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祥
[摘 要] 教學評價是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的重要參考指標。對獨立學院而言,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知識基礎與重點高校的本科學生存在一定的差異,同時在課程的設置和人才培養的關注點也存在差別,因此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目前仍亟待開發。在分析獨立學院目前課堂教學評價機制不足的基礎上,針對評價體系的優化提出建議,旨在構建適合獨立學院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
[關 鍵 詞] 獨立學院;課堂教學;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2-0057-01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保障和提高教學質量是高校建設與發展的永恒主題,前人在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過對目前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相關理論和實踐性進行綜合研究,形成了一系列較為成熟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但獨立學院因其人才培養的特殊性,套用目前其他高校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型并不能很好地發揮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課堂教學效果。
一、獨立學院課堂教學評價的現狀與困境
根據教學評價在教學活動中發揮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學評價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三種類型。在評價主體上,更強調學生的自評;在評價功能上,更注重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在評價類型上,更重視實施形成性評價;在評價方法上,更多采用相對評價法。但在獨立學院在評價實施的過程中,往往存在評價主體單一、評價反饋滯后、評價功能缺失等問題,導致課堂教學功能的發揮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一)評價主體單一
教學評價的主體一般由專家團隊和學生共同組成,以便從教學主導思想、教育方式方法、學習體驗體會等多個角度對教師課堂教學的效果進行評價,但獨立學院因為建校時間短,師資隊伍相對年輕,高級職稱教師數量不多,很難形成一支具有評課資質的教學評價團隊,因此評價的主體基本由學生組成,而完全由學生給出的課堂教學評價往往支離破碎,僅僅停留在教師的行為方面,很難就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系統地進行描述,甚至摻雜個人的主觀意見,導致評價結果的客觀性難以實現。
(二)評價反饋滯后
教師及時獲得課堂教學評價的結果,能及時地調節自己的教學工作,能使教師了解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組織中的某些不足,診斷出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可使教師明確教學目標的和實現程度,明確教學活動中所采取的形式和方法是否有利于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但獨立學院由于評價主體的單一,導致結果往往在學期期中才能反饋給教師,教師在參考意見進行調整后,授課時間也所剩不多,學生從評價反饋中得到的收益大打折扣。
(三)評價功能缺失
一般來說,獨立學院課堂教學評價最重要的是對教師的反饋功能和對學校的選擇功能。教師可以根據評價反饋的內容對教學組織進行必要的調整,學校可以根據評價結果對授課教師人選進行調整。但由于以上因素的制約,學校相關部門得到的反饋內容非常有限,在收集的評級信息中甚至有互相矛盾的內容,導致學校沒有足夠的信息作出決策,不能對教學效果不理想的教師及時進行調整。
二、獨立學院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優化
(一)開展校(企)合作,聘請外校專家
學科專家、帶頭人,專業負責人和有優秀教學成果的教師是獨立學院課堂評價主體構成最為需要但也是最缺少的組成部分,在這一方面,可以通過借助母體大學或兄弟學校的優秀師資力量,采用聘任制的方式,遴選部分有能力、有經驗的專家或教師參與聽課;有合作企業的學校,也可以從行業、企業聘任部分專業人員對教師上課進行聽課點評。
(二)挖掘校內資源,培養專家教師
聽課專家的培養不能一味依賴外校的幫助,獨立學院應積極在聽評課團體中補充部分專職教師,使其在專家進行課堂教學評價的環節中參與學習,不斷提高聽評課的經驗技巧,從而逐步培養一支相對成熟的聽評課骨干教師隊伍。同時在校內積極開展教師互聽互評的教學評價機制,將同行評價納入教師考評依據中。
(三)重視學生參與,組織專項座談
學生的聽課反饋也是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學生反饋在缺少組織的情況下往往分散且不易整理收集,因此需要教學研究部門組織相關的專題座談會分項對教師教學情況進行訪談記錄;同時,開發課程評價網絡平臺,學期中段采用問卷形式對學生聽課情況進行調查,期末通過分項評價的方式統計學生對教師課堂教學情況的總體評價。
(四)建立評價模型,完善監控機制
為保障課堂教學評價過程有序,各個評價主體之間能夠互相配合融洽,評價結果客觀真實,且能夠及時反饋給相關教師,則必須結合獨立學院的實際情況,建立一套相對成熟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型。確保各個環節有序開展,給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同時有學習借鑒的機會,特別是為青年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供更加科學的依據。
參考文獻:
[1]趙必華,查嘯虎.課程改革與教育評價[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2]張肇豐,徐士強.教育評價的30種新探索[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3]胡中鋒.教育評價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4]范黎林,謝自梅.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J].教育教學論壇,2017(47).
[5]甘秋梅.改進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1).
[6]張連慈,郭喜榮.課堂評價的問題和對策[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