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曙洪
[摘 要] 能力本位教育是當今世界職業教育改革的方向,而綜合職業能力為本的職業教育思想進一步界定了“能力”的內涵——一種基于特定職業范圍的綜合的能力。縱觀教育自身發展的歷史和規律,要想實現教育可持續發展,必須在內涵發展上下工夫,只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所以職業教育院校不僅要開展以綜合能力為本位的教學,也要開展以綜合能力為本位的師資培養,以不斷提升教師的綜合職業能力,促進學校內涵建設。以教師參加廣州市教學能力競賽為出發點,探討教學能力競賽對教師綜合職業能力提升的作用。
[關 鍵 詞] 教學能力競賽;綜合職業能力;師資培養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5-0218-02
一、研究背景
教育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教育發展,教師是關鍵。沒有高質量的教師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沒有高質量的教育就培養不出高質量的人才。縱觀教育自身發展的歷史和規律,要想實現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在內涵發展上下工夫,而內涵發展首要的問題就是要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就談不上教育向深層次發展,也談不上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因此,各職業院校應把教師隊伍建設擺在進一步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位置。在此情況下,為促進教師成長,學校也采取了多種形式對教師進行培養,例如對教師進行培訓,以更新教師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派教師到企業參與生產實踐,以提高教師的技術水平。但由于這些培訓都流于表面或教師參與積極性不高等原因,導致教師培養收效甚微。
在此情況下,學校調整了師資培養思路,并借助于廣州市教學能力競賽的契機,積極鼓勵教師自愿參賽,讓教師在競賽過程中,經歷完整的教學設計、說課、公開課展示等實踐環節,親身感受真實、先進的現代教學過程,以快速提升教師的綜合職業能力。實踐證明:通過競賽,教師的綜合職業能力、教學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以賽促進教師綜合職業的提升的師資培養方式值得推廣。
二、研究依據
(一)教師綜合職業能力
教師綜合職業能力是指教師順利完成教學活動所必須具備的主觀條件,并且具備直接影響教學活動效果的特征。就職業院校的教師而言,不僅需要對所教專業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嫻熟的專業技術,良好的教學設計、組織、管理等專業能力,還需要良好的語言表達、溝通、合作,教學問題與教學效果分析、判斷等關鍵能力。
(二)以賽促教
以賽促教是以教師參加教師教學能力競賽為載體,組建建設團隊,通過團隊合作開展教學設計、說課、公開課展示等競賽活動,讓競賽團隊成員親身經歷完整的教學競賽過程,使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通過實踐證明:教師參加教學能力競賽完全滿足教師綜合職業能力提升的要求。
三、能力提升
(一)競賽過程
根據廣州市技工院校教師職業能力競賽工作方案,市教學競賽共由三個層次、三個環節組成,即系級比賽、校級比賽、市賽級比三個層次,而每個層次比賽又由教學設計比賽、說課比賽、公開課展示三個環節組成,通過系級競賽選拔優秀的選手參加市級競賽,然后通過校級競賽選拔優秀的選手參加世界級競賽。
在學校競賽動員下,首先我們教師自愿報名參賽,并各自組建了競賽團隊,各團隊按照學校的競賽工作方案開展工作。
1.教學設計比賽
在教學設計比賽環節,首先競賽團隊根據競賽文件及教學設計評價指標進行研討,以明確教學設計要求,然后通過分析討論確定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并在指導思想下討論教學設計,然后由參賽選手根據競賽團隊分析討論的結果撰寫教學設計。當教學設計完成后,首先由參賽選手對教學設計進行展示、闡述,競賽團隊成員從教學設計的選題、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教學環境、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評價,并提出修改意見,然后參賽選手根據競賽團隊的修改意見對教學設計進行修改。如此反復對教學設計進行討論、修改,最終達成競賽水平。
2.說課比賽
在說課比賽環節,首先由參賽選手根據上環節的教學設計,制作說課課件、撰寫說課稿,并自行進行說課訓練。然后參賽選手進行現場說課演練,競賽團隊從說課課件設計、內容展示、語言表達、教師儀態、答辯表現等方面進行評價,并提出修改意見,然后參賽選手根據競賽團隊的修改意見對說課課件、說課稿進行修改,反復進行說課訓練。如此反復進行說課演練、評價、改進,以不斷提高說課水平與質量。
3.公開課展示
在公開課展示環節,首先由參賽選手根據教學設計,做好教學資料、教學場地與設備的準備工作,然后進行公開課展示,競賽團隊從教學組織、教學管理、問題應變等方面對公開課進行評價,并提出修改意見,然后參賽選手根據競賽團隊的修改意見對教學進行反思、改進,反復進行上課實踐訓練。如此反復進行公開課展示、評價、提升,以不斷完善教學,提高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
(二)能力分析
通過教學能力競賽,參賽教師與競賽團隊教師的教學設計、語言表達、教學組織、團隊合作、分析解決問題等綜合職業能力都得到了提升,綜合能力的提升既有內因的作用,也有外因的作用。內因來源于教師參賽的積極性,外因來源于團隊的合作。
1.提高教學設計能力
通過教學設計環節競賽,讓教師更新了“能力本位、工學結合、行動導向”等先進的教學理念,為高質量地進行教學設計奠定了基礎。同時也提高了教師在課題選擇、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選取、教學環境設計、教學資料制作等方面的能力。
2.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說課環節的競賽,進一步加強了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提升了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課件制作水平,以及培養了教師的自信心。
3.提高教學組織能力
好的教學設計是要經得起實際教學檢驗的,通過公開課展示,將教學設計付之于實踐,以提高教師的實際教學組織、教學管理、問題處理、教學效果評價等能力。
四、結論反思
(一)促進了教師綜合職業能力的提升
通過教學能力競賽,教師的綜合職業能力得到了明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也得到了大幅提高,直接受益于學生。同時也成就了一批市級教學能手、校級教學能手,有效促進了教師隊伍的建設。
(二)促進了學校的內涵建設
通過教學能力競賽,使教師對能力本位、工學結合、行動導向、一體化教學有了深刻認識,提高了教師設計、教學組織等能力。使參賽教師與團隊教師均已成了學校專業建設、課程開發、教學改革的主力軍,有效促進了一體化課程改革,有效促進了學校的內涵建設。
(三)應建立長效競賽機制
通過教學能力競賽能使教師的綜合職業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但市級教學競賽參與的人數畢竟有限,所以學校應該建立長效的校級競賽機制,例如每學期或每學年校組織校級教學能力競賽,讓更多的教師參與到競賽中來,從而整體提升教師的綜合職業能力,進一步加強學校內涵建設。
(四)應提高教師的參賽積極性
從三屆競賽情況來看,部分教師的參賽動力不足,參賽積極性不高,參賽教師主要為年輕教師。教師的參賽積極性直接影響了競賽效果。如何調動教師的參賽積極性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學校的競賽制度、激勵機制、教師的個人成長需要、職稱需求、競賽賽制的合理性、公平性等因素直接影響了教師的參賽積極性。
學校層面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和激勵機制;充分發揮教學能手、課程、專業帶頭人作用,依托項目,開展教學改革、課程和專業建設,培養師資梯隊。同時,建議賽事主辦單位合理安排賽事,凸顯競賽的公平性。例如,比賽時間應盡量錯開教師最忙的開學和放假前后;評價指標更科學、合理;評委設置更科學,評比過程公平、公開、透明等。
參考文獻:
[1]邱才訓.中職教育課程建設研究[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9.
[2]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3]周躍良.現代教育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