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郁茹
[摘 要] 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對財務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不斷提升,但是當下財務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卻存在實踐能力不強的問題,這也是導致當下財務管理專業學生難就業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此,從學生能力提升視角出發,對財務管理實踐教學的優化策略進行詳細的分析。
[關 鍵 詞] 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能力提升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2-0110-01
自1998年教育部開設財務管理專業以來,已經有將近20年的歷史了。在這20年的時間里,財務管理專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現在的財務管理專業已成為當下高校教育最熱門的專業之一。由于這門學科本身的特點,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也比較高。隨著高校教育的不斷深化,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也逐漸成為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如何提升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成為無數教師面臨的難題,筆者從提升學生能力的視角,對實踐教學優化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為我國財務管理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一、能力提升下高校財務管理實踐教學的具體目標
教育部針對培養學生的能力對當下財務管理的實踐教學目標做了統一規劃,即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下面對這三方面的目標進行簡單的論述。
(一)專業技能層次
所謂專業技能層次,就是從財務管理的專業技能角度出發,學生必須掌握財務管理最基本的專業知識,具備基礎的專業技能,熟悉財務管理最基本的理論與方法,對知識能夠做到靈活運用。畢竟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和指導,沒有理論的實踐是毫無意義的。
(二)綜合能力層次
何為綜合能力層次,就是學生除了要學習本專業必備的理論知識外,還要對與之緊密相關的專業知識有一定的了解。我們經常把財務管理和會計學聯系在一起,統稱為“財會”。對財務管理來說,會計信息是經濟發展中重要信息,是做出決策的重要依據,因此,對會計學有一定的了解也是學習財務管理的基礎。此外,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還應該具備利用會計信息等信息資料進行科學分析、決策的能力。
(三)創新能力層次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也是社會得以穩步發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靈活變通的根本,同時也是能力提升視角下高校財務管理實踐教學最核心的教育目標。
二、能力提升視角下高校財務管理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分析
(一)加強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
高校財務管理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首先可以從校內外實踐基地的建設做起,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實踐平臺,進而進一步強化實踐育人的教育理念。在學校,可以有計劃地建立學生實踐協會、學生實踐基地、實踐試點中心等。必要時還可以利用網絡工具構建網上實踐交流研討會,對學生財務管理實踐中的問題,進行專門解答,爭取構建校內的專業化實踐體系。
而對校外的實踐平臺構建,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所謂校企合作的教學方法,顧名思義就是學校和相關的企業簽訂合同,給學生構建一個完美的實踐實習平臺,這也是當下解決大學教育中重理論、輕實踐問題的主要方法。高校應該認識到這種教學方法的教學意義,加強學校與相關企業的合作,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平臺,以培養出符合現代企業需求的務實型人才。
(二)提高財務管理專業教師的實踐水平
教師是高校財務管理實踐教學的主要引導者,也是影響當下大學生實踐能力的主要因素。在進行高校財務管理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時,可以從教師入手,提升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根據本學校財務管理教師的實踐情況,對教師資源進行有效評估,按照教學內容、實踐教學基本要求和學校本身師資狀況對實踐型教師進行動態聘任,為大學生提供更好的師資力量。另一方面加大學校對現有教師資源進行實踐教學能力的培訓,特別是注重教師的“雙師型”培訓,另外,學校還可以聘請專門的業界人士來開展座談會,定期對學生進行實踐訓練等。
(三)完善實踐環節考核方法
任何一項策略的執行都需要有一套完善的考核方法作為衡量標準,對學生財務管理實踐教學的體系構建也是如此。在當前的高校財務管理教學中,實踐教學環節的考核方法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如考核方法過于單一、考核內容過于片面、考核結果缺乏權威性等,這就要求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務必要完善實踐環節的考核方法,可以引用當下比較科學的過程考核法作為考核標準,即對學生實踐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進行綜合考評,這樣得出的結果才更具說理性,同時這樣的考核方法也能夠對學生實踐學習起到更好的督促作用。
隨著教育的不斷深化,對學生的培養不再局限于對專業知識的方面掌握,應該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因此,高校財務管理專業要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構建校內外的實踐平臺,完善教師的實踐素質,同時注重完善實踐環節過程中的考核方法,為培養社會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提供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彬.淺析財務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教學模式[J].經營管理者,2012(4):289.
[2]隋靜,盧霞.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以山西大學商務學院為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1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