗生素耐藥率的上升。
喹諾酮類抗生素共有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和諾美沙星六種喹諾酮類抗生素,其中由于0~9歲和10~19歲年齡基數較小,導致比率變化明顯,除去這兩個年齡段外,耐藥率最高的年齡段為40~49歲,最高能達50%,其他的年齡段基本在30%以下(如圖2所示)。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奈替米星、慶大霉素、阿米卡星,這三種抗生素中,除慶大霉素外,其他兩種抗生素的耐藥率很低,基本都在20%以下,僅奈替米星在40~49歲年齡分段耐藥率達到了20%以上,慶大霉素在70~79歲分段中,表現為耐藥率遠遠高于其他兩種藥物,達到了70%(如圖3所示)。其次耐藥率在50%以上的藥物還有紅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環素(如圖4所示),這三種藥物的耐藥率較高,不建議在臨床使用于治療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疾病。
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在治療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與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性應差別對待,關于治療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疾病中,應當在微生物檢驗結果出來后在進行治療。
(2)由于抗生素的濫用,導致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內酰胺類抗生素的耐藥性普遍較高,在治療中不建議使用如青霉素之類的常規抗生素。
(3)在治療過程中,應加強注意40~49歲年齡段的人群,該年齡段對部分抗生素有著較高的耐藥率。
(4)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建議首選呋喃妥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或替考拉寧這些藥物,萬古霉素可在上述藥物療效不好時投入使用。
參考文獻:
[1]趙彩蕓,呂媛,李耘,等.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sccmec分型與耐藥性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5):3102-3105.
[2]陳潔,李巖,王晶,等.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sccmec基因分型及耐藥譜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5):894-897.
[3]郭青青,陳惠清.老年患者醫院獲得性金黃色葡萄球菌下呼吸道感染耐藥性分析[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4,13(2):115-116.
[4]李巖,王晶,劉新元,等.金黃色葡萄球菌3年耐藥性變遷研究[J].中華醫學感染雜志,2008,18(11):1621-1623.
[5]馬越,李景云,姚蕾,等.1996~2001年內科、外科、ICU和門診患者分離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性分析[J].中國抗生素雜志,2003,28(4):207-211.
[6]郭青青,陳惠清.老年患者醫院獲得性金黃色葡萄球菌下呼吸道感染耐藥性分析[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4,13(2):115-116.
[7]Wen Z,Lei Z,Jin-An M,etal.The inhibitory role of miR-214 in cervical cancer cells through directly taegeting 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J].Euro-pean Journal Gynaecological Oncology,2014,35(6):676-683.
[8]楊永潔,彭丹心,劉建明.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醫院感染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4):465-467.
[9]張文紅.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8):998-999.
[10]David MZ,Daum RS.Community-associated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conse-quences of an emerging epidemic[J].Clin Microbiol Rev,2010,23(3):616-687.
[11]Gould IM.Clinical activity of anti-Gram-positive agents against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er-eus[J].Journal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2011,66(Su-ppl 4):ivl7-iv21.
[12]王江橋,羅君,蔡株,等.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特征及其耐藥性[J].實用預防醫學,2007,14(4):990-992.
[13]陶智,王艷,齊金海.醫院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耐藥性探討[J].中華醫學感染學雜志,2010,20(17):2689-2690.
[14]溫偉洪,李介華,鐘國權.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醫院感染與社區感染比較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5):810-812.
[15]金東,胡馬洪,陳楊,等.利奈唑胺治療呼吸相關性肺炎的療效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21):4564-4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