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炎
[摘 要] 信息技術的出現進一步簡化了的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效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重點研究了信息技術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應用的相關問題,先分析了信息技術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論述了中職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之后結合信息技術的特點,闡述了信息技術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思路;最后,結合合作學習法與具體的課程,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策略進行研究,希望能對教師工作有所幫助。
[關 鍵 詞] 信息技術;中職教學;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5-0140-02
中職的學生來源較為多樣,并且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存在明顯差異,很多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存在“問題”,無法快速掌握知識點內容,影響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所以對教師而言,必須尋找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將其應用到課堂教學中,這樣才能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信息技術讓學生能夠深入地了解教學內容,所以在中職教學中,應該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先進性,通過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水平。
一、信息技術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一)中職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現階段中職數學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后發現,目前中職數學教學依然沒有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多種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教學模式老舊。教學模式老舊是中職數學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采用理論講解的方法,并配合課本的教學案例來輸出數學知識點內容。長此以往,中職學生本身的數學知識點不牢靠,因此很容易出現厭倦學習的問題,最終消極對待課堂教學。從整體環境來看,這種教學模式強調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并且教師牢牢地掌握了課堂的主流,所以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很難維持學習興趣。
2.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更多停留在了理論的認知上,對數學實踐的重視程度明顯不足。在這種情況下,中職數學教學中很容易出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脫節的問題,無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數學問題的能力,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水平。
3.中職數學教學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很少,多數為“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在整個教學中,教師單純地講解課本的知識點,再加之課余時間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較為零散,在遇到問題時只能等到第二天才能向教師請教,又影響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二)信息技術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信息技術在當前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已經得到了諸多教師的認可,很多教師逐漸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并進行了實踐探究。探究結果顯示,在使用信息技術后,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交互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不僅輔助了課堂教學,還能豐富教師的教學內容,保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有學者研究認為,信息技術的還能讓學生的學習觀念發生明顯的變化,對學生而言,信息技術能夠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為學習提供充足的資源,并強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由此可見,在現階段中職數學教學中,采用信息技術能夠提高教學質量,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具有深遠的影響。
二、信息技術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優化課堂教學思路,深入滲透數學思路
在中職數學教學過程中,優化課堂教學思路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充分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并基于此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改進,最終達到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的這種教學模式有了充足的展示空間,因此在當前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理解信息技術對課堂教學的影響,并應用相關策略進一步滲透數學思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策略主要包括:
1.以數學歷史為依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F階段中職學生的年齡普遍集中在14~17歲之間,并且男生數量要明顯多于女生,此階段學生對學習課外知識的積極性高。根據這一特點,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該充分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通過展現數學歷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課文內容時,教師可以先以數學界的自由勇士——康托爾為對象,先依靠信息技術,在網絡上收集有關康托爾的資料,這樣學生就能通過資料知曉康托爾晚年因為學術分歧而遭受迫害并堅持奉獻的精神,讓學生了解康托爾在推動數學史發展中所作出的貢獻。通過這種方法,學生就會在內心深處形成一個康托爾的人物形象,讓康托爾的精神永遠激蕩在自己的腦海中,這對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欲望具有重要作用。
2.采用信息技術創設數學學習的情境。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情境教學法能夠得到充分的展現,針對現階段中職學生缺乏學習精神的問題,教師可以采用信息技術來創設多種情境,幫助學生學習。如,在學習“對數”的相關知識點時,教師為了能夠讓課堂的環境能夠幫助開展教學,在創設環境時就可以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事件為背景,如“隕石撞擊地球”等,并依靠信息技術,先在上課之前播放有關對數的發展歷史,并配合相應的天文事件。這樣,學生在上課之前就會產生疑問:“今天所學習的內容是什么呢?與天文事件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這樣學生就能做到帶著問題參與課堂學習,保證了學習效果。
(二)把握信息技術的先進性,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完善
在中職數學教學中采用信息技術,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先進性,并采用有效的方法,讓信息技術成為輔助數學教學的技術,最終提高數學教學水平。
用信息技術展示數學知識點內容已經成為中職數學教學的關鍵,在傳統數學教學中,由于缺乏圖形的支持,再加之學生的對空間感、邏輯感能力差,最終無法有效地分析數學圖形。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采用信息技術,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
例如,在講解“橢圓標準方程”的相關知識點時,為了能夠加深學生對橢圓定義的理解,教師可以采用幾何畫板的方式,讓橢圓平面內的兩個定點(F1、F2)一步步地移動,并在移動過程中能夠連接出不同的曲線,并且圖像上還能顯示軌跡中點的條件。通過這種方法,學生就能快速掌握橢圓形的性質,通過動態的畫面來清晰地展示不同條件下橢圓內部定點的變化情況,這種教學效果要明顯優于教師的口述。
除了上述方法外,“化靜態為動態”也是信息技術的重要展現形式。這是因為在中職數學教學中很多知識點都涉及圖形的變化,在相關知識點教學中,教師可以依靠信息技術來展示不同情況下的圖形變化問題,通過“化靜態為動態”的方法,加深學生的理解。例如,在講解正弦函數性質時,教師可以采用Flash動畫技術,以動畫的方式來展示圖形的交換、伸縮變化等,這樣學生就能更清晰地了解圖形的變化情況,最終對函數性質有深入的理解。
三、應用實例
在本次研究中,將結合合作學習法的相關內容,以“樣本均值與平方差”的相關知識點對如何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做詳細研究。
(一)做好課前預習指導
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樣本均值與平方差”的相關知識,教師需要開展課前預習,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因此在課前預習階段,教師以社會現實問題為背景,先在班級微信群、QQ群種創設問題情境。例如,分別在群中分享鏈接,鏈接中分別記錄了阿迪達斯與耐克品牌的市場銷售情況,包括收入水平、經營盈利等,并要求學生能夠基本了解兩個公司的經營業績。同時導入課堂教學內容,以“樣本均值與平方差”這節課為基礎,要求學生基本掌握“樣本均值與平方差”的定義、概念等。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制作簡單的統計表格,分別列舉“樣本均值與平方差”一課中的常見問題,例如,“樣本估計的方法主要有幾個”“為什么要用樣本方差來估算總體數量”,之后要求學生將相關結果上傳到教師的郵箱中,方便教師能夠掌握學生在預習階段存在的問題,為即將開始的課堂講解做好準備。
(二)課堂學習
在課堂教學開始后,教師先將全本級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之后預留出5~10分鐘的時間,要求每個小組選舉組長,并對課前預習階段提出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兩個公司的盈利情況,此時學生會進入小組討論階段,并依靠自己所學習的知識,順利地計算兩個公司的經營業績的均值情況。
之后,教師邀請每個小組的組長走上講臺分別闡述本小組學生的研究心得,并闡述各自的觀點,分析得出“某公司經營業績最好”的依據。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依靠課堂上的多媒體設備,再次引出數個公司的經營業績情況(此時案例公司的經營業績情況可以選取歷史數據,如2008~2014年),并提出一系列問題:還是應用樣本均值估計總體可以嗎?不可以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那應該用什么樣的方法去做呢?在教師一連串的問題下,由于學生進行了課前預習,因此能夠基本掌握“樣本均值與平方差”的定義與概念,面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會下意識地采用相關知識點對問題進行解答。此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實際基本成熟,教師就可以順勢引導整個班級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會根據自己的計算結果,判斷案例公司2015年與2016年的經營業績情況,并進行激烈的討論,相互之間研究結果是否正確,最終得出大家公認的結果。
在小組討論結束之后,教師要求每個小組的組長先匯報自己小組的討論結果,分析案例公司2015年、2016年的經營業績情況;在每個小組組長匯報結束后,再依靠信息技術,在多媒體設備上顯示案例公司的實際數值,判斷每個小組的預算結果與實際數值之間的差異,差異最小的小組自然“獲勝”,而差異最大的小組則可以懲罰表演節目,如合唱、跳舞等,活躍課堂氣氛。
信息技術在當前中職數學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策略,并根據現代化的教學思路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策略進行改進,最終讓信息技術能夠更好地適應中職數學教學,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宋建輝.中職數學教學中的信息技術應用淺探[J].中學教學參考,2015(23):21-22.
[2]傅金梅.信息技術在優化中職數學教學的應用[J].亞太教育,2015(13):114.
[3]馬正平.淺談信息技術在中職學校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視界,2014(7):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