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有鸞
[摘 要] 隨著高校的不斷變革與擴招,同時受市場經濟環境的影響,大學生誠信教育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誠信缺失既是社會問題,也存在于高校大學生中,涉及大學生學習、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因此高校大學生誠信問題是目前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以外事外語職業學院學生為調查對象,分專業、分層次了解學生的誠信狀況,探究其誠信問題產生原因,試圖找出解決大學生誠信問題的長效機制。
[關 鍵 詞] 大學生;誠信現狀;誠信教育;長效機制
[中圖分類號] G64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5-0059-01
根據思想政治教學部對云南外事外語職業學院抽樣調查顯示,學生的誠信教育有待加強,以校園誠信文化教育為依托,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中心,以誠信專題講座等形式開展全校范圍內的誠信教育至關重要。
本次調查以隨機抽樣與分層抽樣相結合的形式,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195份,有效問卷195份,由思政課教師課堂上發放調查問卷,涵蓋全校六個學院、兩個年級、三年制大專、五年制大專學生。調查對象涵蓋范圍廣,具有廣泛性與代表性,調查工作組織嚴密,對回收的數據進行詳細統計、分析,調查結果較準確、數據可靠。
一、大學生的誠信狀況統計
針對特定的調查群體——大學生,誠信情況如何,基于所回收的問卷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發放的調查問卷,針對性強、涉及問題較多、涉及面廣、涉及層次有所差別。針對上課請假問題,學生為了不上課,4%的大學生常常向班主任撒謊;期末考試44.3%的大學生考試時存在作弊行為,9.3%的大學生偶爾存在作弊行為;對周圍的學生考試有作弊現象,27%的大學生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20%的大學生心理異常氣憤,但是不會主動舉報,50%的大學生希望多人舉報,3%的大學生想嘗試匿名舉報,60%的大學生認為誠信對人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30%的大學生認為誠信對人生是可有可無的,10%的大學生認為誠信對人生無任何意義。調查顯示82.6%的大學生認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對誠信品質的建立有非常大作用。41.2%的大學生覺得身邊的大學生守信用狀況一般,6.9%的大學生覺得身邊的大學生守信用狀況很差,75.3%的大學生認為學校環境對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影響程度很大。
二、大學生誠信意識、誠信行為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
市場經濟競爭激烈、追求利潤最大化,導致部分人通過非誠信渠道實現個人價值,這一行為衍生其他社會成員的效仿。社會上存在著非誠信現象,特別是一些靠不當行為獲利的現象,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較大。如社會上針對考試出現的泄題、賣答案、代考等現象,促使大學生在生活中效仿,只要對自己有利,就不擇手段作弊。在社會經濟領域存在假冒偽劣、偷逃稅費、商業欺詐等失信現象,也對大學生產生了不良影響,使一些大學生缺乏誠信責任意識,做出誠信缺失的行為。
(二)學校環境及學校誠信教育工作不足
如果高校對學生的誠信教育不夠重視、誠信教育方法不當、缺乏教育方式創新、教育形式單一,學生所接受的誠信教育知識太少,或是單純的課堂講授,過于片面化、框架化。只是以大道理的形式傳授給學生,勢必影響誠信教育的有效性。
(三)家庭誠信教育缺失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第一環境,家庭教育更是培養大學生形成良好誠信的關鍵,但是傳統觀念認為,孩子的教育主要是由學校及教師承擔,許多大學生入校后,一定程度上誠信教育與家庭脫離聯系。家庭無法提供充分的誠信教育,或是缺乏進行誠信教育的意識。更多的家長注重智育,忽視了日常對孩子的思想品德培育。
(四)大學生個體素質的缺陷
當代大學生由于自身成長環境、學習經歷導致其本身存在一定的誠信缺陷。部分學生責任意識淡薄,意志薄弱,心理脆弱,存在利己主義思想,對學習、生活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追求以最少的付出、最便捷的方法獲得最大的利益。對社會上出現的部分誠信缺失行為缺乏正確的認識,且容易效仿此類現象。
三、解決大學生誠信問題的建議及有效措施
根據云南外事外語職業學院大學生誠信道德狀況調查分析,提出關于解決大學生誠信問題的對策:
(一)建設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
著力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主題思想落實到社會生活中的各行各業、各個崗位、每一位成員身上。形成誠實守信的濃厚氛圍,讓這樣的氛圍感染大學生。利用現代傳媒手段、互聯網、媒體等手段普及誠信教育。
(二)充分發揮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
結合誠信主題,以較新穎的方式把“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課堂教學中。
(三)全面開展校園誠信文化建設
開展多種形式的誠信主題校園文化活動,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地域文化氛圍,緊密聯系實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潛移默化地向學生傳輸誠信觀念。
(四)建立健全學校誠信機制
鑒于學校實際情況,最基本的誠信示范效應是堅決杜絕學生考試作弊行為,只有從生活細節做起,才能為大學生今后職業生活中良好的誠信素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主力軍,其誠信素養關乎今后誠信社會的構建,加強其誠信道德建設,關系其自身的職業發展。學校教育是大學生誠信教育的主要承載體。應加強大學生的誠信教育,進一步強化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全面塑造當代大學生的良好形象。
參考文獻:
黃蓉生,白顯良.當代大學生誠信制度建設的體系構建[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