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樹清
[摘 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各國之間的溝通交流進一步加強,社會越來越需要一批會運用科學技術的新型科技人才。對一畢業就面臨就業問題的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掌握信息技術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學校應當充分重視起來,探究更有效的教育模式。
[關 鍵 詞] 中等職業學校;信息技術課;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2-0075-01
信息革命在全球的不斷加速讓科技在不知不覺中逐漸融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種情況下,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應該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成了順應時代變化的關鍵一步,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日常的教學中無疑成了關鍵的突破點。
一、信息技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堅持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
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中等職業學校中仍有部分教師堅持自己傳統的教育方式,不能把握時代主流,忽視學生是教育主體地位的事實,過分強調老師的職能,導致教育的落后。在課上,教師講解的理論知識過多,缺少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的機會,如此一來,學生看似學習得很有效率,但實際上只要一實踐,各種問題就會暴露出來,這不但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也影響了學校整體的教育水平。
(二)教學課程不合理且陳舊
學校關注的主要是計算機書本上的內容和學生的卷面成績,忽視了學生本應掌握的動手上機的能力。課程內容的針對性存在偏差,盲目地開設課程。比如,學校開設了一些編程類的課程,這類課程對有些專業的學生來說并沒有多大的用處,反而學生會因為考試而有更多的負擔,無法專心地進行專業課的學習。而一些社會生產中亟須的技能,學校卻為學生屏蔽掉了,這種做法顯然是不正確的。
二、提高信息技術教育水平的對策
(一)革新教學理念
中等職業技師學院應該時刻秉承對學生負責的教育理念,清楚自身的辦學目標,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需要的杰出的技術型人才。持著這個理念,學校就要緊跟時代潮流,積極革新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豐富課堂的學習內容,在注重基礎的同時開設動手實踐課程,讓學生真正將課本上的內容融會貫通,變成自己掌握的東西。
(二)豐富課程內容,將其精細化
學校不可能讓學生通過其他手段自學成才,所以在講授式的傳統教育模式下,教師只能通過豐富課堂內容來提高教學水平。比如,教師可以通過自己邊講、學生邊練的方法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而達到使學生學和會的目的。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課上設計相應的思考問題,引導學生向更深層次挖掘,實現從根本上理解知識點的目的。此種教學形式的變化應該由淺入深,逐漸變化,切不可將內容一股腦地灌輸給學生,這樣反而會事倍功半。
(三)充分利用其他學習資源
在師資力量短缺問題無法解決的情況下,引導學生利用其他資源學習就顯得十分重要了。信息技術課程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利用互聯網資源進行課程的學習,讓電腦、手機變成對學生有用的東西。
(四)加強設施建設
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圍內的深入擴展,不但要求學生主動接受科技革命對學習內容及其深度理解的不斷加強,更在一定程度上對學校的設施設備發起了挑戰。誠然,某些中等職業學校的基礎設施已經落后,但他們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因此,根據木桶效應,個別學校的教育水平直接拉低了整個信息技術的教育水平。要知道,具備健全的設施是發展教育的基礎,學生可以通過這些設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學習進程,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掌握最前沿的科技,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進而帶動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前景剖析
我國在國際社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如何使青少年在高校中獲得知識并得到有效的鍛煉關系到祖國未來的發展。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技術型人才是每個高校應肩負的責任。提高信息技術課的課堂效率是一個亟須解決的難題,只要堅定不移地攻克難題,相信問題定會解決,中國也會有一個更加明媚的未來。
總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信息技術課程的內容,對這門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有效提高中等職業學校信息技術課程課堂教學的效率,本文就革新教育理念、豐富精細課堂內容、加強師資團隊的建設、充分利用其他學習資源和加強學校設施建設等方面展開論述,幫助學校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趙祖洪.淺議中職信息技術課改與有效教學[J].現代職業教育,2017(9):285.
[2]金巍.基于網絡的中職計算機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6(26):226.
[3]張冬.對信息技術教學的探索[J].考試周刊,2014(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