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班牙歌舞充滿了熱情與奔放,作為具有典型西班牙歌舞形式的弗拉明戈,其歌舞與吉他一起記載著吉普賽人的生活和故事;同時還有許多其他具有西班牙特色的民族民間歌舞形式,各具特色、流行甚廣。
【關鍵詞】西班牙;弗拉明戈;民族民間歌舞
【中圖分類號】J607?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說起西班牙歌舞,就一定要提到弗拉明戈,與此同時,人們馬上就會與它的熱情、奔放、慷慨和無拘無束聯系在一起。弗拉明戈是集歌、舞、吉他為一體,極具感染力的一門綜合性藝術,它不僅體現了一種藝術風格,還訴說著西班牙人民,特別是吉普賽人的生活方式和態度。如果你能有幸觀看一場弗拉明戈表演,哪怕是坐在電視機前,都會立馬投身于這熱情似火的音樂中,甚至能親身感受到來自地中海的陽光與風,不覺地手以舞之,足以蹈之。
一、弗拉明戈
弗拉明戈的歌曲、舞蹈和吉他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幾乎所有同一類型的歌曲及舞曲體裁都是相同的,我們可以從舞曲名稱中發現其歌曲的出處,也可以從歌曲體裁中推測出與其相關的舞曲類型,按照現在國際上比較流行的分類方法,可以將弗拉明戈這種藝術表現形式按其風格不同分為大、中、小調三中類型。
大調歌曲通常以“深沉歌”的形式表現出一種愁苦、壓抑的思想感情,舞者能夠代表大調特點的賽吉利亞斯和索列阿萊斯舞表現出更為孤獨、郁悶的消極情緒;中調的歌、舞曲一般具有寬廣、抒情的特點,其代表性舞曲木屐舞和波羅舞曲也屬于這種類型;在小調中,不論是歌曲還是具有代表性舞曲的布萊里亞斯舞,帶給人們的都是一種輕松、愉快的情緒。在阿爾貝尼斯《伊比利亞》組曲的第2、5、7、11首樂曲中,使用了弗拉明戈中的舞曲體裁,也使用了一些除弗拉明戈以外的具有西班牙民族特色的地方性舞蹈。
關于弗拉明戈的起源可謂是眾說紛紜,至今,人們只是在猜測和推斷中尋找一個貌似正確的答案,但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弗拉明戈與吉普賽人確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多個世紀以來,吉普賽人一直過著被驅逐流浪、居無定所的生活,他們被貧窮和疾病所纏身,同時還背負著小偷、騙子等類似的罵名,好像上帝已經把他們徹底地遺棄了。但吉普賽人并沒有因此而悲觀和消沉,他們用熱情的音樂來釋放、安慰自己,或許音樂就是他們最好的解藥。吉普賽人多以歌曲、舞蹈為主,最主要的伴奏樂器是吉他以及鈴鼓、響板等,有時還加入拍手掌等形式以豐富表演所需的音樂元素。他們的表演內容多是關于上帝、女人、愛情、生死等市井生活,它就像是為吉普賽人量身定做的一樣??梢哉f,弗拉明戈表現的就是吉普賽人的生活、命運和歷史。
弗拉明戈原先只流行于西班牙南部安達盧西亞各省,后來逐漸將范圍擴展到西班牙大部分地區,并且隨著人們對它的熟知程度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弗拉明戈已成為了能夠代表西班牙特色的一種藝術形式和流派。弗拉明戈音樂常常表現出頻繁的轉調和大量不協和音程的效果。對于不了解西班牙本土文化的異鄉人來說,初聽時可能感覺音符散亂、晦澀難懂,但對于酷愛自己本民族文化的西班牙人民來說,弗拉明戈音樂聽起來是那么的妙趣橫生、熱情奔放。
弗拉明戈藝術己經成為一種藝術風格和音樂形象的代名詞,人們對西班牙的印象也與其緊密相連,現在的弗拉明戈藝術已經成為西班牙永不磨滅的瑰寶,影響了越來越多的人,用任何語言來形容弗拉明戈都會顯得蒼白無力。弗拉明戈是一種兼具通俗與嚴肅的音樂藝術表現形式,它不僅綜合了多種文化、歷史因素,而且還是西班牙本身多元文化混合的最好表現,并在18世紀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學科被人們研究和探討。
二、具有西班牙民族特色的其他舞曲體裁
西班牙是個舞蹈資源極其豐富的國家,其民族舞蹈底蘊之豐厚是其他國家所不能復制的。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弗拉明戈中所涉及到的舞曲形式以外,還有許多其他具有西班牙民族特色的舞曲,如凡丹戈、霍達、波萊羅、塞吉迪亞、哈巴涅拉等,都屬于在西班牙地區非常流行的舞曲。
(一)凡丹戈舞曲
凡丹戈舞曲是一種3拍子或6拍子的愛情舞曲或舞歌,多使用情緒歡快、熱烈的小調,并用吉他和響板進行伴奏,其伴奏音型多為。凡丹戈舞曲是由男女舞伴成對表演的一種舞蹈形式,速度由慢到快,并用捻指和跺腳附和節拍,偶爾會在表演過程中突然停頓,待音樂重新奏起后才繼續表演。無論是舞蹈還是舞歌,凡丹戈明顯帶有弗拉明戈舞的特點,但又不完全局限于此,并與霍達的關系十分密切。阿爾貝尼斯《伊比利亞》組曲中的第1首《回憶》就具有凡丹戈舞曲的特點。
(二)霍達舞曲
霍達舞曲是西班牙北部阿拉貢地區的一種求愛舞,這種舞蹈大約有超過100個不同的變體,但通常都使用中快速的3/4或3/8拍子,節奏生動、情緒活躍?;暨_有兩對舞伴表演,舞者高舉雙臂打著響板,外加吉他、曼陀林等樂器的伴奏,同時還伴有人聲演唱,歌曲內容多由諷刺、愛情或宗教內容的即興詩構成。在阿爾貝尼斯的《西班牙組曲》及法雅的《三角帽》中,就是用了這種舞曲形式。
(三)波萊羅舞曲
波萊羅舞曲是產生于西班牙的一種3拍子中速舞蹈,多體現活潑、熱烈的情緒,鮮明的節奏由響板奏出,其典型節奏為。這種舞蹈可單人或男女成對作舞,同時伴有復雜華美的舞步,其特點是“走”“急”“?!奔胺N種跺腳舞步。拉威爾的著名管弦樂作品《波萊羅》就使用了這種舞蹈體裁。
(四)塞吉迪亞舞曲
塞吉迪亞舞曲是至今仍流行于西班牙南部安達盧西亞地區的古老舞曲,使用3/4或3/8拍子,用吉他和響板進行伴奏,其節奏型為:。這種舞曲的風格與波萊羅相似,但速度要更快一些,表演者演唱對句,載歌載舞,十分具有感染力。阿爾貝尼斯《伊比利亞》組曲中的第2首《港口》就使用了塞吉迪亞舞曲的元素。
(五)哈巴涅拉舞曲
哈巴涅拉舞曲最先是由非洲黑人傳入古巴,再由古巴傳入西班牙的一種2拍子中速舞曲,其典型節奏為,體現于比才的歌劇《卡門》。
除了以上提到的舞蹈種類以外,還有塔蘭塔舞曲、斗牛士進行曲等多種具有西班牙民族特色的地方性舞蹈。
在我們對這些舞曲的鋼琴教學以及演奏之前的預備教案中,首先要分析各種舞曲中的強弱變化、重音位置、多重節拍的使用等諸多舞蹈節奏在不用音樂風格中的體現,才能在演奏中準確地把握住“節奏”所暗示的力量特征、“節奏”給聽眾帶來的意想不到的驚喜。
由于西班牙曾多次受到外族的統治,使其融多種文化于一體,又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故而形成了一種較為隔絕、自成體系的民族音樂文化。這些融匯了希臘、羅馬、阿拉伯以及吉普賽音樂語言的民族音樂旋律,成為了西班牙本土作曲家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音樂寶藏。值得一提的是,對于那些優美可愛的民間曲調,作曲家們也決非照搬硬套,而是取其精髓之意,提煉精華之詞,形成一種具有各自創作風格的獨特旋律語言。
作者簡介:白雪藝蘭(1984—),女,蒙古族,四川成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師鋼琴教學與演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