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擁軍
[摘 要] 教育改革是教育體系不斷前進的必要選擇,目前我國各類高職院校對教學課程的改革都在穩步前進,其中計算機教育課程也在不斷地變革,其課程的教育理念、課程內容及上課的方法都在不斷地改變。在進行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時,要基于學生實際條件,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同時在教學理念上進行變革,提升教學整體質量。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課程改革;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5-0086-01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能夠幫助高職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對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一、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當前人類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計算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社會的生產生活中發揮著極大的作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因此,對高職院校來說,必然要關心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育的現狀和趨勢,來保證自身的教學質量。而對學生來說,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他們進入社會以后找工作的必備能力,是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基本要求。對社會來說,計算機滲入各行各業,需要各類精通計算機的人才。所以,高職院校有必要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改革。
二、當前高職院校中計算機基礎應用課程教學中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
目前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課程的教學中,教學的重點多偏重于理論教學,考查也多偏重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而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教學及培養不足。在當前高職院校普遍使用的教材中,理論知識也是占了絕大部分篇幅,學習的知識雜而廣,對計算機基礎很薄弱的學生來說,學習難度大,教學效果不佳,教師也只能根據自己的經驗來進行教學,最終教學質量不高。
(二)教學實踐不合理
自從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開設以來,這個課程就在不斷地變革,教學的實踐需要也在變化。但是在高職高專院校中,可能出于對教學成本等各類因素考慮,學校很少對教學設備進行更換,很多學校的設備可能是很久以前的教學設備,對需要實踐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來說這顯然會導致教學質量的降低。
(三)教學目標與教學能力不匹配
很多高職院校在設置教學目標時,盲目設置高要求、高標準,而忽略了學校的教學能力,不重視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導致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效果與預期相差甚遠。這也體現出了高職院校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重視程度不足,沒有提供足夠的教學資源,導致教學目標無法達到。
(四)學生學習積極性與能力不足
高職高專學生本身學習能力在所有學生中是偏差的,這是由高職學校的定位決定的,另外部分高職院校為了多招生,降低招生標準,導致生源質量進一步下降,學生學習能力不足。除了學習能力不足,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不足,由于高中教育中,計算機應用并不在高考范圍內,導致學生基本上沒有計算機基礎,所以在大學中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時覺得入門太難,無心學習這門課程。
三、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改革措施
(一)精準定位自身,轉變教學理念
高職高專作為培育技術型人才的院校,對學生技術能力的培養是學校教學的意義所在,所以高職院校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根據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適應社會需求。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要由逐利模式轉向市場導向模式,根據社會需要設置課程,運用本校的教學資源,實現計算機方向人才的定向輸出,在教學中以提高實踐能力為目標,提高教學質量。
(二)變革教學方式
高職院校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育中,要注重課堂教育與實踐教育結合,不僅要抓課上,也要抓課下的實踐,既加強監督,又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幫助學生學習好計算機課程。
(三)創新教材內容
計算機技術發展極為迅速,所以學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育應該根據計算機科學大綱的方向及時做出調整,編制實用性強的教材,同時教材中應該增加實踐教學內容。實踐出真知,所以高職高專院校應該重視教材的革新。
(四)創新考核方式
計算應用基礎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以傳統的考試并不能考查學生對這門技術的掌握能力,高職高專院校在考查學生學習效果方面應該進行革新,增加實踐部分的考查,這是學生畢業后找工作的基礎,同時在日常學習中也應該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檢查。最后學校可通過鼓勵學生參加計算機等級考試來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總結
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改革不是一日之功,不僅需要高職院校的不斷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同時還要緊跟時代步伐,將學生教育成為社會急需的計算機人才,實現高職院校為社會提供技術型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左浩.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研究與改革[J].陜西教育(高教),2017(9):62.
[2]楊毅.MOOC模式下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4):48-50.
[3]王振亞.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中國西部科技,2015(1):114-115.