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
[摘 要] 實踐性教學是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教學環節,對如何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促進土木工程專業培養創新能力人才展開進一步探討,并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措施。
[關 鍵 詞] 創新能力;土木工程;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2-0037-01
目前,“強化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已成為當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對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土木工程建筑不斷的發展,企業單位面對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的學生,要求其有著豐富理論知識的同時,還應具備動手能力與創新思維能力。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前景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怎樣培養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是許多土木工程高校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時代需要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
創新能力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所在,也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沒有創新能力的國家是很難在世界站穩腳跟的,時代需要創新教育與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每一個學生都應具備觀察能力、嚴謹的想象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能夠充分運用這些能力發揮創造意識與創新精神。隨著改革的不斷發展,我國迎來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浪潮,土木工程專業也在改革中邁開了大步,土木工程專業的改革是實踐性教育改革的大勢所趨。實踐性教學模式是土木工程專業教育中最重要的的組成部分之一,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專業素質、創新能力的關鍵手段。因此,應強化實踐性教學模式,從而促進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當前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育環節存在的問題
(一)實踐教學與專業知識不相融合
土木工程專業的許多成果是通過科學實驗以及工程實踐得來的,但根據現在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學計劃,前期教學大體都是基礎課程,在教學上是以知識的傳授為主體的,基本教學形式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較少,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訓練的形式僵化,即使是已經有實驗課,也并沒有和土木工程理論相結合,從而導致學生感覺理論知識抽象且理解困難,再者就是學生學到的理論知識不知如何運用到實踐中去。因此,這種實踐教學與基礎理論知識的不相融合,導致一部分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運用到土木工程實踐中的能力較弱,很難培養學生在復雜的土木工程項目中發現問題能力與處理問題的能力。
(二)實踐教學缺少實踐價值與深入性
土木工程實踐教育,在土木工程專業中雖然占的比重很大,包含認識實習2周、生產實現4周、教學實習5周以及畢業實習4周,但是土木工程實踐基地建設薄弱,企業安排學生實習實踐的積極性不高,大都是教師聯系好施工企業,教師或是企業的員工對企業工程進行講解與概述后,讓學生進行參觀。一般情況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比較大,工序復雜而且繁多,建筑時間相對長,學生在短時間內實習,只能看到工程的某個工序或是局部,很難知曉土木工程建筑的全部過程。然而,由于時間限制,學生在實習中不能夠去多個不同的土木工程進行實習。學生的動手實踐機會很少,對土木工程具體內容以及施工組織難以全面理解與深入,從而導致畢業學生的土木工程實踐能力較弱,很難獨立承擔土木工程任務。因此,為了培養優秀的土木工程師,就應改變實踐教學的傳統方法與觀念,切合實際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方向開發與研究,從而構建合適培養優秀土木工程師的實踐教育體系。
三、土木工程專業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改變思想觀念,加強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最初從思想上提高學生對土木工程專業的認識,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觀念,充分認識到社會對土木工程教育的需求已經從數量與規模轉變為質量與內涵的需求。土木工程專業應培養具有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人才,實踐教學是能夠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徑。因此,創新人才培養應該堅持能力、知識、素質的統一培養。
(二)激發學生對土木專業的學習興趣
了解實習是新生步入學校的第一個實習階段,主要目的是增強新生對土木工程專業的認識,讓新生初步了解土木工程專業的特點。土木工程專業的授課內容比較寬廣,一個教師授課是很難生動、系統地將土木工程基本原理講解給學生,應該按照土木工程細分為結構、道路、建筑、巖土、施工等若干個知識點,每一個知識點都由專門的老師負責授課,這樣學生對科目就有了很好的認識,從而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土木工程專業的熱情,為今后的土木專業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土木工程教學中,實踐能力是土木工程教學的核心部分,教師應培養學生對土木工程專業的創新能力與創新意識能力,強化實踐教學模式,就應該從新思想、新觀念入手,推進實踐教學改革,促進土木工程創新能力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覃荷瑛,邢心魁.突出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J].高等建筑教育,2017,26(3):86-90.
[2]魏洋,王宏暢,黃新,等.土木工程專業一流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34(1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