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哲 馬磊
[摘 要] 為了可以適應高職院校課程教學創新工作的開展,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激發出來,倡導學生將更多的課余時間用于專業技能訓練以及職業素質養成領域中,逐步讓學生在第二課堂中提升專業技能,以便于可以在產業轉型以及技術升級的基礎上,培養出創新型和技能型的人才,制定出工作坊學習模式。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工作坊;管理辦法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2-0121-01
一、工作坊類型劃分
在本校編制的辦法中,將工作坊依據內容劃分為普及類型、創新類型以及綜合類型等三類。工作坊設置工作進行的過程中將二級教學單位作為背景,學院和二級教學單位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共同對工作坊進行管理。工作坊構建工作進行的過程中,可以使用的模式是校企共同建設、地區學校共同建設以及學校獨立建設等。學校應當積極地開展多方合作,以便于讓各項資源得到充分的應用,使社會各界之間呈現出相互促進的態勢,逐步將以往學校運行管理機制領域中存在的問題有效地解決。
二、工作坊的作用
工作坊建成之后要促使全校教師對育人機制進行創新,在對“無邊界思想”加以一定程度應用的基礎上,讓學院中的各項資源得到充分整合,在對專業基礎以及跨界合作優勢加以一定程度應用的基礎上,在課余時間為學生提供知識、技能學習以及綜合素質水平提升的實踐型平臺。在工作坊實際運行的過程中施行分類設置、分類支持以及分類考核等管理模式,依據各項考核工作得到的結果,對各種類型的工作坊施行優勝劣汰的策略,以便于讓各個工作坊得到動態發展。
三、申請構建工作坊的前提條件
普及類型:面向全校各個專業中的所有學生,將基本技能訓練和科普性實踐活動的開展作為主要內容,針對學生的生活技能進行培養,以便于讓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大幅度提升,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社會文化以及本地區中小學生科普教育服務領域中,讓學生的課余生活變得十分豐富。
創新類型:面向全校各個專業中的所有學生,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將科技創新項目以及科技競賽項目作為主要內容,讓參與這種類型工作坊中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創新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也可以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定期組織一定數量的學生參與到中小型企業技術服務領域中,讓學生對專業技術形成更為深入的認識,也可以在日后實際工作的過程中靈活地應用各種類型的技術,讓學生技術創新的幾率大幅度提升。
專業類型:面向某些專業或者一個專業類型的學生,將提升專業實踐能力的訓練型項目作為主要內容,其中應當包含綜合性技能競賽設計以及實踐性項目。
綜合類型:兼備上文中所說的這些功能或者創新特色的綜合性工作坊。
四、管理辦法
在工作坊管理過程中,制定有效可行的管理辦法是一切活動開展的前提,根據工作坊的特性,圍繞時間、地點、對象、內容和考核指標這五項基本考核要素制定工作坊管理辦法。
明確地規定時間:工作坊實際運行的過程中,每一周都應當有比較固定的時間,教師至少應當在工作坊現場中指導兩個課時以上,不能無緣無故地停止工作。
明確地規定地點:有比較固定的活動場所,準備好學生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需要使用到的儀器設備。
明確地規定對象:學生的固定性應當得到保證,將化學生培養工作放置在一個較為重要的地位上,學生的花名冊應當進行備案。
明確地規定內容:編制出來有效性和適應性比較強的教學計劃,在教學指導計劃編制出來之后應當開展備案工作,在每一次活動進行的過程中都需要簡要地開展記錄工作。
明確地規定考核指標:將工作坊特征作為依據,針對學生開展日常管理及考核工作,各項考核工作得到的結果都應當備案處理。
校方應當將工作坊建設實際情況劃歸到二級教學單位工作成果考核范圍之內,各個部門管轄范圍之內的工作坊得到的成果應當劃歸到所屬部門的教學或社會服務成果范圍內。
工作坊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應當定期開展活動,并將活動過程記錄工作妥善完成,讓以往編制的工作坊管理制度逐漸完善起來,編制出工作坊發展實際規劃,進行年度總結,并將年度工作總結提交上去。
筆者依據實際工作經驗及相關文獻資料的記載,提出一種嶄新的工作坊管理模式,依據企業崗位工作需求,制定出仿真性強的工作坊,并讓企業定期派遣工作人員參與到工作坊管理領域中,讓學生的崗位適應性大幅度提升。
參考文獻:
[1]孫靜松.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高職院藝術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研究:以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藝術工坊”人才培養模式為例[J].藝術教育,2017(13):171-172.
[2]李云梅,戴裕崴,楊延,等.魯班工坊:走向世界的中國職業教育:“一帶一路”現代職業教育魯班工坊國際交流活動側記[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16):50-54.
[3]張亞萍.高職院校景觀設計實務課程改革實踐:以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環藝系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17(1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