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穎
[摘 要] 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是大學生健康成長及發展的需要,也是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就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并從學校教育方面提出幾點解決問題的辦法。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2-0080-01
近年來,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教育資源,在社會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并且展現出了較大的發展空間與發展勁頭。由于社會的需求,高職院校的數量得到了顯著增長,甚至其規模已經占高等教育資源的一半左右,于是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問題也因此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本文將就新形式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展開探究。
一、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一)加強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健康成長及發展的需要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在每個發展時期都存在著心理問題,甚至可稱作“心理危機”。高職院校的學生還沒有正式走進社會,所以缺少生活經驗且缺乏閱歷,當面對許多突發事件的時候很難獨自應對。如果產生的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和解決,將很有可能引發學生的逆反、冷漠、偏執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光影響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同時還可能刺激學生做出極端反應。
(二)加強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教育系統的重心永遠是學生,高職院校也是以學生的發展為目的,包括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所以高職院校不光要培養出知識文化豐富的學生,同時也要使學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這樣的學生才稱得上是合格的人才。
(三)加強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確地指出要樹立以德育為先的教育思想,可以說德育的培養遠遠超出其他技能的培養。所以高職院校要將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作為工作重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二、高職院校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一)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問題
高職院校的學生年紀較小,學生的情緒很容易失控,當遇到挫折時很難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時間久了甚至會出現心理疾病,所以對情緒控制的教育十分重要。
(二)人際關系問題及交往問題
人際交往能力是現今社會對人才能力的重要要求之一,但性格內向的學生這方面的能力較為薄弱,不愿意與他人交往,時間久了會產生自卑、敏感、膽怯等心理問題,久而久之,這些問題會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學習目標不明確的問題
高職院校的學生來源不同,學生的入學成績差異也很大,尤其是大部分學生在高考中成績不佳,由此可見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較為薄弱,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態度也不端正,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長此以往,學生僅靠考試前的突破學習會極大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從而引起極大的心理波動。
(四)求職就業問題
社會的就業壓力逐年增加,再加上自身的學校不能給自己的就業提供幫助,所以不免有畢業生有怨恨、煩躁的心理。
三、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一)在校系統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在校期間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讓學生先從知識層面上了解心理健康,再端正學生對待心理健康問題的態度,最后讓學生學會對自身心理問題進行疏導的方法。
(二)完善心理咨詢、心理輔導的部門
為了有效地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高職院校需要定期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同時成立針對心理輔導的部門,讓學生遇到困難時可以主動、積極地應對,從而及時采取疏導措施,減少對學生心理創傷的程度。
(三)共同創作舒適的學習與生活環境
良好的環境及校風班風會讓學生的學習熱情更高漲,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團結友愛、積極和諧的生活氛圍,幫助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同時學生會在舒適的環境中塑造健康的人格,有利于學生的人格發展。
(四)制訂嚴格的實習計劃,給學生創造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
為了避免學生臨近畢業時因為就業壓力產生心理方面的問題,高職院校應該早作安排,比如在課程安排中加入大量的實訓課程,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了解社會對本專業人才的要求,并有機會加入到社會工作中,這樣可以全面鍛煉學生能力,減輕學生日后的就業壓力。
總之,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問題是新形式下教育發展的需要,只有學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發展,才能培養出真正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澤玲.當代大學心理素質教育與訓練[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2]馮江平.挫折心理因素[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
[3]楊青錄,劉挺,張清.當代青年苦惱解析[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
[4]孟琪.新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探析[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